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一个视频,很心塞。
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个试验。他们测试同一个小女孩,如果以穿得漂亮和脏破的两种形象独自走在大街上,路人是否会留意和关心这个看似迷路的孩子……
这个小女孩叫Anano,今年六岁,是这个实验的主角。
第一次实验,Anano穿着漂亮的洋装,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看起来很像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孩。
很快,就有路人过来关心她,问她是不是住在附近,是不是走丢了?还有人拿出手机想帮助她打电话给父母。Anano感受到陌生人的温暖和善意。
第二次实验,Anano被化了妆,并且穿得很破败,很邋遢,像个流浪的小孩,或者从贫民窟里跑出来的孩子。她还是一个人静静站在那。
这次没有人再过来关心她,甚至人们都刻意避开她。Anano就这样孤单地站着,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冷漠和凄凉。
同一个小女孩,因为穿着打扮的不同,世界对她的态度竟然天壤之别。
那篇文章的结尾说,“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判断,仅仅依赖对方的穿着,即便对方仅仅是个孩子”……
悲哀吗?是的。我看完之后心塞了好久。
可是这不就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现实吗?我们是那个孩子,以外在的东西被人判断;我们同时也是路人,用表面的东西去判断别人。
我们要去苛责视频里的路人吗?可是这个实验展示的也是赤裸裸的人性啊,人们总是更喜欢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美好才能激发人们的爱心和善意。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的身体里也同时住着天使和魔鬼。
可是我不想去批判人性,因为那是徒劳的,并且你我都受困于它。我们无法以上帝的视角,来评判我们自身;与人性为敌,也是不理智的。
我想起《人类简史》里面讲过,在远古时代,一个族群或者部落,为了群体能够得以生存和延续,总是要放弃那些老弱病残的个体。把食物和资源留给那些更强壮更漂亮的个体,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族群的基因延续下去。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开篇就描述过这样惨烈的画面:日本战败了,一整个村子的日本人开始了大逃亡,在逃亡的路上,那些残弱的老人选择自杀,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年轻人;为了不拖累整个队伍,那些母亲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所以我们才渴望变得更好。
更漂亮。更聪明。更敏捷。更强大。
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浑浑噩噩度日,浪费大好的学习时光。有一天我一个朋友跟我说,你知道吗?就你这样懒惰,如果是生存在动物界的丛林里,早就死翘翘了。丛林法则,你必须比别的动物更敏捷,更机警,才能避开危险生存下来。
当时我想,谢天谢地,幸亏我是人类。
当我觉得我必须改变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点晚了,蹉跎了挺多岁月。不过也很幸运,我终于开始改变,变得更好。
我们为什么渴望变得更好?
前几天和安然聊天,说起她的日常,她每天是这样过的:5点半起来录节目,7点半上班,下午1-4点抽空审稿,6-7点陪爸妈吃饭,7点半看新闻,8-9点学习,9--11点看书,随写,录音,做后期。11点半培养睡眠……
就这样,她还在找新的兼职做。我问她,90后都这么拼了吗?她说,“我也是才学会踏实,感觉荒废了好几年,得把时间追回来。”
我们都在努力变得更好,因为感觉没有时间可以再挥霍。
我们渴望变得更好,更因为,只有你变好了,世界才是美好的。
就像视频里的那个小女孩,当你向这个世界展示不同面貌的时候;你得到的反馈也是截然不同的。
18岁的时候,我觉得长得好看有什么了不起,喜欢美女的人都是肤浅的,爱一个人应该爱她的灵魂。
20岁的时候,我学会化妆打扮了,一点点变得漂亮起来,才发现其实美貌是你打开这个世界更多可能性的门票。至于门里面到底有什么,如果你都没有机会进去,怎么能有机会看到你想要的风景?
20出头的时候,我把自由散漫当才华,觉得自己的文字欣赏者寥寥,是因为我写得太好,曲高和寡。我总是得意洋洋地觉得,我是理科女生里面,长得好看的和有文艺才华的。就像我一个博士学长,他喜欢跳舞,他总得意他是舞蹈团里面学历最高的。
可是,你和一个司机去比厨艺有什么意义吗?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孤芳自赏,只会阻止你变得更好,更专业和精进。
后来我写作上慢慢进步了,认识了一群写作圈的朋友,才变得更谦虚和勤奋,因为和他们比起来,我写的东西真的太烂了,也太懒了。
只有你变得更好,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然后你才能找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坐标和位置,更客观和理性地审视自己,更努力和勤勉地去实现目标。
只有你变得更好,才能对身边的人释放出更多关怀和善意,让他们的世界也更美好。现在面对很多失意的姑娘,我都会鼓励她们去健身,去化妆,先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漂亮。
只有当你变得更好,才会更自信,相信自己配得上更美好,然后这种信心又会给你鼓舞,在你面对人生的挫折和泥淖的时候,不那么轻易地觉得,噢,我不行,还是放弃吧。
没有谁不在长夜痛哭过,只有我们相信自己的美好,才会擦擦眼泪,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你要牛逼一点。
我们渴望变得更好,是因为想要赢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那些挫折和失意打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