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千年中华史沉思的鱼反思令
《<资治通鉴>研读》144:汉纪(二十)

《<资治通鉴>研读》144:汉纪(二十)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5-02-10 06:18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研读》144:              汉纪(二十)

文过饰非

贾捐之和杨兴交情很好。贾捐之多次揭露石显的短处,所以得不到官职,很少受到汉元帝接见,杨兴则因为有才华受到汉元帝宠幸。贾捐之对杨兴说:“京兆尹位置空缺,如果让我见到陛下,肯定会推荐您,您的京兆尹位置马上可以得到。”杨兴说:“您写的文章言语为天下之妙,让您做尚书令,远远胜过现在的五鹿充宗。”

贾捐之说:“让我接替五鹿充宗,您做京兆尹,京兆位居郡国之首,尚书令是百官的根本,天下就会真的大治了,贤士也就不会和仕途远离了!”

贾捐之又揭露石显的短处,杨兴说:“石显正在贵幸之时,陛下很信任重用他。如果您想进身为官,就要听从我的建议,暂且不要得罪石显,这样先生就能入朝为官了。”

贾捐之立即和杨兴一起上书推荐称颂石显,认为应该赏赐给石显关内侯爵位,并使用他的兄弟担任诸曹。两人又一起起草了举荐杨兴的奏书,认为可以试用石显担任京兆尹。

石显听说后,就报告了汉元帝,汉元帝马上下诏把杨兴和贾捐之逮捕入狱,命令石显审理此案。石显审理后奏报说:“杨兴和贾捐之心怀诈伪,勾结起来互相推荐,阴谋窃取朝廷大位,应定为大逆不道罪。”

贾捐之最后被斩杀弃市。杨兴减免死罪一等,剃掉头发用铁圈束颈罚为城旦。

    臣司马光曰:君子以正攻邪,仍然担心无法做到,何况是贾捐之以邪攻邪,怎么能幸免于难呢!

呼韩邪单于

汉元帝转封清河王刘竟为中山王。

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部众越来越强盛,塞下的禽兽被捕捉干净,其力量足以自卫,不再畏惧郅支单于,他手下的大臣都劝其向北返回。很久之后,呼韩邪单于返回北方王庭,部众慢慢归附,国家随后安定下来。

公元前42年二月,汉元帝宣布大赦天下。

丁酉日,汉元帝封御史大夫韦玄成为丞相,封右扶风郑弘为御史大夫。

三月壬戌朔日,发生日食。夏六月,汉元帝宣布大赦天下。

汉元帝询问给事中匡衡日食和地震,想知道这些与为政得失的关系。匡衡上书说:“陛下亲施圣德,开辟太平之路,怜悯愚吏顽民违法犯禁,年年施行大赦,让百姓得以改过自新,这是天下人的大幸。但臣私下里看到大赦之后,奸邪的行为并没有减少停止,今天刚遭遇大赦,明天就重新犯法,再次被关押入狱,这大概是劝导百姓没有得到根本要领吧。现在天下的世俗贪财贱义,喜好声色,崇尚奢靡,廉洁守信的节义浅,放纵荒淫的行为深,失掉纲纪秩序,朝廷中的外戚等疏远者超过了刘氏至亲,亲戚之间的恩情淡薄,靠婚姻结成的党羽势力越来越强,他们全都苟合侥幸,从自身利益出发说话行事;如果不改变这些根本,虽然每年大赦,刑罚也很难闲置不用。愚臣认为,应当彻底改变这种风俗。朝廷是支持天下的梁柱。如果朝廷中有冲动无理的争论,那么下面就会产生争斗的祸患;如果上面有独断专权的人,下面就不会有谦让之人;如果上面有争强好胜的辅佐,下面就会有人生出伤害之心;如果上面有贪财好利的大臣,下面就会有盗窃的百姓。这才是根本原因。”

“治理天下,只在于提倡和效法的习俗风尚罢了。教化的推行,不是到每家每户去当面劝导说教;贤良者处于大位,有才能者履行职责,朝廷崇尚礼义,百官奉行敬让,道德的推行由内及外,从身边的亲近者开始,然后百姓就知道怎样效法,他们逐步改进而自己却并不知道。《诗经》中说:‘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商城的礼仪昭然可以仿效,作为四方的榜样;长寿安宁,以保全我的子孙后代)。’现在的长安作为天子都城,亲自承受圣上的教化,但其习俗和远方之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郡国中前来的也没有办法效仿,有些奢靡的风气反而学得挺快。这才是教化的源本和风俗的关键,应当先行纠正。臣听说天与人之间的关系,阴阳之气相互感应,善恶之间相互推动,事情发生在地上而表面在天上,阴阳之间相互感应转化,阴气变化就会使静者变动,阳气被遮蔽就会使明亮者变暗,水旱之类的灾害就会接踵而至。陛下敬畏上天的警戒,怜悯百姓众生,省去奢侈富丽的装饰,修定规章制度,整治朝廷内外,亲近忠正之臣,远离讨巧奸佞之臣,以崇尚仁义,匡正失掉的风俗,在京师弘扬大德,让美好的名声传播到海外,然后大的教化就能成就,礼让之风就能兴盛。”

