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包 切糕与酱肘子:关于民俗的三个小故事

作者: 一梦卿 | 来源:发表于2016-05-09 11:37 被阅读202次

故事一

一名间谍经过精心乔装打扮后来到美国。谁知刚下飞机不久就被FBI礼貌接待了。间谍很不解:你们究竟是怎么发现我身份的?FBI指了指他手中的黑色公文包:其他都一切正常,只不过,美国人一般不会用这种包。

追求自由个性、独立精神的美国人,随身携带的包可能五颜六色、千奇百怪,但绝不会是英式传统古板的黑色公文包。作休闲打扮的美国人却拎了风格完全不同的包,自然是够引人怀疑的。

随身携带什么包,便可凸显一国一地一时代之风尚。美式的自由个性与英式的保守低调,也是一地民俗风情的个性体现。这个趣闻无意间说明了民俗研究对于【民族识别】和【保卫国防安全】的意义。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故事二

新疆所说的斤是指“公斤”(1000g),而内地约定俗成为“市斤”(500g)。这计量单位的差异曾经屡次引起误会。

有一批内地打工者去新疆拾棉花,听说报酬是“1.6元一斤”,觉得待遇不错。可过秤结算的时候,他们差点和工头打起来。

打工者很愤怒:怎么出尔反尔!说好的价钱缩水了一半,哪有这么不公平的事!

当地人却觉得莫名其妙:不是说好的价钱么,我们一直都是这么算的,居然想趁人多势众翻倍结工资,你们咋不上天?

说来有趣,这也是民俗在【地域交流】中发挥着作用。

所谓民俗,简单来说就是某地的人们随日月推移而潜移默化的常识。人们觉得习以为常,心知肚明而不必明言。

可是人们往往忽略,民俗总是与地域人文环境有关。民俗习惯仅在某一地适用,到了别地,也许因为地理环境、历史因素、人文条件等不同而产生民俗变化造成心理不适。

英文中有个词专指这种情况,叫做Culture Shock(文化休克)。

前些年舆论热议的“切糕事件”,其实也属于民俗差异带来的插曲。

为什么说是民俗差异的缘故呢?

1. 新疆人民由于惯用“公斤”作为计量单位,交易货物往往大气淋漓。

拿西瓜来举例吧,广西、广东地区习惯以“片”、“块”或“碗”作单位出售,新疆则论“个”、“袋”甚至“车”来交易。

不止新疆,西北地区大多是这样。一位甘肃饭店老板,以火车车皮为单位团购哈密瓜,然后与同乡们一人几百斤地分……

这种大气豪迈到了内地却行不通,还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宰客、欺客、强行售卖——这就是民间习俗的文化差异。

2. 维吾尔族兄弟崇尚豪爽大气一诺千金,不喜欢反复不定犹豫不决的客人。当客人驻足观望或问价或玩赏,他们认为客人是真心喜欢才会停留询问,所以对方一定会买。

而对于汉族来说,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反复斟酌甚至退货都是习以为常。可是当这内在文化理念不同的两方相遇,习俗相去甚远无法三言两语说清,更兼语言不通,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

3.被不知道名称的群众俗称为切糕的,实际名叫“玛仁糖”,是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看看原料便可知造价昂贵。又兼用料实在、密度较大,一小块便很沉重。

切糕又硬又重,掺了大量的糖、花生和面粉,而且经过了层层压制,密度非常大,有点像“压缩饼干”。由于采用了压紧的制作工艺, 使切糕的密度变得非常大, 很小的一块切糕重量就可以达到1-2公斤,价格高昂,每两5元左右。

我们买豆腐时也知道,切太碎了是不好卖的,一般是整块出售。因此切下一块来再想减少,往往不好操作。

4. 我们说木头300块和金价300块,然而前者可能是以“立方”或者“吨”为单位,而后者则一定是以“克”为单位。这是我们凭借基本的文化常识不言自明的判断,但是“切糕”一类,不属于我们文化圈、民俗常识以内,我们用日常的点心价格去做惯性推断,必然会造成期待与现实不符。

有时面对异域或者异乡人,我们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而期待落空,进而做出自己“被坑了”的论断,而事实真相很可能是,我们缺乏相关民俗常识

故事三

有一部微电影叫做“酱肘子”:母亲不舒服住院了,孝顺的儿子日日来请安,买花儿送饭还特意买来母亲最爱吃的酱肘子。可是母亲似乎并不领情,总是嫌弃肘子凉了、咸了,甚至一口没动又放下了。

