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婚育杂谈战略团二班
出师就出师,诸葛亮亮为何哭泣?

出师就出师,诸葛亮亮为何哭泣?

作者: 爱佛僧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2:03 被阅读135次

总解:

诸葛亮胜在眼光,读《隆中对》即知。作文也一样。开篇一句天下大势,而后口口声声在内。眼光所趋,内忧实大于外患也。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但此时的君,未必知臣,诸葛亮却深知君。

诸葛亮之哭,是因为嗣主太难太难了,难到无能为力,只有以死相报,不是为了汉贼不两立。

身提重师,远涉蜀道,万万不可不去;但心内牵挂,万万不能少宽。所以,切切开导,殷勤叮咛,一会儿像爸,一会儿似妈。

看其架构,大只外内,小只宫中府中,皆是叮咛。


你看,起笔就是天下大势,天下大势,无非几句。但后面,没提过。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内的事情。这说明什么?说明最重要的是内忧,而不是外患。诸葛亮很有眼光的,他明显的看出,蜀国最关键的痛处,在内,而不在外。这种本事,确实是大政治家的风范。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个特点,诸葛亮此文的布局,基本就这么两个字,内,外。说一笔内,说一笔外,一笔宫中,一笔府中,口口声声夹着先帝,先帝在时,屁都没有,然而开创蜀国。可知刘禅完全不同先帝,所以至今无建树。大的形式就是,天下,蜀内的局势。外患不可怕,亮亲提大军,打就是了。内忧才可怕,所以反复叮咛。

我们再说一下当时蜀国的形式。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我们知道刘备本来卖草鞋的,在北京天桥下面摆地摊。他是先借荆州,再收益州,益州就是现在的四川之地,也就是蜀。就是地盘是后面来的。最后他们把益州当作根据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就是百姓欢迎刘备。实际上没人欢迎,地盘都是巧取豪夺,打下来的。蜀国的根据地益州就是。他们最初的设想,就是占了荆州,占了益州。然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是一个钳形攻势,攻击目标是曹魏政权。就是这跟钳子差不多,是两个边,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我们讲通俗一点,就是让关羽带着荆州人马,从现在的湖北一带向河南中原地带进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一边,就是刘备自己带着人马,从成都出发,到汉中,到西安,最后到河南。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战术。

有趣的是,成吉思汗不识字,不认识诸葛亮,一生最爱用的战略战术就是这个大迂回,几乎打得是世界性的大迂回。要命的是,关羽这二货,把荆州丢了。关羽走麦城,钳子少了一边,刚才我们说了,钳形攻势的攻击目标,都是向着中原进军的。目标是曹魏,因为曹操的根据地在河南,在中原。现在钳子少了一边,刘备犯浑,直接改变目标,去打东吴,结果把自己给弄死了。现在蜀国,就剩下益州了,益州呢,危机重重。所以诸葛亮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上面解释的天下局势。荆州丢,先帝死,天下三分,益州情况也不好。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那么益州为什么疲弊?益州是刘备抢来的。益州是从其本族刘璋手里夺来的,刘璋也是皇室子孙,刘备抢他的。但益州原来也不是刘璋的。那么我们现在想想。刘备进去之前,刘璋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了,肯定有势力。你把人家公司强行收购了,留下人家的人员,总有不服气你的。同样的道理,刘璋也是强行收购的,原来的益州集团公司,也留下势力啊。你看是不是盘根错节。现在,我们把他们当作公司看。原本就是益州集团总公司(本土士族),刘璋收购了,但人家的部分利益集团还在。刘璋原本在东州开公司的,东州集团有限无责任公司,他先进去了。刘备在荆州的,荆州集团毫无底线责任公司,他把刘璋收购了。但残余势力任然在。那么利益冲突主要有三个:一、益州集团公司,即本土士族;二、东州集团公司,即刘璋旧部;三、荆州集团公司,即刘备亲信。一个公司,分为这么三帮子,明争暗斗的,谁受的了?

所以,这就叫——益州疲弊,此诚存亡危急之秋也!为什么益州疲弊?这就是原因。

这么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战战兢兢都怕干不好,要有人望,要公平,要有能力。刘备还行,刘禅呢?呵呵,亮亮不放心啊。那么不放心的都是国内的事情,公司里面复杂。

这就是为什么,出师表前几句说完之后,不说天下,专说国内了。

诸葛亮就是但尽人事个听天命,不是为了忠(当然他很忠),不是为了刘禅。看他写文,临表涕零,出师就出师,何必哭泣?这不是折损锐气么?只是完成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主要的是,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但此时的君,未必知臣,诸葛亮却深知君。诸葛亮之哭,是因为嗣主太难太难了,难到无能为力,只有以死相报,不是为了汉贼不两立。身提重师,远涉蜀道,万万不可不去;但心内牵挂,万万不能少宽。所以,切切开导,殷勤叮咛,一会儿像爸,一会儿似妈。

