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古代文化
皇图霸业今安在——谁主三国(三)

皇图霸业今安在——谁主三国(三)

作者: 1cdf2c6086fb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17:37 被阅读116次
    新三国中的吕布形象

    董卓的被杀,让这个陷入黄昏的帝国重新焕发出一缕希望的光芒。一时人人欢心雀跃,庆祝这新生的到来。

    在这场影响帝国走势的重大政治事件中,司徒王允以其对汉王朝的忠诚不二和过人的机智谋略赢得了时人及后世的广泛赞誉。

    ——王司徒身为社稷计,生除国贼,死纤国难,忠义激烈,可谓生为汉臣,死为汉鬼者矣。

    与此同时,另一位主要参与者——有着“三国第一猛将”称号的吕布却受到了大相径庭的对待。

    在史书的记载中,吕布之所以要诛杀董卓,原因通常被归为两点:

    一则他因不满于董卓私下的粗暴对待而心生怨恨,二则又害怕被董卓知道他与其小妾有染后怒而杀之。

    鉴于此,吕布便先下手为强了。

    显然,与一生正气、大公无私的王司徒相比,吕布只是一个自私自利、好色忘义的粗鲁武夫,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吕布像咆哮的老虎那样勇猛,然而却缺乏才智谋略。他为人轻佻诡诈、反复无常,眼里能看到的只有利益。

    陈寿的这番评价成了流传于百世的标准答案,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演义小说更是对此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姓家奴”于是成了黏在他身上的狗皮膏药,其诛杀丁原与董卓则皆源于美色和利益的驱使。

    然而,不论丁原,以此解释吕布谋杀董卓的动机却不免有些简单粗暴,实际的问题或许远比这复杂的多。

    吕布投降后,董卓待他甚厚。除了升官加爵外,董卓还亲认吕布为义子并将之安排为近身侍卫,这些无一不表示着对他的亲近与信任。

    因此,董卓自认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然而,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正是这个致命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其生命的终结。

    董卓利用吕布诱杀丁原的行为,让他兵不血刃地获得了与凉州兵团齐名于当世的并州兵团,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并州武人内心的屈辱与愤懑。

    与之对比,作为胜利一方的凉州将士则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他们。加之汉代既有的地域观念,冲突的种子,自一开始便埋藏其中。

    董卓当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因而才有对吕布刻意亲近与大力提拔的种种行为。

    但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且使得自诩为嫡系的凉州集团心态逐渐失衡,进而导致对并州集团越发的嘲讽及蔑视。双方的矛盾与敌视于是越演越烈。

    公元191年迎战孙坚一事便是这一冲突的明显体现。

    此次战役的统帅是来自凉州集团的胡轸,副统帅则是并州的吕布。在行军的旅途中,胡轸公开宣言:此次出行,定要斩一青绶,如此大军才能齐整。

    这时的吕布是比二千石的中郎将,依照汉代制度,他的标配便是“银印青绶”。由此,胡轸口中“斩一青绶”的暗含意味不言自明。

    这种半公开的威胁自然激起了凉州与吕布所辖的并州军的仇恨,最终竟导致了全军的不战自溃。孙坚也由此一战成名。

    原本,董卓是有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不断对外扩张通常是加强凝聚力并转移内部矛盾的一个屡试不爽的套路,因为长期的并肩作战会增加不同集团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进而产生归属与认同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只有不断的对外扩张才能带来足够的利益,而集团派系间矛盾、敌视的背后常常源自于对利益分配的不满。

    然而,骄傲自大的董卓却早已忘记了这一点。

    迁都长安之后,他只顾着在政治上辛苦耕耘而忽略了军中武将间的需求与矛盾。由是,凉、并两支军事力量的冲突便如火山一样潜伏于地下,而静待澎涌澎湃的刹那。

    当时机来临时,一切的荣耀都将毁灭。

    皇图霸业今安在——谁主三国(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皇图霸业今安在——谁主三国(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tw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