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活真相

作者: 彼岸晓吾_5c83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07:41 被阅读2045次
    19岁的海明威,帅到爆

    海明威,文学史上的奇人,最富个性的作家,活得真实率性。热爱写作时,一飞冲天,活累了,一枪了断。

    今天,我们来晒一下老海的人生和写作秘籍。

    01

    如此伟大,怎么自杀了?

    1960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海明威已经有强烈的不祥预感。出于对此后创作力枯竭的担忧,他公开地说“他们可以开枪打死我”和“我希望飞机掉到海里”可没人相信。

    他年轻时激情的过度燃烧似乎已经透支了生命中的能量,晚年时老海变得虚弱并且神经质,但人们只愿意相信《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才是真实的海明威。

    今天谈起海明威,他比当年更像一个偶像。人们愿意崇拜硬汉子,而不愿接受偶像崩溃的事实,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偶像都是大神,他必须和那个大海中的老人一样,拖着大鱼的尸骨,双眼含泪的回家。但是,他也是凡人,他也有累了的时候。

    1954年,那个月亮被薄雾笼罩的夜晚。地球人都在为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欢呼雀跃时,老海及其冷静地站在桌前,依旧是金鸡独立的站姿并且伴随着饥饿,眼睛深处蕴含着激情和痛楚,写下了他的获奖感言:“严肃文学是一项孤独的活动。作家在公众的关注中成长,如果他放弃了孤独,作品就会流于平庸。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每天面对永恒,或者永恒地缺场。”

    他不在乎名利吗?不是!他只是更在乎“真实的句子”。他安慰自己道:“别着急。以前你能写,现在也同样能写下去。目前能做的,就是写出一个真实的句子,把你所知道的最真实的句子写下来。”但眼下他发现,真实的句子越来越难以寻找,最后他终于只能面对白纸,这比死亡更令他恐惧。

    写出真实的句子,是他一生的紧箍咒。促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也使他一生受尽了折磨。

    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写作和体验人生。惊险刺激的捕鱼狩猎以及在欧洲的战地飞行曾让他多次受伤,弹伤、烧伤、骨折和大出血折磨着他的身体。肝炎、贫血、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和老年痴呆,所有能想到的疾病都找上了他。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频繁的电疗使海明威异常虚弱,他几乎无法正常写作了——这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

    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周期性地在极端沮丧和兴奋之间游走。他的内心升起一种尖锐的恐惧。1961的国庆日前夕,海明威那天起得很早。头一天,他还宝贝甜心地和家人道晚安。年轻时候听到的那句话一直在耳边回响:我们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的明年就不必等死了。他把手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的自杀,好比人们习惯于选择最好的鱼段,切头去尾一样自然。他从不追求长度,只追求质量。从不可惜多余的部分,永远知道什么最为重要,活在最好的当下,若无力改变,请容许我有尊严的离开。

    老海的一生正像他在那篇最著名的散文中写的:在人生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这三段话,概括了他的写作和一生。

    02

    他是怎么写作的?

    老人与海,一个普通的打鱼人故事被写成长篇小说,且久久盘踞在读者心中,让全世界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感动。

    他最大的成就是给世人带来了一种新的文体:冷静、节制、干燥。他的小说像一座冰山,90%的内容隐藏在文字的表象下面。他和词语较劲了一辈子。

    为了更了解世界,扩大视野和作品的内容,海明威一生中到过许多地方,但他不安分的灵魂令这些地方没有一处能够让他久留。

    从芝加哥到意大利,从巴黎到非洲,从佛罗里达到古巴,抗战时还到过香港。丰富的足迹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品质:既具有所有人眼里的异国景色,在文字上又极尽简朴。

    《太阳照样升起》出版后,他在文学界开始成为公鸡中的战斗机。《纽约时报》说这本书“简洁有力的叙事形式令所有英语作家都自愧不如”。他的小说里,年轻人的街边斗殴、宿醉酗酒是一种常态。这些被人们谩骂为“道德败坏、脏话连篇”的文字,却顷刻间成为“迷惘一代”的表示。写出真实的句子,海明威成名了。

