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的作品以传统佛教智慧观照当代生活,以佛教精神超越苦难,洞穿人性,拯救灵魂,回答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灵魂焦虑等问题,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好友发起了一个读书会,准备明天早上在一初空间开展第一次读书活动。就是要谈谈读了雪漠老师的《世界是心的倒影》的心得体会。
其实,我早已读完这本书,甚至在我的文章中的许多观点都有雪漠老师的影子,只是没有专门因为老师的这本书而写心得体会,今晚,却因为明天的读书会而需作的一篇应试作文,所以再次又重温了一下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有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雪漠老师是这样写的:夜深人静又无法成眠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叩问心灵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生、老、病、死,爱别离,恨相聚,求不得,贪嗔痴慢妒五毒炽盛,人生有太多的苦,唯一的归宿又是死亡,就连地球,也难免面临陨灭的一天。那么人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苦苦地活下去?
如果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那么就一定要先明白什么是死,就首先要对死亡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因为我们很多平凡人总是看不透死亡,总是对死亡怀着深深的恐惧。对于死亡没有一颗平常心,又如何能够好好活着呢?
雪漠老师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很深,我们看庄子哲学的时候,会发现庄子真的是个很洒脱、很浪漫的人,在他所在的那个年代,他对死亡的认识简直是超凡脱俗、标新立异。他的妻子死了之后,惠子去吊唁他的妻子,然后庄子正在那里击缶高歌。这种反常的举动让惠子非常不能理解,你不是深爱你的妻子么,怎么可能没有丝毫地伤心的神色啊!难道是男人的人生三大幸事(升官、发财、死老婆)之一吗?都不是啊!
因为庄子认为他的妻子其实是回家了。生命从大地来,也返回到大自然去,从哪里来的就到哪里去,其实,生死只不过是一场轮回。换言之,那就是对于庄子来说,他妻子的死亡只不过是身体这幅皮囊回归了大自然,而精气神也由凝聚变为弥散而已,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而已。
记得有部国外的电影是讨论一个死亡的问题,这个电影的情节是一个父亲,他有一种特异功能,他能够预知即将要死的人,有天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而他们的女儿很小,十岁不到,所以在妻子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决定对女儿来一场生命和死亡的教育。
父亲问女儿对于死亡的看法,女儿非常自信的回答:“我知道很多,我们死了之后,我们被埋到泥土下面。那里有很多的鼻涕虫,然后那些鼻涕虫一点一点把我们吃掉,然后我们就不存在了。”父亲说:“是啊!亲爱的,科学上确实是这样说的,但是你知道我们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吗?”
接着父亲说,“我想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并不会完全消失。我常常带你到海边,看到一艘船渐渐消失于海面上的时候,当我们看不见它了,我们能够说它就不存在了吗?”女儿说:“不能,我知道船还在。”
然后父亲跟她说:“是的,我觉得人的死亡也是同样的道理,就像生命出于某些原因,要渐渐地远离我们,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见它了,但是它很可能就像与远方的船一样,依然存在着。”
我相信我们当中很多人对于死亡的看法就跟那个小女孩儿差不多,死了,被掩埋,被吃掉,腐败、消失。但是也可以这样理解:死亡是生命进入了另一种存在状态,虽然我们看不见了,但他用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存在着,就像这位父亲说的大海上的航船。
无论是花谢花开,还是人来人往,这个浩瀚无垠而深邃古老的宇宙以一种隐秘而玄妙的方式守护着自身能量的平衡。而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消散,都在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的独特与唯一。
因此,只有你看清了死亡,你就会更加珍惜此时此刻的生活。时光总是一去不复返,每一刻都是如此珍贵,所以我们当珍惜生命,即不论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全然地投入当下的生活,郑重地对待此时此地眼前的这个人,手头的这件事。
我们大多数人常常会嗟叹人生的过去,陷入对过去的无限追思中去,无法自拔地沉迷于过去的痛苦或者畅快的时日,又抑或感怀生命的未来,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憧憬,往往最被忽略的就是我们的今天、当下、此时此刻。
事实上,所谓过去,不就是曾经流逝走过的今天吗?所谓未来,不就是当下的绵延持续吗?而所谓生命不就是每一个此时此刻的片段汇集而成的记忆吗?所以尊重当下、珍惜现在,便是对我们整个人生的负责。
我们认清了死亡,再来看看活着的无限可能、无数飞跃,就会发现雪漠老师说的是极有道理的。他说:活着总比死了好,因为只有活着,你才能弥补这辈子的许多遗憾,改写生命中的许多错误。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一颗强大且充满智慧的心灵。
因为,你对世界的认知是你心灵的显现,你所有行为也是你心灵的显现。我们要在肉体消失之前,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甚至建立不朽的功德利益众生,以实现你最高的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修炼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行为不再急躁呢?雪漠老师说的好:我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急着死,那么就写点东西;交朋友也是这样,来了就珍惜他,反正也不急着去死,也不想绝交,那么就好好对他。修道也是这样,你时刻都要告诉自己,你又不是急着去死,不如放松了心,把心中那些功利、急躁的东西放下。
是啊!每次读了雪漠老师的书,总会让我那颗急躁的心一下变得安静下来了。这么着急干嘛呢?又不急着去死,又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呢?
读一读雪漠老师的文章,感受一下他的情怀,体验一下他所站高度的境界,这样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会拥有不平凡的世界。
读《世界是心的倒影》有感
网友评论
妹子的读书感悟写的有深度,看后内心放松多了
若看透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千古故事了😊😊😊所以大师级的书才能让我们膜拜
想起了非诚勿扰2。
以庄子思想,以佛学的精神来参悟人生,好!
生命的缘起有十二种因缘,如果作为一名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
我们生命的轮回,流转门是什么现象? 烦恼是怎么产生的?这就必须要了解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所展开的众生之烦恼、业力、苦果,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它非常明晰地把三世两重的因果法则表达出来。
十二因缘法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流转门所表达的缘起法。
十二因缘,即是四圣谛中的苦集二谛。过去的无明、行二因,与现在的爱、取、有、三因,皆是集谛,现在的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果,与未来的生、老死、二果,皆是苦谛。
若行者感于苦集而修道,以观智 戡破生死之源,及出于无明,这便是道谛。逮至无明灭故,而老死灭,这便是灭谛了。
第一「无明」是疑暗义,为烦恼的通称,因属于心意的想计,故亦名惑。
第二「行」是造作义,依疑暗的念头,而有所造作,因属于身口的行为,故亦名业。这二支,是过去世的二因。
由于过去因熟,乃生现在世的五果:即第三「识」,谓今生投胎的知识,或升天,或入地狱,乃至驴胎马腹,皆由此一念为前导。
第四「名色」,名指心,谓其但有名而无质,色指质,属于色法,此时六根尚未成,但有名色而已。
第五「六入」,是六根逐渐完具,将出胎之时。
第六「触」,是出胎后,与环境接触也。
第七「受」,是毕生根尘识,所领受的苦乐遭遇也。由现世的遭遇,复种三因。
第八「爱」,于环境生种种爱欲也。
第九「取」,因爱著生起执取之念也。
第十「有」,既由爱取,兴起诸业,必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这三因中,爱取同于无明,有同于行。
由现在世三因,再生未来世二果:第十一「生」,为未来的受生,
第十二「老死」,既有生,当然必须老死。以上共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的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