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曾经频频和这样的感觉“偶遇”:
痛苦:感到自己做了太多,却没有成就感,甚至越做越觉得难受和压抑。
无力:头脑一片空白,心中茫然荒寂,什么都不想去做。
尽管自己有时候会感觉无法战胜这两种洪荒之力,但内心的不甘还是鼓动我积极地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经过思考和体察,我渐渐明白原因:
我的欲望太多,逐利心理让我被东拉西扯,像一只左冲右撞的苍蝇,变得没头脑和不高兴。
而想要摆脱这种不适,我发现我要明确我到底想要什么。
有渴望才有力量。
我曾经回忆过往,发现自己的力量源泉是出于本能的对优秀的追逐。比如说希望成为成绩上的第一。当时的我是享受这个过程的,因为我心无旁骛,而且不断地通过努力来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但是这样的机缘一去不复返了。一来,我再没有办法像前大学时代一样只一味学习,枉顾其他。二来,当时的心智的确太不成熟,不成熟到感知不到一味学习的危害。
进入大学,监管放开,自己面对的欲望太多,需要解决的事情也变多,而且过去一味学习导致的各方面的债也面临了需要偿还的局面。结果导致,在东奔西突的所谓自我充实中,我越发无法专注,也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在某方面取得可以令自己的满意的结果,更不要说要额外付出精力应对各种由于能力不足带来的突发状况。
所以在大学开始后的这些年,无力和痛苦开始慢慢伸展拳脚。
痛定思痛,我决定不要再无目的地享受一时策马扬鞭之快,反而要开始探索自己到底是谁,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因自己每一次不能严丝合缝满足预期产生的失望,把能量消耗殆尽。
如果是这样,不妨和我一起,清减一下自己的欲望,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
我们到底渴望什么呢?这是一个大到让自己感到无力的,想要回避的问题。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别扯了,这种问题想它什么卵用。只会浪费精力,徒敝精神。还是继续做手头的事情吧。
我说,未必。当我这样问我自己的时候,我就拥有了思维的一丝线索。如果不问自己的这个问题,很可能的一个后果就是自己走进了死胡同,牺牲了巨大沉默成本。
当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多年后事倍功半、还在原地打转的你,看到别人在梦想的路上披荆斩棘的时候,想想你会不会后悔。
是时候问问你自己该要什么了。一个问题就好,时时刻刻逼着自己,感受当自己被问到时的那种无助和难受。然后不要忍受,更不要逃避,因为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你这个时候逃避了,就意味着又要回到过去无尽的痛苦和无力的循环之中。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拖延只会让自己错过越来越多的机会,压力膨胀到不堪重负。
和你共勉的我,虽然不能给你答案,但基于我的思考,觉得如果问自己以下六个维度的问题,得到结论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1、你的生理和心理的最明显优缺点是什么?它们会发生改变么?你想要拥有的优点和想要避免的缺点是什么?实现可能性多大?
2、你的家庭背景、环境、条件如何?能够在客观和主观条件上支持你追求渴望到什么程度?
3、你最享受的感觉是怎样的,你最享受的时光是怎样的,这种感觉和时光能否被扩大延展,能否用一生去孜孜以求?
4、你最享受的感觉的缺点和危害在哪里?这种感觉有没有过度的时候?在追求这种感觉的时候自己是否在承担责任和做出贡献?享受这种感觉的成本是什么?
5、你是想要拥有你一直没有的,还是要扩大你最擅长的?如果你的多个渴求只能删减到一个的话,你会按怎样的顺序来排列它们?
6、如果你明天就会死亡,今天的你要以怎样的顺序完成什么事情才甘心?
由于我也是一个在迷茫中探索的前进者,所以只能给大家提供这几个维度。一点点思考,希望能够让看到这篇的人受益。个人认为,找到自己的渴望,就像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一样,是终身大事。草草了事,只能最后自食敷衍的恶果。
悟空渴望拯救地球,鸣人渴望救赎忍者世界,湘北渴望全国冠军,路飞渴望海贼王。
那么,你的渴望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