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菜功夫

作者: 文心杰作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1:29 被阅读38次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星期二 晴
    烧菜功夫 烧一道好菜,贵在满足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欲”需求。
    文/杰作家

    周日回济,昨日又被同事拉去喝羊汤,今日才得闲,煮个面条,品尝家乡的大白菜,当然还有必备的辣菜。每年冬天回家,这两样是母亲必给准备的,一个绿色无公害,一个特色小配菜,吃起来就是家乡的味道。

    最近几年,又多了烤肉,如猪耳朵,算是老家的特产,我倒不馋,因是媳妇最爱,所以每次回家,父亲必买。

    饭菜虽品相不佳,味道也极尽平淡,但还是想做给自己吃,倒不是特别爱好,就算是体验生命之乐趣,一如做爱。只是每次均做多,媳妇是不吃的,自己非吃掉不可,不知不觉肚子见长,这叫有得必有失。

    以前吃饭,主要解决饿的问题,现在吃饭,重点解决馋的问题。

    佛家云,凡人都有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我觉得还得加上馋,才算圆满。以上算是感情的表现或内心活动,属于精神需求。但要解决馋的问题,还得落实到物质层面,满足六欲:眼、耳、鼻、舌、身、意,这是生命需求或动物本性,否则就只能一边想、一边流哈喇子了。

    一道菜,若能满足人之“六欲”,必是精品之作,若能有幸品之,则当是人生之美好时光。

    烧一道好菜不容易,即取决于食材的先天之质,又取决于厨师的烹调之道,缺一不可。电影《食神》中,周星驰习得少林炒菜功夫,可谓炉火纯青,叹为观止。实际做菜不可能如此眼花缭乱,但功夫也不是虚的,一种最普通的食材、一道最普通的菜,就能看出差距,比如炒土豆丝,刀功、炒功等千变万化。

    烧菜功夫

    中国人烧菜,注重色、香、味俱全。一把刀、一口锅,千变万化,创造出八大菜系,还有各式各样的地方特色菜,靠的是厨师掌握火候,靠的是油盐酱醋的搭配,随性而为,在修炼中提升技艺。所以,大多对营养成分没那么准确控制,对是否影响健康也不太注意。

    相反,西方人烧菜比较讲究精细化,每道菜的各种配料的比例,甚至是营养成分占比,都有严格的计量标准,这还算“烧菜”?这到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

    选材方面差别更是极大。他们吃的我们吃,他们不吃的我们也吃,中国菜的食材异常多样,山里的、水里的、天上的、地下的等,统统都能吃。而且,中国菜特别注重食材的新鲜度,采摘的季节、天气、时辰等都很有讲究。另外,一种食材可以做出很多种花样,如清蒸、糖醋、爆炒、水煮等,真是千变万化,不像西餐那样单调。

    所以说,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以前是),还是“吃的国度”(一直是),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菜,就像中国的酒一样。

    这几年《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热播,展示各地特色菜,很有新引力,说明中国人对吃非常重视,这可能与中国农耕社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贫穷有关吧。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西餐在国内也很盛行,不过很多大多不便宜,算是高档消费。随着国内互联网发展,各式外卖菜品增多,中国传统菜又盛行起来,代替自己做饭的麻烦,算是草根系列,但总归是速成品。

    一道菜,动口之前,我们一般是一看、二闻、三尝,达到色、香、味俱全,这个算是基本程序或对菜的基本要求了。除此之外,心理精神上还要鉴赏一下,耳听、口触、意境,达到声、触、境融合,这是更高层次要求了,只有这样才有美的愉悦和舒服,这样才叫十全十美。

    眼对应”色欲“。中国菜的“色”,讲究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比如,菜色有暖色、冷色、中性色之分,西红柿、黄菜花等红黄为暖色,青椒等蓝青为冷色,菠菜等绿紫为中色,色彩搭配需合理。除了食材的天然颜色外,烹调方法、调味品也能极大丰富菜色,进而创造多样的色彩搭配。

    在造型上,中国人特别注重刀工,有切、批、斩等方式,将食材做成块、段、条、丝、丁等样式,且还有雕刻、画卵、面塑等绝技,所以中国菜造型上有的比较独特,有的摆盘时也有讲究。菜的形状、颜色虽然不会直接影响菜的口味和香气,但会影响人的食欲。

    鼻对应”香欲“。所谓不见其形,先闻其香,香味早已成为中国菜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闻香是鉴别、预测美味的重要审美环节,也是判断烹调技艺的重要检测手段。袁枚一首《品味》诗说得好:“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香色好,明珠仙露上盘时。”

    食材本身具有一定的香气,但中国菜的香味与佐料、调味品关系很大,比如,八角、花椒、桂皮、丁香,还有日常用的葱、姜、蒜等,可以说一道好菜,离不开佐料的辅佐。

    舌对应”味欲“。中国菜讲究“味”由来已久。晏婴就曾说:“和如羹焉。水火酶酿盐梅,以烹鱼肉,悼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一道菜,“味”是核心所在,通过舌尖的味蕾,可使人有美的享受。味不美,即使造型、颜色再美也不算佳肴,算不上精品。

    中国八大菜系各有滋味,鲁菜咸、鲜、浓油,川菜麻辣,粤菜甜、鲜、清淡,苏菜甜、黄酒味,闽菜咸甜、香辣,徽菜重油、重盐,湘菜重油、盐、辣、腌制,浙菜酱香味浓,还有其他地方特色菜的各种口味,充分调动起了中国人的味蕾。

    耳对应”声欲”。有的菜,除色、香、味俱全外,让人的耳朵也不闲着,有的上桌时就能听见菜声,有的品尝时会发出诱人的声音,有时候还能听出管弦之妙音。比如,东北锅包肉,咀嚼时发出类似爆米花的声音,又酥又脆。贡菜因其食之有声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来总理形象地称之为“响菜”。重庆麻辣火锅咕嘟咕嘟的声音有人不爱听吗?烤肉在火上滋滋地冒油能不悦耳吗?

    身对应“触欲”。任何一道菜都会有一定的口感,即进食者的口腔触觉,从饮食审美的角度来说就是”适口性”,比如,软、酥、糯、烂、滑、沙、柔等等。食材的质地、烹饪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口感,有的入口即化,有的需慢慢品尝那种感觉,有的触动千变万化,回味无穷。

    江雪糖醋小排

    青石板,侧堆砌如“江畔石”糖醋小排,上桌后停顿片刻,人工“降雪”,普通一道江浙小菜,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味。

    意对应”境欲“。好得菜肴,会让人感受到已到达某种境界,让人有联想或是有意义,比如与历史人物有关、与某个典故有关、与诗词歌赋有关等,比如,很多时候在菜名上体现出来,古代举子们赶考时要吃条红色鲤鱼,菜名鲤鱼跳龙门,就有一定的意境和氛围。

    咱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道菜如同品茶一样,要体现出个文化内涵来,那就是最高境界了。近年来,意境菜发展迅速,其融情于景,融味于生活,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歌词赋、传统绘画之美,成为诠释烹饪艺术的重要流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烧菜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s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