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通鉴读史历史有意思
《资治通鉴》04-项羽其人(上)

《资治通鉴》04-项羽其人(上)

作者: 雷澈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2:47 被阅读0次

    这一篇主要梳理项羽生平,按时间顺序整理《资治通鉴》记录在案的项羽经历,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


    1. 跟随项梁、起兵登场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前后,24岁的项羽登上历史舞台,跟着叔叔项梁在吴地起兵反秦。

    九月,~ 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 项梁者,楚将项燕子也,尝杀人,与兄子籍(注:这就是后来的西楚霸王了,姓项,名籍,字羽)避仇吴中。吴中贤大夫皆出其下。(注:意思是吴中这个地方的能人异士的才干都赶不上项梁,所以项羽出生在精英家庭)

    项羽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颇有特点,学啥觉得啥没用,学到“略懂”的阶段就停手,不愿意钻研专业细节(比如学识字,项羽少年时觉得学到能看懂自己名字就行了、不愿意继续学习诗词文章)。当然他家世不凡,并且身长八尺器宇轩昂、极富领袖魅力。这样一个人,只要识人用人做得好,成就事业确实也不需要钻研太多专业细节。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器过人。

    项梁在吴地起兵的过程中,项羽也发挥了不小作用,“霸王”的威慑力初次显现。当时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刚过去两个月,会稽郡郡守殷通听说这事,想要起兵响应,并准备任用项梁和一个叫桓楚的人做将领。桓楚当时可能犯了罪,正在江湖上流亡(后来这个桓楚还是成了项羽麾下将领)。项梁也不知道跟殷通有什么仇,招来项羽,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殷通砍了,自立旗号开始反秦。

    会稽守殷通闻陈涉(注:陈涉就是陈胜)起,欲发兵以应涉,使项梁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须臾,梁眴(注:shun四声,打眼色。这个动作太有画面感了,感觉像在看《无间道》)籍曰:“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籍是时年二十四。

    公元前208年3月前后,起兵没多久,项梁接纳各方豪杰,军容逐渐强盛。项梁找到楚国后代芈心,立为楚怀王。同时,开始逐步派项羽单独领兵作战。项羽的第一战,就体现了他喜欢屠城的特点:

    项梁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

    同一时期,项羽后来的左膀右臂范增也投奔到项梁麾下。范增这个人此时已经70余岁,但是壮心不已思虑周密,很快得到项梁重用。“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一句话,不简单。

    前208年7月前后,沛公刘邦也加盟项梁阵营。项梁还赠送过刘邦部队(“沛公从骑百余往见梁,梁与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项羽和刘邦在这时期曾经协同作战:

    秋,七月,大霖雨。~ 使项羽、沛公别攻城阳,屠之(评:这次屠城可能也是项羽主导,因为刘邦的征战历程中基本没有屠城记录,但项羽很多)。 ~ 沛公、项羽去,攻定陶。~ 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

    8月前后,事情出现一个转折:项梁战死。战死的原因是:因为战秦连胜而轻敌。项梁死后,项羽刘邦把项梁的家底拆分掉,开始自立门户,但都听命于当时的楚怀王。

    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 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评:这句话我挺赞同,成功前的一刻其实是最容易失败的时刻。说出这么一句金句的宋义,没过多久就被项羽砍了)。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项羽、沛公攻外黄未下,去,攻陈留。闻武信君(注:武信君就是项梁)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眙(注:xu一声 yi二声)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后九月,楚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


    2. 破釜沉舟、诸侯盟主

    项梁死后,项羽的发展遇到一些波折。当时楚怀王筹划反攻秦国,考虑派遣哪员大将带兵攻伐。项羽为了报项梁被秦所杀之仇,非常积极地争取这次机会。但是楚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更倾向于刘邦而非项羽,原因是项羽喜欢屠城名声在外,首先,不太招人喜欢,其次,去攻城也更有可能遇到守城者的拼死抵抗。沛公刘邦宽厚仁慈,攻伐城池前,先对守城者晓以大义,可能会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于是楚怀王派遣刘邦向西攻秦,并且不允许项羽参加这次军事行动。同时跟诸将约定:先平定关中的人,我楚怀王封他为王。