汉元帝听了匡衡的话很高兴,马上升任匡衡为光禄大夫。

      荀悦论曰:大赦天下只是权宜之计,并非平常所用的治理措施。汉朝建立后,承袭秦朝兵革之后,处在犯罪之世,如果按照刑法追究,每家都会有受刑者,所以刘邦才约法三章,宣布大赦法令,以荡涤污秽流毒,和天下百姓重新开始,这是当时的形势造成的。后世承袭这种做法,只是一味沿袭却不改革,就处理失当了。像是在汉惠帝和汉文帝时期,就没有什么大赦。到了汉景帝时期,七国叛乱,异心四起,到处是奸诈之人;到汉武帝末年,赋役繁重,群盗四起,再加上太子刘据被杀事件,巫蛊之祸影响深远,天下纷乱,民不聊生,人心不安;到了光武帝时期,拨乱反正,这都应当进行天下大赦。

秋七月,陇西羌彡(音xiǎn,显)姐的旁支造反,汉元帝诏令丞相韦玄成等人入宫商议。在这个时期,囯中连续几年欠收,朝廷正在为此担忧,又遭遇到羌人叛乱,韦玄成等人只是沉默不语,拿不出应对措施。

右将军冯奉世说:“羌虏在我们汉朝境内腹地背叛,如果不加以诛灭,就无法以威仪制服远方的蛮夷。臣愿意率军征讨。”

汉元帝询问具体的用兵数量,冯奉世回答说:“臣听说善于用兵之人,在一次大战中,不会连续两次用兵,不会连续三次运粮,所以出师就不应当长久暴露在外,执行天诛要速战速决。前者出兵多数不了解敌军情况,导致出师后军队折伤;多次运输粮草,旷日持久费用繁多,导致军队士气低落。现在反叛的贼兵大约有三万人,按照兵法两倍计算,应当使用六万人。但是羌人使用的都是弓矛之类的简单武器,兵器不犀利,只需要用四万人,一个月时间足以解决。”

丞相、御史大夫和两位将军都认为,现正处在百姓收获季节,不应当多派兵,只要派出一万人屯驻守卫就足够了。

冯奉世说:“不可以这样。现在天下正遭受饥馑,军士战马瘦弱,我们的部队装备多年废置不用,这样夷狄才都有轻视边境官吏之心,羌人首先发难。现在如果仅派一万人分兵屯驻数处,敌人看到我们兵少,肯定不会畏惧,如果攻战会挫伤兵锋败师,如果守卫会无法救援百姓。这样一来,我军的怯弱就会被敌人发现,羌人乘机取利,与其他部落合并,相互扇风点火起兵,臣担心中国派出的军队就不会只是四万了,那就不是花钱所能解决的了。所以少派兵会旷日持久,多派兵能一举尽快解决,其利害相差万倍。”

冯奉世竭力争取,但没有得到支持。汉元帝下达诏令,派遣冯奉世率领一万两千名骑兵,对外以领兵屯田的名义,任命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副将,率军到达后分兵屯驻三处。韩昌先派遣校尉在前面和羌人作战,羌兵人多势众,汉军两路都遭遇失败,两名校尉都被杀掉。

冯奉世上书汇报了前方地形和部众多少的具情况,希望增加三万六千人就足以解决叛乱。书信上奏后,汉元帝派出六万多人,封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前往协助。

冬十月,增援的部队全部到达陇西。十一月,部队合力并进,羌人被打得大败,斩首几千级,其余都逃奔到塞外。在还没有开始决战时,汉朝又征集招募军士一万人,封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这些部队刚出发,听说羌人被击败,汉元帝就下诏撤退吏士,留下足够的军兵屯田,守备各要害之处。

彡姐羌

黄其军

      作于2025年2月7日(古历乙巳年正月初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143

《<资治通鉴>研读》142

《<资治通鉴>研读》141

《<资治通鉴>研读》140

《<资治通鉴>研读》13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研读》144:汉纪(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ri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