    这个男人,从来不吝谈论他的冰山理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因此,老海的小说情节中心极为突出,毫无枝蔓;叙事客观,不加任何解释和议论;修辞质朴,不用富丽的比喻和形容词;多用简短而潜台词丰富的人物对话。

    老海反对作者在行文时做任何评说,把一切评判交给读者,冰山原则,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引起全球作家的震动。他通过无动于衷达到让读者激动,通过不动声色让读者更加着迷,通过不解释让读者自己思考。

    老海把表述权让给人物。老人与海中,老人一直在自言自语,叙述者几乎退出不见。语言少到让我们只听见夜晚大海的波涛声以及大鱼跳出水面的浪花声。

    为了使句子简短,他发明了奇怪的“站着写”。

    写作时用一只脚支撑,我们俗称金鸡独立的站姿。他说这样可使作品简洁。起初,他只是站着,但是很快就发现仅仅站着依旧耗时过久,他便果断开始一只脚站着写。并且让肚子保持饥饿状态,饥饿令他头脑异常清晰,他在咕隆隆的叫声中,忘记一切,挥笔如神。即使冬天,也只穿一件薄衬衣,让自己微微发抖,保持着又冷又饿饥寒交迫的状态。

    第二天,他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从那以后,文学界流传一句话,写作最难的技巧,是一个作家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删节。简洁,追求用最淳朴的句子说出最生动的故事。

    每天早晨6点半,他便开始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

    在他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莎士比亚的文风使他简练而深刻,法国画家的画使他的故事画面感突出,莫扎特又使他的文字有音乐的气息。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

    03

    不敢相信,他竟然结了四次婚?

    老海一生结婚四次,每次都爱的热烈纯真,能感受到大地的震动。

    每次恋爱,都给作家带来创作的激情和无比的灵感。

    防火防盗防闺蜜,似乎很久以前就在地球上流行了。在老海写作最忙碌的间隙,居然爱上了妻子的女友鲍莉娜。三个人在一个屋檐下安然相处了一段时间。但是,离婚已经是在所难免的了。

    他一旦爱,就是真爱,爱情来得宛如洪水,势不可挡。谁能想到,当年《太阳照样升起》的扉页献词里有着怎样的矛盾与无奈。妻子哈德莉同意和海明威离婚后,海明威出于愧疚和感激,将此书题献给了已经决定离婚的妻儿,并将此书的收入留给了他们母子。

    他的胸膛里流的是热血。他向往大男子主义、超自然的力量。这颗不安的灵魂,征服一切让他感到自己的强大。

    第二次婚姻开始后,鲍莉娜经过两次剖腹产,对怀孕产生了恐惧。这位优雅富有的女士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害怕再次怀孕。于是,她开始拒绝与丈夫同床共枕。那个时候,她忽略了男人也是动物这一事实。

    很快,历史仿佛恶作剧似的对第二任妻子进行了一模一样的报复。二婚后第十年,海明威爱上了一个女记者玛莎,三个人又在一个屋檐下住了很久。这一次,鲍莉娜是妻子。事情同样以离婚收尾。

    遇到玛莎后,海明威前往西班牙报道内战,但拒绝妻子鲍莉娜陪同前往。很快,玛莎前往已被围困了4个月的马德里与海明威相见。他们在那里开始秘密同居,直到一枚炸弹落在旅馆屋顶上,住客们仓皇撤离时,他们的私情才被曝光。

    虽然前两任妻子都已足够聪明,但28岁的玛莎却是个有雄心的人。玛莎的基因注定她的生活目标绝不是取悦男性,而这是她与前两任最本质的区别。

    没过多久,玛莎成为美国鼎鼎大名的左翼周刊《科里尔》的通讯记者。她和海明威一同坐在装甲车中往返于前线与后方。翌年,他在与鲍莉娜正式离婚3个月后,和玛莎结婚。

    做海明威的妻子和做他的情人完全不一样。玛莎热衷于奔走在世界热点地区采访报道的生活——她倾心于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乱世,她希望自己能书写这些事件。而海明威习惯于与顺从男人意志的女人一起生活,他适应的是如水般的女人。或许在骨子深处,他认为妻子不该比自己写得更好。当玛莎于1944年春天在意大利前线采访时,勃然大怒的海明威给她发了一封电报,质问道:“你是战争通讯记者,还是我床上的妻子?”

