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大假已过, 生活失去了节日的装点,又恢复以往的平静。但是许多OL “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在写字楼,心里却在早已起了波澜……
看似只是平常的 “心烦意乱”,其实却蕴含着很多心理的 “亚健康”,不容小视,如不多加注意,小问题,可能就会变成大隐患。
负面情绪关键词:失落
失落——当一切派对都离我们远去,剩下的只有工作、工作、再工作,整个人就像对一切失去了兴趣,心仿佛掉进深渊。
这是因为:
人的情绪情感,犹如钟摆的特点,如果摆向一端的幅度很大,当它摆回来时,摆向另一端的幅度也会很大,这就是“情绪的心理摆规律”。
节日时,很多人情绪高涨,处于高度兴奋和激动的状态,而一旦这种情景结束,情绪就会摆向很失落很伤感的状态。
解决之道:
缓冲法:刚刚进入工作状态,不要马上投入到耗费精力的事情中,而是能给自己一个心理缓冲。
在开始工作之前,先很用心地清理布置自己的办公桌,可以在桌子上摆些绿色植物或可爱小卡通,在抽屉里放上自己喜欢的零食……以缓冲节日中和节日后的强烈落差。
ABC调整法: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一种情绪疗法。认为,引起情绪反应(C)的不是事件(A),而是对事件(A)所持的观念(B),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B)来改变情绪反应(A)。

对于心理摆引起的情绪反应,我们也可以用ABC理论来调整:找一张白纸,将其分为三栏,在第一栏写下自己脑海中引起你失落的事件(A),在第三栏写下你的情绪反应(C),在第二栏写下你当下对这件事情的理解(B)。
然后,在A不动的情况下,修改B。比如,你之前将亲友分离理解成是悲凉,这个时候试着用“分别让会让彼此更加珍惜相聚”等积极的理念来理解分别。然后,去体察修改B之后的情绪反应。
如果每天能抽时间做三次这样的练习,将会让你的合理认知得到强化,帮助自己快速地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负面情绪关键词:心不在焉——一会儿站起来倒杯水,一会儿又去下洗手间,一会儿又止不住拿出手机来看看,思想像断了线的风筝,怎么也无法集中到工作中来,等缓过神时,发现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这是因为:
聚会、旅游、看电影、走亲访友……节日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情绪情感和注意力已经在丰富的信息中进行着切换。
当这一切戛然而止, 心理感受却不能马上适应, 受惯性的影响, 我们的思绪会不由自主地天马行空,而无法做到很好的专注和集中。
解决之道:
根特注意力集中法:
当你驾驭不了注意力时,可以学学德国哲学家根特的做法。
选定一个物体对象,可以是桌子上的一支笔,也可以是空调机上的商标,还可以是树梢上的一片树叶,请一边盯着选定的物体对象,一边思考你的工作。
当我们长时间凝视一点,视野就会相对变窄,涣散注意力的物体便会被排除出去,思想也进而变得集中起来了。
负面情绪关键词:疲惫——一天的工作虽然刚刚开始,却已经哈欠连天头昏脑胀。一到休息日反倒神清气爽、精神百倍了!
这是因为:
我们的疲劳感不仅仅来自身体的感受,也来自心理的感受。春节过后的疲劳,大多数情况下是生理与心理的互动。
春节期间,起居习惯和饮食习惯都与平时有很大不同,比如,睡眠的透支,油腻饮食的增多都会导致生物系统的疲惫;
另外,多种刺激下,我们的心理活动常常处于兴奋状态,而一旦回复到较为单调的工作状态,就会出现不适应,如果对工作本身缺少兴趣的话,很容易陷入疲劳状态。
解决之道:呼吸调整法
呼吸法:把坐姿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身放松下来,深呼吸,然后以舒服的方式慢慢呼出。再长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感受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将这样的“一吸、一呼”持续12次。

身体控制法:我们通常认为,我们害怕所以身体会颤抖,但心理学家詹姆斯兰格却认为,正是因为身体颤抖会导致我们害怕,所以可以通过控制身体的反应,来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因此,感觉疲惫的时候,请适当改变身体的姿势,比如精神抖擞走路,或是身体挺直、面带微笑地去工作,都是驱走疲惫的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