    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注:意思是,在这个时期,秦朝军队强大,楚怀王麾下的很多将领都不敢先入关去捋虎须)。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注:即陈胜)、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项羽和刘邦两人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已经呈现出了非常大的区别:一个“慓悍猾贼”,一个“宽大长者”。其次,这次被楚怀王冷落,在项羽心里埋下了疙瘩——所以后来刘邦先入关中以后,项羽会暴跳如雷,是因为不服气(我脑补一句潜台词:要不是楚怀王这人瞎安排,先入关中的一定是项羽我;况且你这个楚怀王也是我叔叔项梁立起来的,我叔叔战死没多久,你就把我项家的恩情忘了)。所以最后楚怀王也会被项羽整得很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羽记仇。

    公元前207年10月左右,项羽的事业发展出现转机。关键就在巨鹿之战。

    转机的背景:因为秦朝是灭六国而完成大一统的,所以当时群雄并起的态势是,纷纷立六国后裔为王,名正言顺举义师反秦。项羽所在的楚,只是其中之一。在公元前207年10月左右,赵国被秦国围攻得紧,向楚国求救。这时刘邦已经向西进军攻伐秦国去了,于是楚王派出另外一支部队去救援赵国。部队老大是宋义(就是之前劝说项梁不可轻敌,但是项梁不听,结果战败身死的那个),老二是项羽,老三是范增(再强调一下,这是个70多岁好奇计的老爷子)。

    王(注:楚怀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结果援赵大军行进到安阳,驻扎了46天不再前进。天寒大雨,士卒冻饥,宋义却抽空送自己儿子出远门、还大摆宴席。项羽很急,跟宋义说:再不出兵,赵国就要被秦国灭了!宋义跟项羽说了一通自己的兵法思路,大概意思是说,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等他们打得差不多了我再去收拾残局。

    这时候项羽的反应,很有项羽的个人特点。他首先是把宋义骂了一顿:

    “ ~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然后11月,项羽提剑就把宋义砍了,自立为老大,带领部队继续救赵。

    十一月,项羽晨朝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评:项羽确实也有‘贼’的一面,自己把宋义砍了,为稳定军心,先给他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然后说项羽我乃是奉了楚王的命令在行事,大家不要惊慌,听我的。)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评:上次项羽项梁砍会稽守殷通,也跟这个桓楚有关系。桓楚每次出来项羽都要砍人xd~)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羽为上将军(评:所以能看出来怀王也是挺怕项羽的)。

    救赵一战即将开打,当时各国派来援赵的军队陆陆续续都到了,但是大家都害怕秦军强大,不敢先出手。别人怕,项羽不怕。他直接进军,并且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后路全断了,不赢就是死。最后这巨鹿之战,项羽赌赢了,大获全胜,威震天下,一举成为“反秦武林盟主”式的存在。

    当是时,齐师、燕师皆来救赵,~ 来,皆壁余旁,未敢击秦。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注:即宋义),威震楚国。~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注:秦将),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这种痛快淋漓的故事情节,现在只能在热血动漫或者爽剧里面看到了)。


    3. 鸿门之宴、分封天下

    巨鹿之战后,项羽与秦朝大将章邯进入一个对峙僵持阶段。不过对峙阶段并未持续多久,章邯就投降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章邯在秦朝内部受到赵高等人的排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诸侯对章邯的劝降工作做得到位。在项羽方面来说,他可能更愿意一路砍到咸阳去(所以章邯第一次投降,项羽并未接受,照打不误),最后只是因为粮草不够,才策略性地选择了招降章邯这种“不痛快”的方法。