    二战中,海明威不喜欢玛莎的女强人姿态,索性跑到欧洲前线和妻子一争高下。他被授予战地记者勋章,玛莎却在现场目击了诺曼底登陆,战事报道精彩纷呈。他看到事实和报道后告诉自己:她太强悍了,我该走了。不是女人太强悍,而是男人的自尊受了伤。

    知道《科里尔》周刊只需要一名前线记者,也深知他们认可海明威的名气,包括《科里尔》在内的任何一家美国杂志都会张开双臂欢迎他加入。因此,1944年4月,在玛莎已经为这家杂志供稿7年后,海明威端走了这个职位。

    在海明威到达伦敦几周后,她终于也到了。她在医院找到了海明威,发现他因脑震荡入院,病房中有一个侍从,床下堆放着香槟和威士忌酒瓶。望着那些酒瓶,玛莎突然意识到,他俩是极不合适的一对。她走出了病房,也永远走出了他的生活。

    直到今天,她仍以“出色的战地报道记者玛莎·盖尔霍恩”为人们记住。“战争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她曾如是说。

    他活得很自然。不喜欢了就离开,第一任老婆比他大八岁,遇到二任时,鲍莉娜是时髦的年轻女郎。然后,他的年龄越大时,找的老婆越小,最后的妻子玛丽遇到他时只有十九岁。

    玛莎之后出现了玛丽

    1946年,海明威遇到最后的妻子玛丽。第三次见面时,他向玛丽求婚了。海明威说:“玛丽,我不认识你,但是我想和你结婚……你那么美,就像蜉蝣。” 然后,他们一同周游了欧洲,又前往非洲,在两天之内经历了两次飞机失事。没过多久,海明威在一场森林大火中被烧伤。几个月后,他在欧洲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医生告诉他:肝肾破裂、肩膀脱臼、头颅损伤。

    在海明威漫长的体力衰退和酗酒生活中,玛丽一直照顾他,不管他是摔碎她的打字机,还是与另一个19岁的女孩传出绯闻,玛丽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四任妻子,其中三位都是一心一意为了他而存在。然后都面临着他的喜新和厌旧。最后一位则面对他的酗酒和疯狂。只有第三任妻子,不为他而活,她是一个为自己的人生而活的女人,她至今名存史册,是欧洲最伟大的战地记者,她自豪地说,我的一切和海明威没有任何关系。她是四个女人中唯一主动退出的智慧女人。

    04

    为什么我们成不了作家?

    因为我们的作品没有个性,结尾平庸。我们会写的只是老人和大鱼一起凯旋,英国佬和玛利亚远走他乡,终成眷侣。我们的写作思维,带着甜腻,裹着平庸,于是,我们永远躲在阴湿的角落里看着他人的成功。

    晓吾认为,如果你的阅读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那就要聚焦在老人与海这篇小说反复阅读。虽然老海说,大海就是大海,鱼就是鱼,没什么寓意。但是,一个作家的潜意识在他的作品中是必然会流露出来的,字里行间,含血带泪。

    老海的作品需要读三次以上,第一次被他的故事震撼,第二次回去感受美好的余音缭绕,第三次再读,发现一个人可以把文章写的如此完美和传神,站在一个作者的角度去读,可以学到诸多的写作技巧!

