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轶闻录

作者: 梦狐 | 来源:发表于2024-07-18 00:10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让路

某局周边因在建新办公楼,进出的主路被各种工程车压得稀巴烂,每逢下雨天积水汪汪,泞泥不堪。只有中间隆起的那一绺狭窄的路面才好走些,不过也刚好容得一人单向通行。而上班或下班的点,单位的同事都自觉地排起长队依次而行,要是见到领导在,均默契地谦让一旁,请领导先过。

刘科长是局里的老人了,长期呆在科长的位子上不曾挪动过。不是没能力不上进,而是没关系没背景,局长换了一茬又一茬,始终也轮不到他。现任郑局长作风正派,唯才是举,眼看也要退居二线,经他向组织推荐,拟让刘科长接班。

刘科长感激涕零,晚上偷偷携带礼品去郑局长家,酬谢提携栽培之恩。却被郑局长义正辞严痛斥了一番,要他少来这一套,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刘科长面红耳赤,只好灰头土脸拎着礼品离开。

某日,临近上班打卡时间,天降大雨,刘科长脚穿一双名牌真皮鞋,撑把雨伞,冒雨徐行。不巧前头郑局长迎面走来,郑局长刚在办公室坐下,便接到去政府开会的通知,打电话吩咐司机在路口等着,这才急匆匆往外赶。

两人在半道相遇,刘科长想退回去却嫌太远,也怕迟到,遂满脸谄笑打过招呼,“啪嗒”一声双脚踩进旁边的泥水里,右手做个请势:“郑局您先请!”郑局长朝他点点头,大步而去。刘科长复又回到中间凸起的路面,盯着脚下湿漉漉的真皮鞋,心里可疼得慌。

几个月后,郑局长正式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成了挂闲职领薪水的老郑。刘科长终于如愿以偿,摇身一变成了众人口中春风满面的刘局长。

一日下班,又适逢下雨,地面泞泥如故。刘局长刚走上这条路,远远就望见对面老郑正从容走来,刘局长稍作犹豫,又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等到二人几乎碰鼻了才各自停下。

互相礼节性地打过招呼,老郑微笑地盯着昔日的下属一言不发,刘局长故作镇定的脸上瞬间一会儿白,一会儿青,一会儿红,似开了染料铺,额头上冷汗涔涔。僵持片刻后,最终,刘局长退让到一旁的污泥里。道了一声“多谢”,老郑步履铿锵稳健地从他身边穿过。

待老郑走远,刘局长一抹额头的冷汗,恨恨地暗骂老郑倚老卖老,不懂尊重领导,又暗骂自己胆小没用,有失领导的威严。穿着脏兮兮、湿答答的名牌皮鞋,套踩在老郑刚留下的脚印里,稳稳当当不再溜滑,顿悟:唯有沿着前辈的足迹,汲取前辈的经验,一步一个脚印,仕途与人生才能行稳致远。

刘局长心下坦然,大有劫后余生之感,庆幸自己给老郑让了路。

2.考核

大旱、高温。连续两月无雨,天气预报最近频发干旱红色预警,人工降雨也无济于事。小型水库干涸,河道断流,水稻、玉米等庄稼大面积枯死在田地里,人工养殖的鱼虾均渴死在池塘里,农民们心如刀绞、欲哭无泪。无奈,市政府发布节约用水倡议,号召全体市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不日,文明城市核评小组即将莅临。而市民广场的植被枯萎,湖泊见底,全没了当初生机勃勃的模样,只有根深蒂固的樟树与杨柳绿意尚存,苟延残喘着。

