本课缘起:女儿的幼儿园同班有一男生,他说他讨厌大海,不吃海鲜,‘’最好地球上没有大海‘’。我试图说服他,于是有了这节课。

一、大海有多大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建议家长采购,家中备一个)

世界地图可以是区域图,也可以是地形图。

在这个地形图中,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冰川。
在地球仪和地图中找到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陆地上的洲和国家以后再讲)
大海有多大?大约3.6亿平方公里(38个中国的面积),占了地球表面多少比例?这里需要引入分数和百分比的概念。
先来学写字:


接着来学数学:
1.示例:二分之一 (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含义,用下图进行讲解:

也可以用实物进行演示。
2.操练:(1)按要求用涂色方式完成下列题目

亲测表明,‘’五分之一‘’和‘’五分之二‘’,很多孩子都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家长点拨。
也可以让孩子们用圆规画个圆,再用尺子尝试将它二等分,三等分和四等分。
(2)每人分到9块积木,请将其中的三分之一交还给我;
(3)下图有100个格子,请任意选择其中的30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鼓励孩子间隔不规律填涂,也可以使用两个半格凑成一个一格)每涂一格,就代表1%,涂满30格就代表30%。


3.应用: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图,估算下地球表面大约有百分之几属于海洋?
(百度结果: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陆地只有29%,差不多就是我们刚刚涂的格子。)
展示我课前准备的教学用图:

上图中涂抹颜色的部分代表陆地,空白部分代表海洋。此图可以生动直观地说明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例。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数一数上面涂颜色的空格有几个?
1.将一个长方形对半分,有几种方法?(图中红色部分)
2.上图横着数,每行有几个涂色框?加起来共有几个?
3.上图竖着数,每列有几个涂色框?加起来共几个?
二、海字的拼读写
海字的写法,三点水,一个‘’每‘’,可以理解为大海每天陪在我们身边。

海字的拼音由声母h和韵母ai构成,第三声。

朗读和书写h


朗读和书写ai

整体书写hǎi
复习目前所学的声母韵母组合拼读:
ba bo bai bei ga ge gai gei ha he hai hei
三、海洋给了我们什么?
1.食用盐
盐(氯化钠)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之一。我们生病时挂的点滴,就有盐的成分。

盐从哪里来?海盐,湖盐,井盐。
哪里盐最多?海里。
说明:夏天正是做晒盐实验的最好时间。将大量食盐融入水中,再倒到几个平底宽口的容器中,放在太阳底下晒,观察变化。

2.淡水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陆地上的水只占3%;由于海水都是咸水,陆地上的水也有咸水,地球上的淡水只有2.5%左右。
淡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而这2.5%的淡水从哪里来?其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海洋。

如果觉得小屁孩理解不了,可以借助绘本:

所以,唐朝诗人李白就有了这句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确实是天上来的,但到了海洋以后,还是有可能回来的。
而且,我们会发现越远离海洋的地方气候就越干燥,会出现沙漠,因为带有水汽的云朵很难飘到那里去。
3.海洋生物


常见的海洋生物:鱼类、虾、蟹、贝类、藻类、水母、海龟、海马、海星,可以根据上图一一辨认。
海洋中还生活着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鲸鱼,还有聪明的海狮、海豹、海豚。
4.矿产资源和能源
海洋是人类的巨大宝库,海水、海滩和海底都蕴藏着大量的资源。
海水中有氢、氧、氯、钠、镁、钙、钾、金、铀、溴、碘等80多种元素;海滩中有砂矿、磷钙石和海绿石;深海底的锰结核和重金属软泥中含锰、铁、镍、钴、金、银、铜等20多种元素,此外还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托马斯小火车需要烧煤才能开动,汽车加的油是用石油加工而成的)。

去海边我们能看到潮起潮落,这叫潮汐现象,人们还能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5.人类及一切动植物
地球诞生于距今约46亿年前。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早期的地球没有任何生命,因为当时的陆上有大量的紫外线和频繁的火山运动,原始生命不大可能起源于陆上,一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最早产生于海洋。
因为海洋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生命的杀伤,还能溶解了许多简单有机化学物最终变成各种生物小分子,如氨基酸、糖分等,再由生物小分子发展成多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肪等。蛋白质和核酸的产生预示着最早的生命即将诞生。距今约38亿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一种原始的单细胞的藻类产生了。这种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又经历亿万年的进化,产生了原始水绵、海绵、三叶虫、鹦鹉螺、珊瑚等,海洋中的鱼类大约是在4亿年前出现的,接下来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

