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从百度指数,用户对”知识付费”关键词的关注度来看。从2016年4月开始,人们开始对知识付关注度开始提升,在2018年3月份左右,知识付费的关注度达到了高潮。媒体对知识付费的报道也是从2016年开始只高不下。可见知识付费从2016年开始,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知识付费也渐渐成为时尚。
国内主流知识付费类 app 始于2015年。2015年一共上线了两款知识付费类 app,分别是果壳出品的“在行”,提供行家的“一对一” 咨询服务,于2015年3月上线;罗辑思维出品的“得到”则于2015年12月上线,主要提供知识干货、听书等知识服务。而2016年则是知识付费类 app 爆发的一年,先后上线了7款 app 和相关产品,包括腾讯众创空间孵化的“千聊”,知乎出品的“值乎1.0”,喜马拉雅FM推出的“123”知识狂欢节,LinkedIn 出品的“赤兔2.0”,在行内部孵化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知乎推出的“知乎Live”以及新浪微博出品的“微博问答”,可见风口已经形成。2017年又陆续上线了36氪付费专栏“开氪”,豆瓣旗下的“豆瓣时间”。在不久的将来,也许社交霸主微信也会推出公众号付费服务。
知识付费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四个时代背景:
1、互联网信息爆炸,真正有价值信息稀缺;
2、在线支付的普及和便利;
3、消费升级,精神消费需求增强;
4、付费意识逐步养成。
问题/需求/场景
知识付费的需求的消费者,一般是需要自我提升、学习时间较短、对效率有追求的同学。知识的产生者一般是在某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KOL、再某一行业较有成就的行家。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线的知识付费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获得了知识、降低精力的消耗,还能有一定的成就感(分享心理)。对于知识的产生者来说,知识付费为他们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自己的收入。所以知识付费者愿意花钱去消费,知识产生者也愿意源源不断的产生内容。
知识付费的产品形态目前涵盖三种。语音点播:例如喜马拉雅听,知乎的私家课、得到等,主要采用用户订阅或者用户购买付费的形式;在线音频讲座:例如腾讯课堂、知乎的live等,以在线的形式传播知识分享;语音问答:得到app、分答等专家一对一的形式解答疑惑。这三者之间呈现等级和需求逐渐上升的趋势,分别满足了不同等级用户的需求。
产品方向/竞争对手
得到:知识生产者主导型知识分享模式
得到,为你提供最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板块分为:《罗辑思维》第5季、大咖专栏、每天听本书、知识新闻随时听、有料干货。每天20分钟,在这里学知识、长见识、扩展认知,终身成长。其中,大咖专栏包括罗振宇、李翔、李笑来、薛兆丰等专业人士的语音、文字专栏;有料干货和知识新闻随时听,则将精品图书和每日新闻通过筛选、加工为浓缩的信息干货提供给用户。得到口号是“只服务人群中2%的终身学习者,打造私人翰林院。”
截止3月5日,得到用户总人数为558.4万人,每天增加2万,日活跃用户45万,专栏累计销售144万(扣除《罗辑思维》为80万),专栏平均日打开率占30%左右。
得到作为知识生产者主导知识付费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以业内著名人士为主要的知识生产者,在特定知识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品牌优势,如财经、管理、亲子等等作者集中的领域
以固定内容产品为主,用户在课后进行互动。内容上比起授课,更类似于“专栏+笔记”的形式,具有浓重的作者个人风格,时效性强、启动速度快,但内容周期长,较难保持用户长期注意力(目前已经有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未来可能会以此为入口进行拓展)。
知识内容属于综合性,生产者选择业内著名人士,知识生产范围围绕知识生产者的专长进行,不强调知识的全面覆盖,而强调提供知识的权威性与个人特质。除了一手知识产品本身,也提供对知识内容的加工、浓缩和整合产品,提倡“小而精”。
入驻高门槛,减小了用户的筛选成本,保证了用户体验。
知识生产水平高,IP作用比重大。但知识付费平台竞争激烈化后,未来保持对于 IP 的吸引力是否能够持续是个疑问。
喜马拉雅FM:以媒体习惯切入的付费模式
喜马拉雅FM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目前,喜马拉雅FM用户规模为3.3亿,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为124分钟,平均每天有9000万次播放。喜马拉雅于2016年6月开始推出付费音频《好好说话》,正式进入知识付费领域。
截至2016年底,喜马拉雅付费营收占比50%。目前有马东、吴晓波、龚琳娜、华少、乐嘉等2000位知识网红和超过10000节付费课程,涵盖商业、外语、音乐、亲子、情感、有声书等16个类目。
喜马拉雅FM作为以媒体习惯切入的知识付费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在知识付费领域,与音频相关的音乐、外语、情感类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同时在媒体渠道上占有较大的品牌优势,拥有大量形成收听习惯的潜在用户,而付费内容是免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
2、初期产品以音频授课式产品为主,用户购买后无法直接实现互动,但总有主播微信社群。现在平台内,主播中心已上线社群功能,一方面使得主播能够与粉丝实现即时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能够与主播共同打磨课程
3、知识内容属于综合性,拥有商业、外语、音乐、亲子、情感、有声书等16个类目,2000位知识网红以及超过10000节付费课程,能够利用用户碎片化的时间,但缺乏图文参与使得呈现其他一些类型知识有困难。
4、对知识生产者目前采取邀约制,平台与付费主播实现深度绑定,保证了课程质量及用户体验。
5、不仅对音频相关的IP吸引力强,同时在目前已有从平台成长起来的音频IP。
豆瓣:以特定用户切入的付费模式
豆瓣注册用户1.5亿,月活跃用户3亿。豆瓣用户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和大学生,豆瓣时间于3月7日上线,是豆瓣推出的内容付费产品。目前已上线四种,未来将邀请学界名家、青年新秀、行业达人,推出精心制作的付费专栏。每个专栏包含数十期至上百期不等的精品内容,以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每周定时更新。内容覆盖文学、戏剧、电影、生活等多个领域,豆瓣上活跃着不少评论人、音乐人、摄影师、设计师等,而这些有趣的内容的提供者,也在豆瓣时间的主要内容合作计划中。
豆瓣目前上线时间5天内销售额过百万,7天付费订阅用户过万。
豆瓣作为特定用户切入的知识付费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在知识付费领域开始较晚。但在特定内容(文艺、影音、学术、心理、亚文化)部分具有巨大优势和完整生态。拥有对大量对特定内容感兴趣的忠诚受众和优质的内容生产者。
2、以音频和文字授课式产品为主。目前互动性不强,但有可能以后会进行拓展。
3、由于由用户特征进行切入,因而知识内容与其他平台具有明显差异。文艺作为非标化内容,有较大的知识付费拓展空间。但目前上架内容较少,还需观察。
4、知识生产者属于邀请制,与得到类似。
5、知识生产者水平高,且对于特定(文艺)方面 IP 具有独一无二的吸引力。
风险/问题
1、学习体验仍需提高
2、版权问题
3、内容筛选以及推广机制缺乏
4、长期用户吸引力差,复购率低
5、内容同质化
6、政策监管风险
商业变现方向
1、围绕生产者的商业模式
(1)知识生产者费用抽成
(2)产品技术培训或产品代理
(3)IP包装、营销及孵化
(4)工具(知识整理工具、备课工具、社群管理工具)
2、围绕在线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1)即时一对一问答
(2)付费阅读/下载
(3)线上授课
(4)个人咨询
3、围绕二次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1)广告
(2)内容的二次销售或版权转让
(3)付费社群
(4)线下产品转化和其他
部分内容摘自:36k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