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借到的一套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全套共七册,我已经读完了三册,第四册正在阅读中。
我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创洪武年开始,读到到现在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执政,明朝已经走完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从嘉靖皇帝之后,明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通过读这套书,收获很多,感触颇深,对我而言,我对科举考试制度、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和皇位的争夺等几个问题,感觉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1.关于科举考试制度。
从唐朝开始,帝王们为了削弱贵族们的权力,以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定,决定从平民中选拔一些能人志士,也进入国家管理机构,来为自己服务。
从此以后,一些读书人,为了能“安身立命”,都会拼命地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得博个功名。这才有了范进中举的故事,也有了一些聪明人因仕途不顺,进而走入文学创作的道路的故事,比如李白,比如曹雪芹,甚至有些文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后人的惊醒,比如屈原的故事,等等。
到了现在,尽管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国家仍然通过高考制度,来从老百姓的孩子中选拔人才,让穷人的孩子逆袭而成为上层人士。我就是国家高考制度的受益者,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年参加高考,而进入大学读书,并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一直到退休,实现了跳“农门”的愿望。
中国经过夏商周秦汉等朝代,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贵族势力,而且这个势力是世袭制,一般的人要想进入贵族行列,是颇为困难的。但科举制度的实施,总于实现了一般人的逆袭。
在封建的中国社会,要想获得知识,是相当困难的,因为,那时没有印刷术,所有的知识记载靠的是竹简,既笨重又不方便,一般的家庭,根本就不可能接触到这种高贵的东西,所以,获取知识的途径很难很难。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周游列国,传播知识和讲授儒学,这种精神真的是难能可贵啊!
2.关于外夷入侵中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自古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是根据季节和水草的长势情况,逐水草而居,没有任何积蓄。一旦遇到天灾,比如,干旱、风沙、大雪、虫害等等,草料不足,牛马死伤增加,人们的生活将陷入绝境。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到内地来抢掠,内地的民众也为了生存,就会反抗抢掠,由此就有了战争。
施展老师在他的《中国史纲50讲》里说到,中国的历史,离不开中原、草原、高原和海洋这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单从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来看,就是中原民族和草原民族力量的相互拉锯战。草原民族灭了宋朝,成立元朝,中原民族不断强大灭了元朝,创立明朝,草原民族不断蓄积力量,再次强大起来,又灭了明朝,撑起了清朝。如此往复,中国的历史就不断地被改写。
在过去接受的教育中,我的头脑里一直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汉人统治的社会,才是好社会,外族统治的社会不是好社会,汉人把外族统治者,统称为“蛮夷”、“外夷”等等,是一种藐视的叫法,可见这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和认识。
明朝的历史,就是元朝统治者因为不了解中原的特点,对中原的统治失败,民间力量造反,最终让朱元璋这股造反势力得逞,建立了明朝。
3.关于宫廷的皇权争斗。
中国有关皇室争斗和后宫争宠的电视剧,充斥着黄金档的荧屏,吸引着中国中年妇女的眼球和注意力。
通过读明朝的历史,我对这种争斗或争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这就是人性,是人性深处的必然结果。为了争夺权力,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亲情,可以不要,为了荣华富贵,同僚、同年、朋友之间的感情,可以不顾,杀戮、欺骗、谎言等等,什么卑劣用什么,什么无耻使什么,但最终是,无耻小人最终会遭到报应,不得好死,遗臭万年比如石亨;正人君子虽然也会遭到陷害,但却会千古流传,百世流芳,比如于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