详解: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落笔无闲言,八字哭先帝。)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笔下如此,可知诸葛亮神情如何,忧虑满面,实可谓笔态一体。)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边妙文,一边口口声声先帝。)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宜,不宜。领一小段文字。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是从来子弟大病,一笔说尽。)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中亲,府中疏,可见而知,否则不说,既然说,则事实如此,所以后面尚有亲贤臣远小人之劝。出师进表之目的,全为此几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此等人,重之以先帝,句句不离先帝。)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切嘱宫中。)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此人也是重之以先帝。)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注意此处,“众议”,先帝能听人言乎?仔细揣摩。)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切嘱府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明明记载,却附以先帝,不离先帝。)侍中、尚书、(陈震。)长史、参军,(蒋琬。)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前面几人,是先帝所重,此二人,是亮举荐,特恐出师后此二人闲置不用,特意叮嘱。)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自述。诸葛此时心中悲苦,全在此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自叙,悲苦。)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自叙,悲苦。)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自叙,悲苦。动之以情者,为能人贤才谋出地,为国家效死力。并非提师威胁保举三臣,而是自身提师北去,必使三人代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观全文,凡说出师,必连着攸之、祎、允等人,由此可知,诸葛切切,尽在内蛊,不在外贼,一番感叹,良苦用心,哀哉!)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要其察纳雅言,必提先帝,可见不听。浪荡公子不听话,妈妈说:你爸说的。公子必听,因为信用卡他爸还。)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先生哭甚?左右为难,不得不出师,出师又忧内,一番良言,苦口婆心,付诸东流矣。)

亮亮,不哭,俺懂你!!

阶梯如下:月度、季度、年度。任君自选,书也可由君选。每日读一篇或一段,用时非多,尽可安排。读书,是一种静心扩怀的方法,这种眼光胸怀培养出来,则天下无书不在心中,所谓读万卷书,并非定要万卷。切知。目前此读书会已在进行中。八月之前,可联系体验一周。

相关文章

  • 出师就出师,诸葛亮亮为何哭泣?

    总解: 诸葛亮胜在眼光,读《隆中对》即知。作文也一样。开篇一句天下大势,而后口口声声在内。眼光所趋,内忧实大于外患...

  • 我推荐的一本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代表作。这本书主要写了诸葛亮乏味的过程,《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读一...

  • 今天書写的《后出师表》

    今天应朋友之约,书写一篇《后出师表》,其中的诸葛亮图像是学着画的。 《后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181–23...

  • 中国三大名表

    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韩愈《祭十二郎文》 1.《出师表》 魏晋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

  • 2018/10/18 感恩

    有句谚语叫:“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忠则《出师表》 诸葛亮是三...

  • 智困司马懿

    几年后,诸葛亮见熟,中粮草充足便上表刘禅请求出师北伐刘禅答应了,于是,诸葛亮率兵34万出师祁山。司马懿在渭水...

  • 读诸葛《出师表》你哭了吗?

    《出师表 (前)》诸葛亮 请先读《隆中对》 原文

  • 文化知识(5)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

  • 【366】诸葛亮:我初出茅庐,这6个成语你肯定认识

    终于轮到诸葛亮了,猜猜在《诸葛亮传》翻出多少成语典故来?《出师表》里20个,《后出师表》里6个,余下的去掉之前写过...

  • 李密的心事

    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诸葛亮的《出师表》,披肝沥胆,语重心...

网友评论

  • 陈仓蚊龙:诸葛亮出师,就象孝女出嫁,现放不下娘家,也忧愁夫家!
    那是因为刘惮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主让军师着急上火!
    1f0b1dd543a9:@陈仓蚊龙 这比喻空前绝后
  • 实能:说起来,刘禅在危急存亡之秋接任一把手,几十年下来也真不容易。
  • 边缘人陈墨:有现代的通俗语句解读了古文,有趣
  • 青萍居士:巜出师表》确是诸葛亮对刘禅的殷殷嘱托,可刘禅这个公子哥却一点也不知道处理国中宫中之事,连怎样任用人才还需孔明教导;这样的蜀主,也真够诸葛愁白头的。可自己既是托孤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唯一的选择!不这样,怎能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呢?
  • 方四叶:古文停留在了应试的死记硬背阶段😭
  • 1f0b1dd543a9:诸葛亮是十锡霸总,对斗帝太客气了
  • 安安吉祥:嗯没错的,书就是要这么读:heart_eyes:

本文标题:出师就出师,诸葛亮亮为何哭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l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