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民俗
八月十五?对不起,我们时髦的魏晋人不过中秋

八月十五?对不起,我们时髦的魏晋人不过中秋

作者: 谢玩玩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10:25 被阅读4次

    魏晋南北朝是没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但要过八月十四。说“过”,其实也不是甚么热闹的大节。

    他们是见八月初起,秋风渐紧,阴气渐重,许多人身体弱,爱生疾病,所以专门拣择一天,作些郑重的仪式,希望能把阴气病气给祛了。

    晨间起来,将朱砂抖落化在水里,手指头快快搅动开,再蘸上些许,郑重其事地点在小孩子额头上,称为“天灸”——单看《荆楚岁时记》上这么一句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天灸”就是往人家额头上点朱砂水儿呢,哪里是!

    天灸是古代一种冷灸法,战国时候就有了,简单说,即是 “穴位敷贴疗法”。先给你诊断好病症,摸准穴位,“啪”地一声,贴上膏药,好喽!

    有把芥子泥敷在头顶尖儿上那个百会穴,治蛇咬伤的;也有斑蝥末混了醋,涂在毒疮上的;还有移星草(即谷精草)捣烂了,贴在小臂内关穴上,治风热头痛的....现在最常见的,是三伏贴。许多医院大药房,每逢初、中、末伏,都有这个贴。敷一敷,能借夏天阳气盛足,祛除体内的寒邪,中医里叫“冬病夏治”。

    由此可见,《荆楚岁时记》里的点朱砂水儿,与“天灸”实在没甚么大关系。之所以这么叫,大概是想求老天爷保护无病无灾,讨个嘴上的吉利意思。不过,万千仪式,却挑了点朱砂水儿,自然也有它的道理。

    朱砂在现代算危险品,因是汞化合物,所以有人说这于身体有大害处,要在医方里淘汰它。我不懂医,只知道《神农本草经》里把它和枣仁放在一块儿说,是清心火、安心神的良药,内服外敷都使得,能治心悸失眠、小儿急惊抽搐,还能解热毒。《黄帝内经》中有小金丹方,把朱砂和雄黄、雌黄、紫金混在一起碾了,搁点儿蜜进去,做成丸子,能防瘟疫;葛洪《肘后备急方》也说,朱砂配雄黄、巴豆、矾石、附子、干姜,做成蜜丸子吃下去,能防疫秽,不生病...

    你要说它以毒攻毒吧,先就得给朱砂定个有毒的调调;五代十国以前的人,是真觉得朱砂没毒。我们是见化学方程式(硫化汞,HgS)在眼前,那时候的人可不知道。魏晋南北朝的道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里信誓旦旦地说,朱砂这玩意儿非但没毒,吃了还“悦泽人面”,能让人变得更漂亮呢!

    便就是再喜欢好容颜,我读陶弘景这斩钉截铁的话,也只敢在心头想想,说一声往事越千年,今非昔比,不敢胡乱吞下去。更何况,它魏晋南北朝时候,一边儿说没毒没毒,一边儿又将朱砂当做驱邪药,一抹一洒,什么厉害怪物都死了,谁敢吃!

    譬如两晋时候(公元266年-420年),济北郡卢县(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南)有个叫淳于智的人,就用过朱砂驱邪。

    淳于智懂周易,特别擅长厌胜术——这儿不读厌,得读“压”。厌胜术是诅咒人的法术,种类很多,电视剧里常见的扎小人儿,就是一种。既已提到了扎小人儿,那厌胜术是干嘛的,很多人就知道了:心里憎恶谁,就用厌胜术整治他!但大多数时候,厌胜术还是正道法术,用来制服妖魔鬼怪的。

    当时高平郡(今山东巨野县)有个叫刘柔的人,晚上睡觉睡得好好儿地,突然床上窜了只老鼠。悉悉索索地爬过来,抱着刘柔的左手中指头就开啃。啃了一阵儿,见刘柔没动静,老鼠像是很失望似的,掉转头跑了。刘柔觉得这大概是什么恶兆头,就去问淳于智。

    淳于智说,这老鼠本来想咬死你,但没得逞,恐怕接下来还会来作祟。现在你找到我,也是一场缘分,我就替你除了这妖怪罢!便叫刘柔把手伸出来,在他手腕横纹后面,卡了十厘米的距离,在那儿用朱砂写了个“田”字,不大,三四厘米左右。

    涂完了字儿,淳于智嘱咐刘柔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把手露出来,明儿一早,一切就安生了。刘柔信他,晚上果然露着膀子睡觉,第二天爬起来,嗬!好大一只老鼠,就死在自己手腕旁边!

    只在手腕上画个“田”,就能制死一只恶老鼠,这驱邪的效果太好,老百姓们当然要争着用,因此八月十四过节时候,要点朱砂。可点朱砂就点朱砂,大可以像淳于智那样,手上一裹,眉心处一旋一点,俏生生一个小童子,多漂亮!作甚么还要化在水里,多磨一层功夫呢?

    当然是因为这化朱砂的水,也有些来历了。

    先秦魏晋时候,与我们现在不同,喝水饮露,都不寻常,是跟延年益寿切切相关的大事!

