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茶之魂茶故事茶世界
怎样“有模有样”地审茶评茶?

怎样“有模有样”地审茶评茶?

作者: 极致茶文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22:19 被阅读9次

编者|肖童鞋

编辑|肖童鞋

        茶叶评审一是全面综合地分析毛茶质量,针对毛茶品质存在的问题提出生产加工改进措施,使茶叶评审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指导生产,不断提高茶叶质量。二是合理定级为商品营销定价定位提供依据。

        茶叶评审一般指毛茶评审,有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两种。理化检验条件要求高,有的成分尚在研究探讨之中,所以感官审评是目前评定茶叶内质好坏的主要方法。准确地说,感官审评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在统一评审工具、评茶述语、评茶标准和评审方法的基础上评定茶叶的外形与内质。

       茶叶评审涉及的内容较多,各类茶从外形、色泽到滋味都有自己的品质特征和评审标准及专门评茶述语,在评审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品质特征,正确贯彻评审标准,熟练准确分类使用评茶述语,以减少偏差。虽然各类茶的评审有各自的特点要求,但其方法都分干看和湿看。即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

(一)外形审评

       主要观察毛茶的主要形态,包括嫩度、条索、色泽、净度四个项目。其中嫩度、条索为主要项目。其方法是首先扦取具有代表性的毛茶约半斤左右,放在茶盘中,双手抓住茶盘的边缘,进行筛转,然后收拢,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均匀地按照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的不同,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松的或粗壮的在最上层,叫面张;细紧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体小的沉积于最下层叫下身。然后再将标准样以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筛转后比较。

       审评外形时,先看面张的净度、条索、色泽是否一致及其优劣程度。看完将面张拔在一边,再看中段茶的老嫩度、条索和下身茶片末的含量,再检查面张、中段和下身的比例。面张过多一般是粗老叶子多,下身茶多即断碎多,一般多为嫩叶,如果面张和下身茶都很多,而中段少就会造成脱档现象。一般说来,中段茶多且条索紧结圆直,嫩度好的为佳。最终定级要从嫩度、条索、色泽、净度几方面进行综合审评。

(二)内质审评

       毛茶经外形审评后再将样盘中样茶筛转和匀,然后用大、食、中三指插入茶堆中间,从面上一直取到底部(包括上、中、下三段茶)称取3克,倒入150毫升的审评杯中,用清洁刚烧好的水冲泡5分钟后,将茶汤倒人评审碗中。若碗中有茶叶或夹杂物混人应涝出。再用汤匙在茶汤中搅动几下,使沉淀物集中在碗中心后立即进行审评。审评时应按顺序先嗅杯中香气.后看碗中水色,再尝茶汤滋味,最后把杯中冲泡物倾入底盘中.细看叶底老嫩、匀度和色泽。

参考文献:

[1]《竹溪茶经》 - 黎贵英主编 2011

[2]《茶叶加工与评审技术》 - 张星海主编 2009

[3]《茶艺》 - 王珺,宋园园主编 2015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红茶加工,工艺如何?

➤茶叶加工除了杀青、发酵,你还了解哪些?

➤为什么茶叶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呢?

➤茶树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发源来的

➤茶树是什么?茶树的一生究竟如何?

➤茶叶到茶杯的距离

➤你不知道的茶马古道

喜欢茶的朋友们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号:jizhiyangcha互相交流学习噢!�

相关文章

  • 怎样“有模有样”地审茶评茶?

    编者|肖童鞋 编辑|肖童鞋 茶叶评审一是全面综合地分析毛茶质量,针对毛茶品质存在的问题提出生产加工改进措施...

  • 八因子评茶法(外形审评)二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90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菓。 导语:据上一篇《八因子评茶法(外形审评)一》,我们得知了想要审...

  • 武汉评茶员考试培训报名要求

    经过国家认证的、以评茶为职业的人员简称评茶员。同时,评茶员也是一种职业名称。按照《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评茶...

  • 无标题文章

    苗苗 神山云雾茶创始人 国家职业评茶师 静心茶修导师

  • 茶评

    来自萌友对凹富后的茶评: 凤凰单丛茶的那些奇怪风趣的名字,大多来自当地方言或是茶农们的生活趣闻,”凹富后”就是其中...

  • 评茶

    茶的好与差,自己会说话。人之善与恶,文字难表达。评也罢,不评也罢……

  • 高级评茶员课程之普洱熟茶

    近日学习高级评茶员课程之普洱熟茶,笔记分享。 普洱茶 黑茶有几大类,包括云南普洱茶,湖南千两茶,黑砖茶,广西六堡茶...

  • 如何审茶——普洱

    审茶一般分三要素: 一看: 看茶(指毛净茶)色泽是否乌油润,具三节色,蛤蟆背,梗皮是否褐...

  • 【3班】刻意练习day30

    【3班】307_Amour 【刻意练习】 与一级评茶培训班的黄老师在课上,谈到茶文化时,这么说过: 茶的知音是评茶...

  • 来自大自然的恩赐—最爱的那口滇红茶

    做茶这么多年,各种头衔也混了不少,茶艺师,评茶员,评茶师,但每一次回家都会被重新洗刷一次头脑?。 刚刚坐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有模有样”地审茶评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mx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