“要不,让自来水公司调水过来灌溉,临时应付一下检查?”下属向市长建议道。

市长眉关紧锁,一边是民生,一边是荣誉,抉择艰难。

“也就十天左右的事,估计影响不大。”下属看出市长的顾虑,继续劝说。

终于,市长眉头舒展,心再无挂碍。

自来水公司接到调水命令,不敢违逆,只得减少居民生活用水,分流一些到市民广场。因水压不够,高层住宅的居民,水流细如丝,还时断时续,纷纷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市民广场两个蓄水池满溢而出,清澈、宝贵的自来水汩汩流入沟渠,再通往巨大的人工湖里。市政园林绿化工人,用水泵从蓄水池中不停地抽水浇灌花草树木。整整七天七夜,自来水流淌不息,花草树木恢复些许生机,百亩湖泊碧波荡漾,晚饭后绕湖散步的市民们惊喜若狂。

文明城市核评小组如期而至,走马观花般走了一遍流程,对城乡的环境卫生、便民措施、精神文明大致满意,特别对市民广场在如此恶劣极端的天气下,却能保持如此风景面貌而赞不绝口,高度肯定市政府“以民为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服务精神!

送走了文明城市核评小组,市长立马下令关闭市民广场的自来水。蒸发、吸收、流泻,不出几日,百亩湖水复又消失殆尽。而干旱仍在持续,旱情依旧未能有效缓解,旱情带来的次生灾害、社会与民生问题,不久将极大考验市政府的执政智慧与能力。

市长站在干涸的湖岸边,遥想十几日来的水涨水落,犹如上演了一部黑色幽默剧,不由得长长一声叹息……

3.退休

老王退休后,开始规划起自己的晚年生活:早晚打太极,上午写文章,下午练书法。

老王曾在党校进修学习,获得了本科学历。因为工作需要,平时经常写材料,官样文章写多了,文笔自然就有了一定水准。后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终日里忙于审批签字,竟练就了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

这不退休了嘛?刚好有充裕的时间,写写文章啦,写写毛笔字啦,丰富一下退休生活。作为体制内的人,打麻将、喝酒聚会还是不要去的好,恐违反政治纪律。

一些当地企业的老板,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到老王爱写毛笔字,纷纷登门拜访求字。老王乐得做顺水人情,一向来者不拒,暗自为自己的字能得到社会认可而洋洋得意。

在做官的那些年里,来求他办事的人,他可是统统拒之门外的,生怕被扣上官商勾结、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的帽子,而落人口舌,影响仕途。但现在退休了不一样,免费赠了字,偶尔会选择性地收点好烟好酒什么的,权当是劳务报酬、私人友谊,在明面上也说得过去,渐渐降低了戒备,放松了思想。

字是出了名,老王信心大涨,又寻思着拿写的文章去投稿报刊或杂志,可投出去不少,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老王顿生怀才不遇明珠蒙尘之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手机上看到当地政府的官方公众号在征文,必须是反映新时代城乡变化发展,讴歌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勤劳致富的正能量内容。真乃瞌睡碰上枕头,这对老王来说不就是小菜一碟吗?

写作素材信手拈来,思想感情热烈充沛,文章一气呵成,老王署上大名,并附上作者简介:“机关退休干部”,然后随手发了邮件过去。果不其然,几天后,公众号刊发了老王的这篇文章,编辑人员在文末留言:“衷心感谢老领导王主席,退休不退志,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发展。”老王看罢喜笑颜开,之后官方公众号又陆续刊发了他的多篇作品。

自认为时机成熟,又将一篇文章投往省级报刊,并灵机一动,在作者简介栏中写道:“曾任某县某机构主席,现已退休,爱好文学创作与书法,作品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作品寄出后,老王心怀忐忑,等了半个多月,终于见了报,且收到了百来元稿费,老王喜不自胜。

一次老同学聚会,得知昔日一同窗好友在一所985大学当教授,而且文笔功底了得,出过好几本书,老王甚是羡慕,当场添加了微信,尔后互动频繁。某日,老王写了一篇新文章,以正读初中的孙子的名义,发给同窗教授,请其帮忙批评斧正。教授看完,哭笑不得,斟酌良久,回复道:“令孙此文中规中矩,可算是中学生作文中的佳品。”老王收到回复,赧然。