    每一段都可以选出来做一个范文,仔细研究和琢磨,然后豁然开朗,再落笔时,文笔便会精炼很多,带着海明威的气息。

    大海象征着作家离群索居的写作生活,老人如同锲而不舍且雄心勃勃的作家、大鱼如作品的崇高境界、鲨鱼为文艺批评者;钓鱼技术又象征着创作的技巧。

    当我们读到老人带着大马林鱼回归途中被鲨鱼抢食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马林鱼的味美肉鲜。顺着这个思路继而想象,一部成功的作品能被众多书评者如此追踪并解析,本身就印证了它的品质高意象美。

    以写实而达到了象征寓意是《老人与海》的主要艺术特色。这是海明威艺术造诣达到炉火纯情的程度所至。正如一个优秀的作家在他努力再现一个故事的时候并未刻意追求,只是底蕴深厚使然。

    月亮在大海上苍凉地升起。现在,让我们驾上自己的小船,追随着老海,浪迹天涯!

    喜欢本文的同学一定会喜欢:后院的秋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创作who的创作:如要看海明威的写作,应读他的全部作品,至少大部分🤔
        “男子汉可以被摧毁,决不能被打败!”
      • 海燕麦萌:看了您的文章,想去再读一次《老人与海》!
      • 蛮力:海是一个悲情人物,或许他如果生在中国,我们会进行道德的批判,因为他结婚四次,而且对象每次都很年轻。
        彼岸晓吾_5c83:@蛮力 这真是最有趣的点评!
      • 零露_清扬婉兮: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 只讀經典:內容很棒。但我認為應該在文字上加點辨識度。
        彼岸晓吾_5c83:@只讀經典 明白了,我在不同类型的文章刻意追求不同的东西,结果可能忽略了文章本身的味道,非常感谢你的提醒!谢谢啦!:+1:
        只讀經典: @彼岸晓吾_5c83
        就是提煉自己所用語言(語言標籤化)與他人語言的不同之處。之前有幾篇很不錯的。比如說櫻花那篇。但村上和海明威這兩篇,我沒找到這東西。

        這不是文體不同,寫法不同的差別。而是一種刻意磨練,那麽即便是本最該模式化的論文,我們也可以通過措辭的不同,而讓它有別於別人的論文體。
        共勉之😄☕
        彼岸晓吾_5c83:@只讀經典 具体说来听听,我很想知道怎么做可以更好。谢谢你
      • 任真:姐应该开个专栏 晓吾带你去品书
      • 不二百川:正在看英文原著,看过此文会慢慢品味原著的。
        彼岸晓吾_5c83:@不二百川 厉害:+1:
      • 海步多:有一句精典的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就像一座山,有的人欣赏它的高俊挺拨,雄奇伟岸;有的人却嫌它挡住了去路,碍事。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我们生存的老师。佛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凡尘。”是啊,透过自然自我观照,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自我强大。汗水眼泪浇灌的才是最后的鲜花和掌声。
        彼岸晓吾_5c83:@德明使者 精辟见解!
      • 海步多:谢谢分享,说实话,我还没真正拜读过老人与海。你的感悟会对我有所指点。我们是该在每一部精典中去学习成长的。
      • 一池深蓝:画作和音乐确是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 是真将军不佩剑: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 长锋:把我的东野圭吾看完就去看老海:smile:
        长锋:@彼岸晓吾_5c83 :clap: :clap:
        彼岸晓吾_5c83:@长锋 很喜欢东野的作品!
      • 千里皖江:自恋狂加妄想狂,伦常乖舛,不得善终。
        彼岸晓吾_5c83:@千里皖江 评论界各种褒贬不一,他的传记被写得很不堪……人们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
      • 清澈的北风:写得真棒!
        让我对写作有了一点新的理解!:clap::sunglasses::whale::whale:
        彼岸晓吾_5c83:@清澈的北风 谢谢北风!
      • 断鹂:冰山理论,深深认同。
        说故事过程中加入叙述,如同演戏时出戏,如同豆腐掉进了沙里。
        王殿波:@断鹂 我就一直犯这个毛病。
        断鹂:@彼岸晓吾_5c83 这样其实是低估了读者的智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彼岸晓吾_5c83:@断鹂 嗯,对我也很有启发,我们总是使用很多解释!

      本文标题: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活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tx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