    王离军既没,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注:‘让’,责备的意思)章邯,章邯恐。 ~ 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使项羽,欲约(评:不要想歪了xd)。约未成,项羽使蒲将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军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注:wu一声)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评:章邯第二次‘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 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洹(huan二声)水南殷墟上。~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跟随章邯一起归降的秦朝部队并没有在项羽手上待多久,就全被项羽坑杀了。原因是,投降部队与诸侯部队混编后,诸侯军的人对这些秦兵是又打又骂、不当人看。秦兵投降了以后日子过得这么苦,私底下免不了很多牢骚。牢骚传到项羽耳朵里,项羽心想,这几十万秦兵,才归降没多久就闹出矛盾来了,是个不稳定因素。于是他祭出了项羽式的解决问题办法:干脆杀了算了,以绝后患。

    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 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注:如果到了函谷关不听从调遣,事情就很危险了)。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按理说,秦朝的主力部队被项羽牵制,头牌大将章邯被项羽招降,这反秦第一人的功劳和威望,怎么也该是项羽了吧。可惜还有一个刘邦,一路通过或战斗或怀柔的手法,率先打到了咸阳(刘邦入咸阳的事情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链接),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灭了秦朝。不仅如此,还通过约法三章的策略收揽民心,引得秦朝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还私底下联系项羽,说刘邦准备在关中称王。你说项羽气不气?当然气。怎么办?干TM的!挥军就打。

    已而项羽至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项羽进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项羽大怒,飨士卒,期旦日击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在霸上(评:我每次读到这里都笑cry,两个人都虚张声势地夸大自己的实力,好像这种把戏今天也挺常见)。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在鸿门宴整个事件的过程中,项羽性格上若干弱点暴露无遗。下面按鸿门宴的事件顺序进行分析。

    鸿门宴的起因是:项羽正准备攻打刘邦,“期旦日击沛公军”。范增还在一旁煽风点火,说刘邦这个人迟早跟您对着干,现在正是除掉他的好机会。结果这话被项羽的叔叔项伯听到了。项伯跟刘邦没交集,但跟刘邦手下第一谋臣张良是好友。以前项伯跟张良一起在江湖上流浪时,项伯杀过人,张良救过项伯。——于是项伯连夜拍马赶到刘邦军中,对张良说:我们家项羽没几天就要把沛公轰杀至渣了,张良兄弟你赶紧自谋生路吧。张良把这信息直接转告了刘邦,两人一通谋划,刘邦就把项伯请进中军大帐,好酒好肉伺候,同时拍胸脯保证说自己没有反叛项羽的意思,希望项伯到项羽那边帮忙美言几句。项伯显然被刘邦说动了,当天晚上就回去跟项羽说了一通。但是项伯临走前告诉刘邦说:我说了不顶用,你得明天早上亲自到鸿门来,给我们家项将军道歉。——刘邦答应了。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羽,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许诺。(评:从这个“项羽许诺”能看出来挺多问题。首先,‘刘邦不先打下关中,将军你现在可能还在关外不敢进来’这种话,要不是出自亲叔叔之口,按项羽以往的性格,说这话的人应该当场被砍了吧;其次,亲叔叔私底下跑到敌军营中去通风报信,项羽居然一点处罚责骂都没有。可见项羽这人对亲属非常偏私的。这一点在后面项羽分封天下时,引发了很多矛盾。最后,项羽同意给刘邦一个解释机会的原因是,不想因为直接杀掉刘邦而被天下人骂“不义”。可见项羽很重视义气,不过他心目中的义气,应该更多是江湖义气,而不是孟子“舍生而取义者也”中的“义”。——”仁义“二字,“仁”这一面,喜欢屠城、又爱记仇的项羽,显然是没做到的。所以项羽可以说是一个不仁而自认为义的人。)

    公元前206年12月的某一天,刘邦带着百来个手下,来到鸿门这个地方,找项羽吃饭赔罪。刘邦的说辞还是之前那一套:我只是帮项将军您先保管一下关中,没别的意思,不要让小人的谗言伤了我们的和气呀! 项羽的回答居然是:哦是这样吗?我是听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你想占据关中称王,才气得想杀你的。不然我才不会这么暴脾气呢! (此处曹无伤内心应该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过:卖主求荣这么莫名其妙就被拆穿了,我死得好冤枉。此处范增内心也应该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过:这么好的一个间谍,莫名其妙就被主公自己暴露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羽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评:这是一个耿直boy的回答,大家体谅下~)”