奇怪的是,退休时间既久,老王的书法造诣与写作水平日益精深,而前来求字的人与文章的发表却近乎绝迹。老王心知肚明,对此苦笑不已,遂不再贪恋虚名,依旧笔耕不辍,自娱自乐着……

4.扶贫

“他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邓干事对新调来接他班的小朱恨恨地说。

扶了快两年的贫,石头村的老赖,还是那副好吃懒做的德性,啥项目都不肯干,天天就是“等、靠、要”,每个月领了点低保钱,不是吃喝掉,就是在村头小店打麻将输掉,或者成天涎着脸赖在张寡妇家。

“反正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再说政府总不能看着我饿死不管吧?”老赖时常大言不惭地对村里人说。

老赖的确穷,住着破旧的瓦房,家徒四壁,四十多岁了一直没有婚配,他总觉得是生重病的父母亲拖累了他,狗都嫌他家穷没骨头吃不愿进他家的门。直到前几年父母亲陆续归了西,他才松了口气,没了生活的压力,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一下子竟适应不过来了,于是得过且过,整日里浑浑噩噩地活着。

后来得益于国家消灭绝对贫困的计划,村部帮他申请到低保,希望依靠扶贫政策让他脱离贫困。乡里的邓干事就是这时成了他的对口扶贫干部,先帮他申请到危房改造资金,把旧房子翻了新,盖了琉璃瓦,添置了基本的家俬及被褥,逢年过节还送米、油、肉等生活物资来慰问。

俗话说“扶贫先扶志”,仅仅物质上的帮扶肯定不够的,于是邓干事提出了上马一个扶贫项目,从根子拔除致贫因素。老赖一听头摇得似拨浪鼓,任邓干事苦口婆心磨破嘴皮,也油盐不进、无济于事。没有结出扶贫成果,未能完成扶贫任务,成了邓干事任内的最大憾事与一块心病。

小朱听完邓干事的叙述与交待,心里对老赖有了初步的认识,与邓干事交接完工作,第一时间,他就下乡去石头村会会老赖,毕竟,这几年,扶贫工作保证贫困户如期脱贫,成了公务员的头等大事。买了一袋水果,一箱牛奶,小朱驱车径直前往十几里地外的石头村。

来到老赖家门口,只见大门敞开,喊了几声没人应,掏出手机拨打电话,接通后只听得里面传来“哗啦啦”的搓麻声。跟老赖说明来意后,一会儿功夫,老赖就屁颠屁颠赶回来了,因为他知道扶贫干部一来准有好事,不敢怠慢。

见到小朱,老赖连忙双手握住小朱伸出的右手,讪讪地笑着解释:“我刚才在跟人聊天吹牛,没打麻将呢。快进屋里坐坐。”

小朱笑了笑,作了自我介绍,然后把水果牛奶递给老赖,进屋与他面对面坐下。

寒暄几句后,小朱试探着与他攀谈起来:“赖叔,你身体蛮不错嘛。”

“嘿嘿,这多亏了政府的照顾,我现在吃喝不愁了,搁以前哪,连饭都吃不饱,一年到头难买次肉吃,唉!”老赖回答。

“那些底子弱的人和残疾人,多羡慕你有一副好身子骨,如果让它荒废掉,不去好好利用做点什么,该多可惜!”小朱惋惜地说。

“小朱同志,我都这个年纪了,孤家寡人的还折腾个啥劲儿呢?”老赖落寞地说。

“政府的政策是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扶懒,如果贫困户不改变消极思想,不主动作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随时都会取消帮扶待遇,把机会留给那些更需要帮扶的人。”小朱用凌厉的眼神盯着老赖说。

老赖一愣,他从来没听邓干事说过这样的话,心里顿时慌了神。“我、我不是懒,是没钱搞项目,也怕亏不起本。况且屋里也没个女人搭把手,我寻思着就这样过一辈子算了。”老赖连忙辩解。

小朱窃喜,见话奏了效,就趁热打铁:“穷点没关系,可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不思进取的懒汉?日子没奔头啊!你才四十来岁,后面日子久着呢,只要勤快做事,又有政府帮扶,很快就可以脱贫致富,到时候还愁没媳妇儿吗?”小朱连番劝慰,呷口水接着说,“我说赖叔,你是不是有心仪的对象了?”

