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心得
《资治通鉴》02-秦朝灭亡谁来背锅

《资治通鉴》02-秦朝灭亡谁来背锅

作者: 雷澈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2:40 被阅读0次

以前学历史课,讲到秦朝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却突然二世亡国、王朝如流星般陨落,课本重点都在数落秦二世这个人多么“暴虐无道”、赵高这个人多么“奸诈阴险”,给我幼小心灵留下一个印象是,二世和赵高这两个人真坏,把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嬴政打下来的家底这么容易就败光了。甚至史书上都记录野史谣传,说秦始皇看到一个“预言”,写着:“亡秦者胡也”,然后立马派遣大将蒙恬发兵30万北伐匈奴胡人,却不知道最后灭亡秦国的,不是匈奴“胡”人,而是自己的小儿子“胡”亥。——最近翻《资治通鉴》,对这个问题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个人以为,秦朝二世而亡,主要责任在始皇帝嬴政,而不是秦二世胡亥和宦官赵高。确实,整个局面是在二世在位期间开始崩盘的,二世确实是个糊涂皇帝,赵高确实是个奸佞小人。但是,崩盘的种子在始皇帝时期就已经被埋下了。否则,举个简单例子,初中历史课本里讲,陈胜吴广打响“伐无道诛暴秦”的第一枪时,陈胜说了这样一句话: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陈胜说这句话的时间,是“二世元年七月”。整理一下时间表,从二世继承大统、到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英雄揭竿而起,大概是这么个流程:(《资治通鉴·秦纪二》)

  1. 10月,秦二世胡亥登基,大赦天下。“冬,十月,戊寅,大赦。”
  2. 因为始皇帝是在巡游期间病逝,二世即位时仍在外面,于是即位以后没有立马回到国都,而是继续了一段考察之旅。“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
  3. 次年4月,二世衣锦还乡回到首都咸阳。“夏,四月,二世至咸阳”。
  4. 7月,崩盘开始。“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
  5. 9月,群雄并起。“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

所以从秦二世回到咸阳,到天下陷入混战,其实时间跨度不到半年。如果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二世身上,那这个“苦秦久矣”的“久”字从何谈起?

胡亥能篡位登极,秦始皇有责任

据史书记载,始皇帝原定的继承人是长子扶苏,并非胡亥。二世胡亥是通过与赵高、李斯密谋伪造圣旨的方式,夺取了权力。这个夺权行动为什么能如此顺利?

原因之一是,秦始皇有一套“神秘主义”作风,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喜欢让群臣知道自己在哪里。接见群臣、裁决公务也爱搞一些遮遮掩掩的花样。这样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始皇帝病死在外后,赵高李斯可以很轻松地制造出始皇帝未死的假象,秘不发丧,借始皇帝的名义假传圣旨,群臣还都觉得挺正常,“因为皇帝以前也这样神秘兮兮的”。

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辌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独胡亥、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之

这种神秘缥缈的领导作风,好像很个性帅气,实际上风险太大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出个意外,被人架空掉,轻而易举就把胜利果实全部拿走了。至于为什么秦始皇爱好这一口,那是因为他老人家想修仙......而为什么群臣就傻不愣登地接受了秦始皇的这个设定,不去怀疑“老大这么多天不见,是不是出问题了”,实在是因为......心有怀疑也不能说,说了就会死啊!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始皇曰:“吾慕真人。” 自谓“真人”,不称“朕”。 ...... 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捕时在旁者,尽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所以秦始皇的“神秘主义”个人癖好,存在极大的权力被架空风险,而后来他病死后,也确实出现了这个情况

二世篡位如此顺利的原因之二是,有赵高的鼎力协助。

(秦始皇)病益甚,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

这封传国诏书如果发送出去了,整个历史的发展轨迹可能都不一样了。至于为什么没有发出去......看赵高此人后续的行动就不难发现,其实秦二世胡亥一开始并没有篡位当皇帝的想法,丞相李斯也没有配合的意愿,一切都是赵高谋划并推动的。

首先赵高本身已经是胡亥的心腹,因为始皇帝原本给赵高的工作是判决狱法,觉得赵高做得还不错,就把自己心爱的小儿子胡亥也派到赵高那里去学习法律判决,“胡亥幸之”。说服胡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赵高)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

说服丞相李斯,就要难一些,不过也难不倒赵高。只要告诉李斯,如果太子扶苏即位,丞相您就没有今天的荣华富贵风光荣耀,就行了:

(赵高)乃见丞相斯曰:“...... 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注:长子即太子扶苏)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 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 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伪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赵高这人虽然用心不正、没有治国的谋略胸襟,但在剖析人心、玩弄权术上,实在是一把好手。这样一个人,为什么铁了心要扰乱大秦帝国的权力传承呢?还是因为利益。赵高与太子扶苏并没有矛盾,但与太子扶苏的心腹蒙毅有矛盾。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是因为遇到矛盾,没有负荆请罪的度量和杯酒言欢的胸怀,只想把对手往死里整: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 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

赵高身为宦官,被秦始皇委以审断案件、维护法律威严的重任。自身犯法当斩之后,秦始皇却又因为怜惜这个人办事能力不错,不仅不加惩罚,还官复原职,继续主管律法。首先,这破坏了律法的威严,“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本身就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期确立下来的强盛根本,而今被秦始皇自己打破;其次,作为万乘之君,在驾驭群臣的时候需要充分考量他们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始皇帝难道没有想到,就这样把赵高官复原职,除非赵高是蔺相如廉颇之流,不然迟早会跟蒙毅闹出事情来,也极有可能不会拥护扶苏即位?

所以,即使把胡亥篡位作为秦朝衰败的关键,而胡亥篡位成功的关键是有赵高从旁辅助,那赵高这个小人能呼风唤雨,都是秦始皇识人不明用人不察的缘故(这个人才评价的问题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有一番很经典的论述,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要从“才”和“德”两个方面来考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智商和情商,不展开了,改日再谈)。假如当初赵高犯法时,秦始皇按蒙毅的建议来,依法将赵高贬为庶民或者咔嚓掉,历史的发展应该又是完全不同的走向了。当然,历史是没有“假如”的

秦帝国社会矛盾激化,秦始皇有“大”责任

再来讲讲胡亥。胡亥这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喜欢享乐的普通人,实在担不起皇帝的责任,更适合去做一个安乐公之类的角色,声色犬马颐养天年。他初登帝位,回到咸阳,首先想的不是励精图治安国兴邦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而是:

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等到反秦起义势不可挡时,赵高怕二世怪罪自己,先下手为强,派阎乐去诛杀秦二世。临死之前秦二世脑子里想的,也还是这些:

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 二世曰:“丞相(注:此时丞相即为赵高)可得见否?” 乐曰:“不可!” 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 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 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注:诸公子是秦始皇的其他子孙,之前都被秦二世贬为平民)。” 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 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这样一个人,本身闹不出太大乱子,但放在皇帝之位上,乱子可就大了。但是,我想说的是,二世的很多荒唐行为、想法和言论,都跟乃父秦始皇的“不良影响”有关系。

回到开头“天下苦秦久矣”的“久”这个话题。为什么秦二世胡亥即位不到半年,天下百姓就苦秦“久”不能忍,揭竿而起了?苦的是啥?总结起来,“苦”的主要是两点:苛刑 + 暴政。而这些苛刑与暴政,可都是在始皇帝时期就开始了的,包括但不限于:

其一、劳役重。比如征发70万戴罪民夫修建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这么雄伟壮丽的建筑,其实还只是秦始皇脑海中的理想宫殿的一个开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那时候,征发民夫的修建工程,可不像现代社会兴建公共事业、以雇佣关系做公平买卖,而是挟帝王之威掠夺劳动力:有罪的人,免费服劳役;无罪的人,也来服劳役,换取一些赋税减免。

其二、兵役多。往北走,“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往南看,“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 屯田戍边的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刑法严峻,随便犯个小错,就要被拉去戍边,那就极大地干涉到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满意度了。

其三、赋税多。这么多修宫殿陵墓、道路城墙的人,这么多在外打仗的兵,都是要吃饭的,也都是种不了庄稼的。所以他们的口粮,自然而然都得从其他农民口袋里掏。

其四、律法严。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走的是赏罚分明的法家治理路线,到始皇帝时,更是重用精通刑名法术之学的李斯和韩非(韩非本来应该是会被重用的,如果不是被李斯搞死的话~)。秦国立国之初,臣民各有杂念,步调不一致,强调纪律和刑罚是有意义的。但是到了秦始皇这里,天下已经一统。为了稳固江山统治,本来应该做的事情是轻徭薄赋,给天下百姓多一些好处,让大家对秦帝国的管理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可惜始皇帝“暴戾”惯了,把刑罚越做越严,秦二世更是犹有过之。如果他们能回想到兴国功臣商鞅的下场,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吧:

《资治通鉴·周纪二》: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 ......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 ...... 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秦二世胡亥最“无辜”、或者说最想不通的一点就是:我只是沿着我老子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了而已,为什么半年时间天下就变成这样了?所以当臣下建议他做一些政策调整时,他坚决驳斥:我又没另外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只是在做先皇都做的功夫,才半年时间就弄得天都要塌了,一定是你们做臣下的没有尽力!