    然后开始吃饭喝酒。范增多次给项羽打眼色,让他施展自己斩将夺旗的本领,把刘邦咔嚓掉。按理说,之前项羽杀殷通和宋义,都是在类似的场合,应该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但项羽偏偏假装没看见范增的眼色,不动手。(参考之前项梁、项羽杀殷通那段:“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可见在项羽心目中,项梁还是比亚父范增重要的,项梁的眼色必须得看,亚父的眼色可以假装没看见)。

    范增着急了,出去找到壮士项庄,说:项王为人心慈手软,你现在进去舞剑助兴,找机会把刘邦捅个对穿,不然以后刘邦得势了,我们都会成他阶下之囚。 于是项庄到中军大帐里开始舞剑,准备刺杀刘邦。这时候,张良的好基友项伯又出马了,项伯拔剑起立,跟项庄一起舞剑,用身体去堵项庄的刺杀角度。场面一时十分热闹。

    项羽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羽,举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评:这项伯一定跟项羽关系非常好,就差扑到刘邦身上去保护他了,项羽看在眼里,最后居然也没有处罚项伯一根汗毛)。

    张良一看情况不妙,也跑到外面去叫来猛将樊哙,说情况现在十分紧急,你得进去帮帮忙。樊哙二话不说就往项羽中军大帐硬闯,门口的卫兵想拦他,被一盾牌打趴在地上。结果樊哙这种二愣子的表现还十分对项羽的胃口,项羽连夸樊哙“壮士!”,赐酒赐肉。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遂入,披帷立,瞋目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按剑而跽(ji四声,跪坐,双膝着地,上身挺直)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 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

    樊哙这一闹,舞剑就舞不下去了。最后刘邦借口上厕所,带着樊哙等手下连夜尿遁回到霸上。留下张良给项羽和范增送礼道歉。项羽听说刘邦尿遁回去了,收下礼物就没再说啥。范增反应剧烈,不仅当场把礼物砸了,还留下了一句千古骂人金句:竖子不足与谋!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于是遂去。鸿门去霸上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留张良使谢项羽,以白璧献羽,玉斗与亚父。 ~ 项羽曰:“沛公安在?” 良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羽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评:曹无伤卖主求荣死有余辜,但实在死得有点莫名其妙xd)。

    我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鸿门宴刘邦逃走后,范增紧张得要死,项羽却平静得似乎毫无波澜?我的猜测是,因为项羽那时候根本就看不起刘邦,没觉得他是一个威胁。而且被刘邦手下多人洗脑,说杀刘邦是“不义”的行为,会被天下人耻笑,可能是真的听进去了,怕丢这个人。

    鸿门宴结束了以后,关中之争有两个尾声。第一个是,项羽再次发挥了屠城本色,把秦朝国都咸阳给屠了。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

    第二个是,秦朝正式灭亡以后,新王朝的建立已经提上日程。这时候项羽需要为自己的崭新国家选择一个国都。一个叫韩生的人劝说项羽道:国都选在关中比较好,地势险要,物产富饶,战略意义重大。结果,项羽一方面怎么看残破的咸阳怎么讨厌,另一方面急着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拒绝了这个提议,准备回老家建都。韩生嘲讽项羽没远见,被项羽“煮杀”(这是《资治通鉴》里第一次提及项羽煮人,可能是他新开发的爱好,在之后的时间里,项羽还会陆续煮杀好些人)。

    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注:可以在这里建都,从而称霸天下)。” 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评:确实是耿直boy,这句话放到今天就是,我赚到钱了,让我先发个朋友圈给亲朋好友炫耀一下)!” 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闻之,烹韩生。