    譬如屈原写《离骚》,那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以为他只在说饮露餐菊的品行高洁?木兰花上落下来的甘露,秋菊花瓣,都是延年益寿的好东西!

    还有《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玉色以颜兮,精醇粹而始壮”,喝一口昆仑飞泉里的甜水,轻咬一瓣香喷喷的花儿,脸色顿时漂亮起来,跟玉人似的,也再不觉得累了——容颜不老,精神爽朗而不知疲乏,这可不就是成仙了么!

    先秦还有很多如屈原诗文里写的这种不死传说,不少人信了,一心一意地寻道修仙。汉武帝就是其中一个,他又是皇帝,喝水饮露这种事儿,就更郑重了。建章宫的神明台上,专有个仙人处,上面搁着承露盘,盘子里放着玉杯,接天人赐下的露水。这露水据说是神灵之精,“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所以叫甘露,也叫天酒。若与玉屑混在一起服食,日子久了,就能成仙——我们现代人读史,都知道汉武帝后来去了兴平茂陵安歇;所谓如凝脂般甘甜的露水儿,大概得益于西汉时候空气清澈,加上汉武帝对成仙事思之欲狂,因此产生了错觉罢。

    但一个汉武帝倒下了,千万个汉武帝站起来。大家说修仙这种事儿讲机缘,你不去试试,怎知道这天机,是不是恰好就落在你头上了呢?甚至有时候,天机在你,做平常事儿也能遇着神仙。

    譬如泓农县(今河南三门峡市)的邓绍,有一天到华山采药——这距离可不近,足足一百二十多公里呢!——遇到一个模样端丽的小童子。这小童子一手拿着五色彩袋,另一只手伸出去,小心翼翼地将柏树叶上的露水拨下来,攒到彩袋里去。

    邓绍心里生出好奇心,便笑问他说,你将这露水儿拨到彩袋里去做甚么?

    小童子瞥他一眼,脆生生答了:赤松先生说,用这露水洗眼睛,可以清清明明。

    这露水儿这么神奇?邓绍上前一步,还要再问,却见眼前山青水绿,柏树枝干婆娑,一溜儿地碧色,哪里还有甚么小童子的身影?

    邓绍这才知道自己是遇了仙!

    再一细想,那小童子说的赤松先生,可不就是赤松子么!赤松子是秦汉魏晋时好有名的神仙,人人都知道,现在出土的汉代铜镜上,也常常能看到他。据说他是神农时候的雨师,因服了水玉(都带着水呢!),就是去到大火里面,也死不了。若他去昆仑山西王母处玩儿,风也飘飘,雨也萧萧,人家都惊怕,只有赤松子能在这飘飘萧萧里自由来去,神通大得不得了。

    从容驾驭水的雨师都盛赞的露水,能不好?

    邓绍顿时心下通透,小童子与自己一句话的缘分,恐怕就是为给赤松子传话,告诉百姓们要搜集露水,要做明目亮眼的五彩袋!便下山与人说了这事儿。大家听得赤松子的名声,纷纷效仿,用五彩袋接百草的头茬露水;又由邓绍所说故事,给这露水袋子起了个名字,叫眼明囊

    有钱人家摆阔,有时候不要五彩袋,改用金箔打造——这两种盛器我都没见过,不知道这些材质,或锦囊、或粗布、或金箔的,如何能接住露水儿?只盼一天能有文物出来,才知道究竟了。

    注:斑蝥混醋的疗法,原文是“涂布于痈疽上”,但痈疽可能会有点难理解,按百度百科的意思,是“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所以原文中用毒疮笼统指代。

    首发:时拾史事

    参考文献:

    《汉书》《晋书》《南史》《抱朴子》《搜神记》《神仙传》《资治通鉴》《荆楚岁时记》《肘后备急方》

    《<荆楚岁时记>研究》萧放

    《赤松子章历_择日避忌研究》周艳萍

    《_赤松子章历_中_辅国救民_的道教功能研究》苏宁

    《从冬病夏治探讨三伏天天灸的治病机理》吉训超

    《道地药材考》梁飞

    《_荆楚岁时记_之民俗事象分析》齐晨

    《_荆楚岁时记_中的巫鬼文化研究》宁静

    《_荆楚岁时记_中的医药习俗分析》陈翻蒋

    《从_荆楚岁时记_看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王增武

    《东汉画像镜上的_王子乔_与_赤松子》王卉

    《古代荆楚大地的风俗画卷_论_荆楚岁时记》王永波

    《汉镜_松乔_图像研究》吕勤娟

    《汉魏六朝赋中的民俗文化》侯立兵

    《黄大仙隐居地_赤松山渊源》张诚道

    《论先秦文学的饮水意象》刘雅杰

    《松乔考_关于赤松子和王子乔的传说》洪伟民

    《天灸的作用机理和展望》钟珊

    《药王_道童_雨师 宋耀州窑雨师赤松子瓷塑考辨》杜文

    《张良_欲从赤松子游_原因考》宁江英

    《浙中地区中医药文化遗迹探源》施怀德

    《朱砂研究简史》周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月十五?对不起,我们时髦的魏晋人不过中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it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