“没、没有没有,就是看村东头的张寡妇可怜,总想帮她一把,可她又不领情。”老赖脸红心虚地说。

“哈哈哈哈,赖叔,有这念头当然好,只要你申请个扶贫产业项目,咱好好经营,先把生活水平搞起来,张寡妇那边我说不定可以帮忙牵个线什么的。”小朱说。

“真的?你没骗我?政府扶贫还帮找媳妇儿吗?”老赖惊喜道。

“这事要取决于你愿不愿意配合改变,愿不愿意脱贫致富了!”小朱激将道。

“好,好,我愿意,我愿意!”老赖忙不迭地允诺。

经过小朱与老赖认真商议考量,决定在水库脚下流转十亩水淹田来养殖龙虾。因为龙虾养殖周期短,收获周期长,风险小、见效快、销路广。

说干就干,小朱很快帮老赖申请来五万元小额免息贷款,把水田流转到手,联系挖机挖成一口十亩大的水塘,购好龙虾苗,并请来水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风风火火地办成了一个龙虾养殖基地。

又亲自去张寡妇家,劝说张寡妇以劳动力的形式入股,与老赖共同经营,利润平分。从此老赖与张寡妇全身心扑在了龙虾养殖上,待到来年三月份龙虾上市,小朱又利用人脉关系在朋友圈宣传,还在本地自媒体上打广告,吸引到各乡镇与城里的市民前来垂钓及购买,一直持续到国庆中秋前后,老赖心里脸上都乐开了花。

在长期的共同劳作朝夕相处中,两颗寂寞的心渐渐彼此温暖,老赖与张寡妇最终走到了一块儿。

就在前年,老赖终于成功脱贫摘帽,而且一鼓作气,又流转了十亩田地建了一个桑椹采摘园,在二人的精心管理下,去年就挂果投产了。并被县里评为“脱贫先进个人”,逢人就竖拇指夸小朱是他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小朱坐在办公室,抚摸着老赖刚送来的烫金结婚请贴,感慨万千,会心一笑,心底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相关文章

  • 上古轶闻录

    "Ancient Gossip" is a multiplayer online arpg game. Exqui...

  • 轶闻录 1

  • 轶闻录 文案

    架空历史。基条六只均有粗线。 主张艺兴x黄渤。人设崩坏。 太子……………………张艺兴 饰 御史(司空)………… 黄...

  • 轶闻录 Sc. 01

    酸,疼,还有胀。嘶……我去我去我去……这小兔崽子!心头火起,转身甩个眼刀子。一回头,就瞧见小艺兴的睡相。一脸餍足。...

  • 《轶闻消夏录》(二)决裂

    【应要求发布证明文字】 在回到家后,汪斌与家人寒暄交谈了一会,便托辞回了房间,汪斌这样做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来他怕聊...

  • 轶闻录 Sc. 02 - 04

    御史兰台。 强撑着捱过早朝,一回到兰台,黄渤屏退侍官,兜头便睡下。人事不知。夜里醒来,再睡不下。身上没丝儿力气,眼...

  • 《轶闻消夏录》(一)古玉

    【应要求发布证明文字】 汪斌面带懊悔的看着手里正拿着的这本古朴泛黄的《轶闻消夏录》,这本书里介绍中是著于清代,却没...

  • 遗落在历史深处的“古代发明”

    清道光年间,浙江候补盐大使毛应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人,道光时监生),在其著述《墨余录》中,载有这样一段轶闻:元...

  • 【哈尔滨轶闻】

    钟瑞意 偌大的白雪,融入这黑黝黝的土地里,并未能稀释这褚黑的色泽,黑色的泥土吸入的是雪,释放出来的是油。黑龙...

  • 上海轶闻

    上海轶闻 文/丁建设 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大上海比起今天来更是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官场轶闻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kr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