    然后,就是怎么瓜分秦朝这块蛋糕的问题了。此时项羽天下在握,蛋糕怎么分,全由他说了算。这时候,楚怀王居然还天真地想坚持“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承诺,结果自然是被项羽一通骂,然后发配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为王,没多久以后就被项羽派人杀了。至于刘邦嘛,发配到秦朝流放犯人的巴蜀之地,去做汉王。剩下的分封也很有意思:曾经给过项羽或者项梁小恩小惠的(比如曾经的栎阳监狱小官,长史欣),直接裂地封王。得罪过项羽的、或者没有跟随项羽入关的,即使在反秦战争中做过大贡献(比如成安君陈余),可能也无封赏。

    最后,公元前205年2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走上人生巅峰。

    项羽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注:意思是,按照先前约定,先入关中者王)” 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 ” ~ 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乃徙义帝于江南,都郴。 二月,羽分天下王诸将。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羽与范增疑沛公,而业已讲解,又恶负约,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之。” 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 故立沛公为汉王 ~ 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注:相当于典狱长的助手),尝有德于项梁 ~ 故立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 成安君陈余弃将印去(注:陈余和张耳原本是好友,很早就一起出来反秦打天下,战功不小,后来闹了矛盾,陈余把帅印一丢跑了),不从入关(注:不跟随项羽入关),亦不封。客多说项羽曰:“张耳、陈余,一体有功于赵,今耳为王,余不可以不封。” 羽不得已,闻其在南皮,因环封之三县。


    4. 楚汉争霸、乌江自刎

    从后面的历史进程来看,这次分封诸侯国的操作,已经为项羽的败亡埋下伏笔,原因有二:

    其一、分封这个事情,本身就会削弱自身实力、增加整体局面的不稳定性。各地被分封的领主形成独立王国以后,随时有利益冲突和重新挑起争斗的风险。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视周天子如无物,就是因为分封导致的。就算是汉高祖刘邦,也同样因为分封同姓子弟的原因,为自己的继任者挖了一个大坑,间接引发了后来的“七国之乱”。——权力制衡很重要,最简单有效的制衡方法,就是中央集权,秦始皇的这个制度设计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二、分配胜利果实是个撕破脸皮的事情,本身就比夺取胜利果实的奋斗过程更加容易引发团队矛盾。本质上这是个认知问题,只要大家认为这个分配结果是“公平”的(不管这个是客观公平、还是通过洗脑达成的主观公平),接受这个分配方式,就算目标达成。可惜西楚霸王项羽脑子里完全没有“公平”二字。他就像一个江湖大佬一样,脑子里永远想的是保护自己和亲族。其他的各路诸侯在他眼里,大概是分为这样几类:

    • 帮过我、且没有得罪过我:大赏(即使对反秦事业没有突出贡献,如长史欣)

    • 帮过我、得罪过我:看跟我的亲疏程度进行赏罚判定(对比项伯和韩生~)

    • 没帮过我、也没得罪过我:无赏或小赏(即使对反秦事业有突出贡献,如陈余)

    • 没帮过我、还得罪过我:干死他丫的(比如楚怀王。这个list很长~)

    所以可以说,项羽在夺取天下以后,对如何守卫天下、建设天下,从未认真思考过,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同时他缺乏前瞻性,没有考虑到这些分封诸侯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迟早会酿成大祸——当然他可能也考虑到了,但是自认为无敌于天下,再打几年仗不是问题。

    于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公园前205年,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天下没过几个月,天下再次陷入混战。乱战的诸侯里面还混了一条大鱼——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沛公刘邦。

    五月,荣(注:齐将田荣)发兵距击田都(注:项羽拥立田都为齐王,将原来的齐王田市发配到胶东),都(注:田都)亡走楚。 秋,七月,越(注:彭越)击杀济北王安(注:田安)。 八月,汉王(注:刘邦)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注:即原秦朝大将章邯,投降项羽以后,被封为雍王)迎击汉陈仓。 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注:楚怀王),杀之江中。

    这场混战打着打着,局面逐渐清晰了:在这局游戏里,只有两个实力玩家,项羽和刘邦。其他的诸侯,为了生存,都需要站队。——在这种前提下,刘邦继续扮演自己“宽大长者”的角色,不断吸引有生力量的加盟。而项羽,从头到尾没有为任何人任何事修改过自己的做事方法,可能是因为缺少自省,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太过骄傲(跟他叔叔项梁一样)。

