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随着妈祖信仰的隆起,妈祖不断得到历代帝王的褒封,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从此“天后”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妈祖不但是保佑渔民和渔船平安的海上女神,还掌管送子之事,兼能福佑众生,所以不临海的山区也普遍建有天后宫,善男信女常到宫里祈福求子。
尤溪天后宫始建于宋代,位于县城沈福门西侧,原名“水澄宫”,宫名随着妈祖封号的变化而变化,直至更名为“天后宫”。1990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天后宫迁建于县城东南的龙井山麓,座西朝东,依山面湖,宫宇壮观。

天后宫就在城郊,成了学校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的好去处,作为一名父亲,对天后宫之名是耳熟能详。说来惭愧,在尤溪生活了大半辈子,天后宫却未曾到过。于是择一夏日午后,专程了此遗憾。
从紫阳湖西侧沿水泥路蜿蜒而上,按路边指示牌前进,很快就到了天后宫山门。山门是混凝土与木组合结构牌坊建筑,在松林与绿竹掩映下,方柱厚实,彩饰鲜艳,斗拱层叠,飞檐高挑,显得既沉稳又轻盈,既现代又传统。

山门之后是台阶步行路,依山势而建,直通天后宫。虽经几十年的风雨,台阶栏杆依然如新,只是石阶上掉落的松针和路旁盛开的紫薇,增添了几许古意与闲适。
台阶步行路尽头与柏油路重合,抬头可见天后宫大部分建筑,赭红色的外墙与琉璃瓦格外醒目。路旁混凝土建筑外墙上镶嵌着一幅“天上圣母”图,全部由专门烧制的瓷砖拼接而成,与裸露的混凝土墙基和不锈钢窗口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土不土、洋不洋的感觉。

沿路前行,尽头是一宽阔埕地,面山是一混凝土结构二层建筑,底层只余方柱,可作停车场。只是裸露的混凝土与天后宫主体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至少可以将这些涂成赭红色,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建筑风格。
所喜的是,在埕地上透过松林可以望得见紫阳湖,这座就在县城上游蓄水发电形成的人工湖,在妈祖的眼皮底下格外平静,有如静卧的少女,青涩朦胧,曼妙多姿。再加上松风吹拂,尽扫暑气,顿觉心旷神怡。

天后宫主体建筑由正殿、下殿、后殿、寮房、膳堂等组成,依山而建,局促逼仄,画梁雕栋,飞檐翘角,美丽壮观。
登临天后宫,要经过一条反“C”型抬升石阶。阶前立壁上,有一“八仙聚会”图,经过岁月的洗礼,已是色泽斑剥,显示出沧桑的美感,世间万物终究难敌岁月的磨砺。

石阶东北侧,有一重檐歇山顶建筑,为天后宫下殿,圆形石础,琉璃屋面,空间不大,规格不低。殿内奉祀一小尊金身妈祖神像,现已废弃,略感几分破败,只是殿前四根廊柱上,缠绕的五爪青龙依然苍劲有力。琉璃瓦件,五爪青龙,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宫殿才有的构件和装饰,用在天后宫上,可见“天后”地位不低于“天子”。

再绕阶而上,就来到天后宫的正殿门楼。门楼占地窄小,高耸的三层飞檐更显得空间紧促。正门上绘两门神,不是民间的尉迟恭、秦叔宝,而是天上的千里眼、顺风耳。门两侧悬挂两块长匾,一书“尤溪县道教协会”,一书“尤溪县天后宫管理委员会”,足见天后宫在全县道教场所中的地位。

门楼内墙上绘有两幅瑞兽图,一为麒麟图,象征太平长寿,一为白象图,象征吉祥如意,皆为善男信女捐资所绘。
越过门楼是露天埕场,白马石雕栩栩如生,桂花古树郁郁苍苍。露埕西侧为混凝土构筑的一面依墙的廊道,廊道中有一树穿过廊顶,是先有树再建廊道,舍不得砍树而采取的折衷办法,也体现了保护生态的朴素意识。露埕东侧有一木廊,穿过木廊又是一长方形露埕,地面用白石米拌混凝土铺就,体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

露埕迎面是正殿的一进厅堂,为单檐歇山顶建筑,正脊朔双龙双鲤,中置一火焰法器。窗棂为青色镂空石雕,正中两根廊柱为雕龙石柱。一进厅堂正中类似方形穹窿顶结构,四面各悬一匾额,居中金柱上雕绘彩凤。
一进厅堂与二进厅堂之间有一天井,两侧厢房为会客室、办公室和宿舍,白墙上绘有梅兰竹菊等图案,东侧有通道连接膳堂。

二进厅堂是正殿的核心建筑,正中祀妈祖神像,两胁祀陈氏夫人、李氏夫人神像,两旁各站一护法龙神使者。厅堂左右两侧玻璃橱窗里各祀18尊奶娘,有抚孕肚状,有哺乳状,有抱子状,有背子状,有携子状,形态不同,各有特色。
二进厅堂前附设龙井坛亭,亭顶下为八角上为圆形,层层饰有彩绘,经烟火已熏成微黄色。坛亭石基雕有花鸟图案,含有花开富贵、四季常春、万事如意等寓意。

正殿屋顶上有彩凤等饰物,红砖青瓦,赭脊白墙,绿树蓝天,建筑与自然高度融合,组成一幅和谐而美妙的图景,如诗如画。
后殿在正殿之后,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底层祀妈祖父母,体现了“父母以女为贵”的传统观念。可见生子不一定必男儿,女子一样可光宗耀祖。

环天后宫而建的寮房,多已租为商业使用,给这座道教场所增添了许多商业气息。北侧的寮房应是用于根雕创作,通道上堆放许多粗大树根,显得有些杂乱。南侧的寮房辟为“明月松涧”餐馆,在松林中也挺契合场景。
“明月松涧”布置颇有台湾民宿风格,内有假山、花香,墙上挂众多大小不一竹匾,匾上题字,倒也十分雅致。于月圆之夜,携一二好友,置身“明月松涧”,择一露天坐椅,聊天小酌,亦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