《资治通鉴·秦纪三》: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追击,所杀亡甚重,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注:戍边屯田)、漕(注:水路运粮)、转(注:陆路运粮)、作(注:劳役)事苦,税赋大也。请且止作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 二世曰:“...... 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

所以,如果说秦朝灭亡的实际原因在于“戍、漕、转、作、税赋”等“苛政”和“暴刑” 激化了社会矛盾的话,这些矛盾可都是秦始皇激发的。二世嘛,作为一个毫无政治觉悟的享乐主义者,没有在半年的时间里扭转乾坤,不能全怪他

听不见不同的声音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说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一系列政策举措失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话,其根本原因我觉得是:残害人才,闭目塞听,自毁长城

梳理整个秦国的发家史,看到的不只是帝王的明察秋毫励精图治,更多的是招贤纳士,借用精英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来攻略天下。有商鞅,推行变法,“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有张仪,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行“连横之术”,为秦国争取盟友。有司马错,力主秦国拿下巴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有白起,用兵如神,战无不胜。 有范雎,“远交近攻”,蚕食六国。

到始皇帝这里,在一统天下之前,仍旧是励精图治招贤纳士的做法:用“韩国间谍”郑国修筑郑国渠,“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关中由是益富饶。” 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用大将蒙骜、蒙恬、王翦、桓齮(yi,3声)等,率秦国铁甲,攻城略地。

一统天下之后,这个优良传统渐渐就被始皇帝丢掉了。最直接的表现是:刚愎自用,暴虐更甚,动辄杀人。“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被几位之前重用的儒生讥笑以后,行坑儒之策:

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始皇怒,使扶苏被监蒙恬军于上郡。

看到这里不禁感慨:“你说的我不喜欢听,就准备给我去死” 这种做法,养出来的还能是什么优秀臣下,国家离崩盘确实也不远了。在这一点上,只能说,秦始皇开了个坏头,然后秦二世学了个十足十。最后举两个细节的例子:

  1. 始皇帝出巡患病,并不是一夕而崩,为什么直到临死前,继承人的事宜都处理得如此仓促,没有人提前筹备,因为:

《资治通鉴·秦纪二》: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1. 秦二世听信赵高之言,杀掉丞相李斯冯去疾,将所有秦国公子或杀或贬,自己躲在深宫里歌舞升平。(赵高还用“指鹿为马”的套路进一步排除敢于说真话的人)。直到被赵高派人围攻,临死前才悔悟,这家伙是个坏人。这时二世胡亥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埋怨身边的人,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资治通鉴·秦纪三》: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 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02-秦朝灭亡谁来背锅

    以前学历史课,讲到秦朝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却突然二世亡国、王朝如流星般陨落,课本重点都在数落秦二世这个人多么“暴虐无...

  • 这锅谁来背?

    宝强一纸声明将老宋推到了风口浪尖,能量满满的网友哪怕是在凌晨将眠时分,依旧以最快的速度成立四十万水军,辗转...

  • 这个锅谁来背?

    昨天晚上给一个顾客推拿的时候,顾客中途接了个电话,是京东平台客服打来的。京东客服问他有什么诉求?他说:我要补偿我要...

  • 这锅该谁来背?

    蝴蝶效应:巴西的一只蝴蝶震动翅膀,几周后在美国的当然克萨斯州导致一场飓风。 人们常用来比喻,一个微小的错误可能导致...

  • 谁来做背锅侠?

    #创业#之前做过技术,做过运营,做过市场。 其实我有些庆幸不再做程序员,在技术为非核心的公司里,技术团队是最容易成...

  • 《后浪》的锅,谁来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

  • 青少年沉迷游戏,到底这个锅该由谁来背?

    刚刚看到一篇网易的文章: 青少年沉迷游戏,到底这个锅该由谁来背? 又看了它的评论,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锅】由谁来被...

  • 秦朝为何灭亡

    众所周知,秦是由古代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一手建立的。在当时算是全球非常强大的国家了,也有很多非常英明的法令。那么,...

  • 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王,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多舛的,人们对他的褒贬不一。 春秋战国...

  • 【熊爸爸讲历史】秦朝的灭亡,跟赵高有关系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跟赵高有直接的关系吗? 我认为,秦朝灭亡有客观必然的原因, 就算没有赵高也一定会灭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02-秦朝灭亡谁来背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fp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