    所以,楚汉争霸越往后面打,项羽的盟友越少,而且自己嫡系部队被不断削弱(被打败、或者被刘邦的反间计干掉),最后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悲情英雄下场。此处梳理下整个楚汉争霸过程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 项羽继续煮人

    • 有个叫王陵的人,是刘邦老乡,带着手下几千人投奔了刘邦,能力不错。项羽想招揽王陵,就把王陵的老母亲接到军中,等王陵的使者到项羽军中谈判时,项羽把王老夫人安置在非常尊贵的主座上,表达尊敬和招揽之意。结果王老夫人不识时务,当场对使者说:你回去叫王陵好好辅佐沛公,沛公才是能得天下的人。说完王老夫人就自杀了。项羽大怒,煮杀王老夫人的尸体(从韩生开始算,这是《资治通鉴》所载项羽煮杀的第二人)。

    • 刘邦手下另一员大将周苛,在荥阳城兵败被项羽所擒。项羽想招揽周苛,口头许诺了很多好处。结果周苛毫不领情,大骂项羽,被项羽煮杀(从韩生开始算,这是《资治通鉴》所载项羽煮杀的第三人)。

    • 项羽还差点在战场上把刘邦的老爹给煮了,以此来威胁刘邦投降。刘邦一通胡搅蛮缠、并不投降,项羽大怒,想把刘太公杀了,最后在项伯的劝说下作罢(没错,就是那个鸿门宴上,用身体给刘邦做掩护的项伯!现在还在项羽军中身居要职xd)

    王陵者,沛人也,~ 项王取陵母置军中,~ 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 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 周苛骂曰:“若(注:'若','你'的意思)不趋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 羽烹周苛 ~ 乃为俎,置太公(注:刘太公,刘邦老爹)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项王怒,欲杀之。项伯(评:!大家注意,项伯又出现了!)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项王从之。

    • 后来的大汉宰相陈平,在楚汉争霸开始时,还在项羽手下当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守卫殷地。后来因为殷被刘邦攻陷,项羽大怒,要把守卫殷的将领都开刀问斩。陈平为了逃命,挂印封金,投降了刘邦。刘邦接纳了陈平,给了他同等职位的官职(相当于换个公司完成了一次平级调动)。

    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注:陈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评:陈平聪明!打铁要趁热,过了今天,想再有单独跟刘邦沟通的机会就少了,发展机会自然也就少很多)。” 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 曰:“为都尉。” 是日,即拜平为都尉 ~ (评:这段对话很像现在公司招聘时候选人跟HR的对话xd)

    • 刘邦不是赢得一帆风顺的。楚汉争霸中间有个时间点,刘邦拿下了项羽原来的都城彭城,有点膨胀,连续好多天花天酒地庆祝。结果被项羽抓住机会打了个大败,自己老命差点没保住,原本归顺刘邦的那些墙头草诸侯也全都回到了项羽阵营。

    汉王遂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评:这个是刘邦本性,但刘邦和项羽的区别之一,就是刘邦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压抑本性,去做更加重要的、应该做的事)。 项王闻之,~ 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评:也就是半天时间就把汉军给大败了)。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死者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评:这西北狂风起得太蹊跷了,时机之凑巧,如同小说传奇)。 诸侯皆背汉,复与楚。

    • 项羽手下有大将黥布,灭秦以后,被封为九江王。楚汉争霸开始后,项羽诏令黥布出兵援助,黥布这时候有点自己的小算盘,称病没有发兵。项羽一方面很生气,连续派使者去责骂黥布,搞得黥布心惊胆战;另一方面,项羽却又怜惜黥布的才华和以前的战斗友谊,不想马上灭掉他。最后,在刘邦的外交官随何的三寸不烂之舌和灵活手腕下,黥布弃楚投汉:

    初,项王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注:九江王即黥布)称病不往,遣将将军数千人行。汉之破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楚王(注:这个楚王就是指项羽)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评:战略盟友太少,孤独啊);又多布材(注:意思是,项羽又很欣赏黥布的才干),欲亲用之,以故未之击(注:因为这些原因,在黥布冒犯自己之后,没有马上灭掉他)。 随何至九江,~ 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注:黥布刚开始只是悄悄摸摸地跟随何达成口头协议) ~ 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注:后来黥布被随何略施手段,不得不纳了投名状,公开反叛项羽)

    • 亚父范增,因为陈平的反间计,被项羽怀疑,一怒之下脱离楚国,项羽失去重要谋臣。这个反间计很搞笑:当时刘邦准备跟项羽谈判讲和。项羽的谈判使者到达刘邦军营中时,陈平先派人给使者安排山珍海味好酒好肉,然后假装突然发现,“啊哟你是项王的使者啊?我还以为是范增范先生的使者呢!” 撤掉好酒好肉,换成粗茶淡饭。—— 这使者回去以后如数报告项羽,项羽居然就开始怀疑自己从创业初期就一直倚仗的范增了......

    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注:大牢具就是好酒好肉)。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评:这个‘佯惊’,演技100分):“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具(注:恶草具,粗茶淡饭)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 韩信,在群雄灭秦阶段曾在项羽手下待过,不受重用。后投奔刘邦,在楚汉争霸时期展现出超强的军事才能,战必胜攻必克。不过韩信也不是好对付的,很早就从刘邦的部队里面独立出来,间接逼迫刘邦立自己为齐王。所以楚汉争霸打到后期,项刘对峙时,韩信突然成了决定天平走向的重要砝码:韩信帮谁,谁就大概率会赢。这时候项羽派人对韩信一通招揽游说,结果被冷冰冰地回绝:

    项王闻龙且(注:龙且是项羽手下一员大将)死,大惧,使盱(xu一声)台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注:齐王韩信)曰:“ ~ 今二王(注:二王即项羽刘邦)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评:这个论点还是站得住脚的,不过韩信没听进去,最后也确实落得个鸟尽弓藏的下场)。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评:韩信的谋士蒯彻也做过这个提议,如果韩信听了,是不是三国演义的时代会提前几百年到来......)~ ” 韩信谢曰:“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注:意思是就算死我也不会改主意了)幸为信谢项王! ”

    • 项羽在楚汉争霸进行到后期僵持阶段时,曾经认真严肃地向刘邦提出建议:这样征战杀伤,对天下百姓损伤太大了,何时是个头,不如我们来单挑,一局定胜负......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 最后,在自刎乌江之前,穷途末路的项羽,总结自己的一生,告诉自己仅存的几个部下说:我这一生,最后输给了命运,非战之罪。然后,他带着残存的部下在刘邦的军队里杀了个七进七出,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战可是我的强项,我之所以会战败,是我命不好。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5. 总结

    总结一下,从项羽的生平经历和言行来看,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人。

    他的优点包括:优秀的出身家世、所向无敌的战斗力和军事才能、天生的领袖魅力、无所畏惧的胆量,和对亲族无条件的忠诚与照顾。

    他的缺点包括:要面子(不愿意承认错误),不善于倾听意见(白养了范增这样一个高级谋臣),嗜杀(喜欢屠城、喜欢煮人),缺乏宽容心(小心眼、记仇),不善于与民为善收拢民心,不善于跟人才打交道、包括获取人才和使用人才、赏罚不明。

    归根到底,项羽的核心缺点,在我看来是四个字:天真任性。因为他的优点太过光芒万丈,所以西楚霸王一生都活得非常任性,说得好听一点是纵横江湖快意恩仇,说得难听一点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假使他不那么任性,多一些自省,吾日三省吾身,我相信历史很有可能会是另一个走向。——不过话说回来,西楚霸王项羽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让人魂牵梦萦,不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潇洒恣肆、轰轰烈烈、不计成败的活法,让每天都蝇营狗苟的我们羡慕不已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04-项羽其人(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hp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