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香道-香具

作者: 3cea3dfd4b57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1:30 被阅读21次

       明代的香具品类比较齐全,不仅广泛使用前代香具,而且开始使用香筒、卧炉、香插等新兴香具。这一时期,香炉形制大多较小,无炉盖或有简易炉盖,铜炉较为盛行,也有雕饰精美的香具。

        明朝嘉靖官窑也有所谓的“五供”,是指由一炉、两烛台、两花瓶组成的成套供器,用于祭祀及太庙、寺观等正式场合。

        明清最著名的香具应属“宣德炉”。明朝宜德年间,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同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称奇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现代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

宣宗皇帝

       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敝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棱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除铜之外,还要加入金、银等贵重材料,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肌肤。①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一种不同于凡器之感。

       宣德炉最奇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其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或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底再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者如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

        明朝万历年间的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②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绚烂多变,如果长时间高温下放置或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一样。

项元汴(子京)宣宗皇帝

①鎏金

 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

②项元汴(子京)

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又号墨林子、香岩居士、退密斋主人、鸳鸯湖长等。明嘉靖四年(1525)六月八日出生于嘉兴。

本文摘自 余悦主编的《图说香道文化》

相关文章

  • 明清香道-香具

    明代的香具品类比较齐全,不仅广泛使用前代香具,而且开始使用香筒、卧炉、香插等新兴香具。这一时期,香炉形制大多...

  • 七绝•迎春花

    迎春玉蕊舞香清,蕊舞香清画墨明。 明墨画清香舞蕊,清香舞蕊玉春迎。

  • 「关键词」:香、沉香、香学、香道、香具。

    「关键词」:香、沉香、香学、香道、香具。

  • 香道——精巧雅致香具

    如果说闻香让人体会到了一种意境之美,那么香炉则展现了香的具体之美。 一缕香烟随风而散难以捕捉,香炉却能将这些美妙的...

  • 明清香道-香品

    到了明清,无论是宫廷制香还是民间制香都已形成很大的规模和较好的分工,在香品成型方面有较大发展。 明清时...

  • 茶有百香

    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

  • 宋代香道-香具和香品

    宋代,是中国香道文化发展中—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在这—时期,宋代香具沿袭唐代“轻型化”趋势并进一步发展....

  • 何为香器和香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此常理对香道也是适用的。 要掌握香道知识与技能,了解香道器具是必不可少的。 香具是指...

  • 道 具

    道具 是种装饰 起映衬的作用 好道具 衬托的是美

  • 手炉

    在香具的大家族中,除了香炉这一主要香具外,还有很多具辅助作用的香具,如手炉、香斗、香筒、卧炉、薰球、香插、香盘、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清香道-香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g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