地球上的植物也大体上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当然,生物进化的观点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假说,需要更多的科学依据。但生命起源于海洋的说法应该比较靠谱,你看在中国的汉字‘’海‘’中就有一个‘’母‘’字,表明大海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万物。
6.勇气和智慧
生活在内陆的人们向往大海,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渴望征服大海,到海的另一边去。
为了征服海洋,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大船,为了在船上航行不偏离方向,人们发明了指南针。


所以,大海开发了我们的大脑,让人类变得更聪明;大海也激发了我们的勇气,让人类变得更勇敢。
7.适宜的气温
夏天的时候我们喜欢玩水,因为水的温度比空气低,泡在水里很凉快。城市的大马路上,还有洒水的车子在工作,洒过水后的马路会凉快一些。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的存在,会怎么样?所有的生物都会被太阳晒死。

同样道理,在寒冷的冬天,河里的水都结冰了,但海水却没有冻住。这个时候海水的温度比空气高,因为它平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这个时候就会释放出来,给地球保温。
8.整洁的家园
海洋能消化污水和垃圾,实现地球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我们生活的陆地看起来干净,其实都将垃圾送到哪了?地底下和海洋里。家里的抽水马桶通向城市的下水道或者地下的泥土,最后都通向了大海——你从大海身上获取了太多东西,你给它的却是什么呢?所以尽管大海有时候也会发怒(台风,海啸),但它很少发怒,这叫风度,这叫包容。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名言,值得小朋友反复朗读品味:
这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大海重不重要?大海伟不伟大?所以,保护海洋,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是家园。
四、海洋的神(童)话
古今中外关于海洋的神话或童话,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古代神话《精卫填海》和丹麦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

海的女儿,图片来自网络
当我们将这个故事放一起时,会发现其中的鲜明差异:爱与恨,感恩与报复,原始信仰与基督教精神。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讲完这两个故事(建议直接看视频)后,抛出以下问题:
1.精卫与小人鱼,你更喜欢谁?
2.她们身上都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3.精卫在海边玩耍,被大海淹死了,这是大海的错吗?(就像我们在路上走,不小心摔倒了,能怪地不平吗?精卫更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习游泳提高水性)
4.如果你是小人鱼,你会用刀刺死王子吗?(王子并没有犯错,杀死王子是要坐牢的)
从成人世界角度进行思考,安徒生把这个小人鱼故事取名为《海的女儿》也是有其深意的。大海最大的特点是它宽广的胸怀,所以海的女儿必然也具有这样的特点,相比之下,中国的神话就显得格局太小了。
五、海洋的诗与歌
描绘海洋的诗句太多了,我推荐孩子从小阅读古诗,对日后的成长和学习大有裨益。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关于海洋的古诗,我认为这首最好懂、好背,也有教育意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至于关于海洋的歌曲,网上一搜,还真不少:

还漏了我喜欢的《水手》、《军港之夜》等(暴露年龄了)。歌单中除了《小海螺》、《小螺号》、《外婆的澎湖湾》等少数歌曲外,大多不适合孩子。
我无意间发现这个《海洋生物歌》的动画歌曲,非常切合本节课的主题,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腾讯视频观看。

六、去海边玩耍
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暑假,不能被无休止的兴趣班、幼小衔接班给绑架。玩是孩子们的天兴,没有几个孩子是不喜欢海洋和沙滩的。趁这个假期,在学完本课内容后,不妨带上孩子去附近的海边玩玩,或者去海洋馆长长见识,这也是学习的组成部分。

冲浪、堆沙子、捉小鱼虾,还可以将捡来的贝壳做成工艺品,都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放两张图凑个热闹。说实话,这东西买买比自己做更方便。


学完海洋,下回得说说我们生活的陆地了,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