直到最后为娘的终于起身说了句“媳妇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打的”,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酱肘子并不是重点,“病妪之意不在肘”,她只是通过酱肘子来教训儿子要疼爱媳妇儿。

这才是中国特有的民俗——对父母的孝顺潜移默化成为中国特有的民俗习惯,这样母亲才可以倚此教训儿子。这就是民俗之于【家庭和睦】的意义。

不论是对于国家、地域、民族或家庭,民俗文化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心照不宣的文化共识让人们生活更便利;而主动了解并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风情、风貌,让人与人之间沟通更加顺畅、感情更加舒展,身处异地也能如鱼得水。

还有一些关于民俗的有趣例子:

作为孔子故里的山东,对司机不称为“师傅”而是一概尊称为“老师”;

由英文Bus音译来的“巴士”,也只有四川地区会冠以“巴适公交”,带了本土的诙谐幽默和独特的人文情趣。(巴适:①很好 舒服 ②正宗 地道)

被戏称为“宇宙中心”的北京五道口,高科技大楼里面的电梯按钮,居然统统没有4、13、14层,有些电梯甚至没有18层。这也是民俗忌口和择吉心理在现代的强势体现。(不知道“宇宙中心”什么梗?去百度!)

经由民俗,我们的生活浸染了某种色彩,传递着某种温度,融入了某种态度,展示着某些情趣,打上了独特的地域烙印。

另外,【民族识别】经由民俗习惯划分;

一些【法律条则制定】,若想落到实处也得参考一地民俗实际;

人们【旅游的原因】是“世界这么大”,想看看别处的民俗风情;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有赖于民俗研究的贡献。

越是民俗的,也越是世界的,因为多姿多彩有所不同,这个世界才更值得我们热爱和探索,这些都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意义。

民俗文化属于国家软实力,无法用数据测量,但却关乎【民族自信】的根本问题。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海淘日代?其中也有对本土文化在观念上不够自信的因素。

民俗的意义,这个话题一时间难以说尽,以上小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且待未央随后陆续发文,慢慢道来。

相关文章

  • 公文包 切糕与酱肘子:关于民俗的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 一名间谍经过精心乔装打扮后来到美国。谁知刚下飞机不久就被FBI礼貌接待了。间谍很不解:你们究竟是怎么发现我...

  • 酱肘子

    肘子 2斤多葱 好多段姜 数片盐料酒 3勺*2老抽 3勺黄豆酱 3勺冰糖 25大颗香叶 2片桂皮 半条八角 两个草...

  • 酱肘子

    逢年过节,我都要展示一道拿手美食酱肘子。 营养胶原蛋白丰富,好吃不腻,餐桌上最受欢迎。 做法:去骨猪蹄膀一只,把毛...

  • 自制酱肘子

    超市里的小肘子,拔毛剔骨洗净,用线绳扎捆。 肘子冒水后,加调料微火炖煮两小时以上。 煮好后,放在锅内浸泡半天后,捞...

  • 小姐姐 孟婆

    小蹄子深爱小肘子, 小蹄子经常说“小肘子,你好帅” 小肘子常对小蹄子说说“小蹄子,你真好看。” 那年那月,小肘子却...

  • 切糕的故事

    文/牧子 2005年我到上海松江不久,颇为意外地与维族人卖切糕发生了一段小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骑着电...

  • 简单几步就能做好的一道大菜,酱肘子,酱香浓郁,好吃不腻

    酱肘子是一道鲁菜中的常见的特色传统名菜。以山东地区制作酱肘子最知名。该菜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酥烂香醇,色浓味厚。...

  • 诗1

    炸鸡腿,卤鸭腿,烤羊腿 都没你美 黄焖鸡,酱茄子,烤羊肉串 都想跟你待在一块儿 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 不如跟你...

  • 西江月·酱肘子

    色靓彘脂夺目,香浓肴臑招涎。 细嚼轻咀自研研,佐兴欢伯斟满。 青史不图名姓,江山与我何干? 瘟魔去后柳毵毵,吟赏桃...

  • 关于切糕的传说

    一直没吃过切糕,只听说街上卖切糕的新疆人都很凶,只要你切了,就一定要,不然他们就会打你,所以总是对切糕敬而远之。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文包 切糕与酱肘子:关于民俗的三个小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he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