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一百一十六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接着来共同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的第二十五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一章里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左丘明。左丘明,左氏,名丘明。还有一种说法是,复姓左丘,名明。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
他活动的时代应该比孔子早,因为从这一章里的语气来看,孔子是对他非常敬重。而他其它的事迹我们又知道的不多。但是,春秋晚期到战国的早期,鲁国还有一个史官叫左丘明,也就是《左传》的作者,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开创者。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与孔子在这里谈到的左丘明是不是一个人呢?我们不去详细的考证,只说结论,就是《论语》中这个左丘明和《左传》的作者,应该不是一个人。从《论语》的体例以及孔子对他的态度来看,这个左丘明应该是一个德行高深、知识渊博的谦谦君子,曾经担任过鲁太史之职,而且年龄也比孔子大,孔子对他是极为敬重,奉为楷模。
因为我们知道整个《公冶长篇》呢,就是孔子对历代先贤的评价,当然也包括他的一些弟子的评价。在这个言谈话语之中,孔子对左丘明极为敬重,好像是他的粉丝一样,一步一趋,所以我们说他应该年长于孔子。而《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他出生的时代应该是战国的早期,比孔子要晚,因为司马迁在《报仁安书》中明确的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巧言令色足恭”,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只会花言巧语,见到人就满脸堆笑,注意,是堆笑,是堆出来的,不是自然的笑,就有点过分的谄媚,恭敬达到了极致。甚至呢,有点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味道。这种人左丘明不喜欢,当然,孔子说我也不喜欢。
“匿怨而友其人”,就是明明厌恶某个人,却把这种怨恨隐藏起来,故意对他好。注意这个“友”不是和他做朋友的意思,而是故意的交往讨好,有这个含义。这明显这是一种非常虚伪的表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孔子是一个非常清高孤傲的人,他很少对人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就算你不采取我的政治措施,我也不会对你过分的讨好。
当然,孔子他也有这个资本,因为他是当时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又当过官,又有那么多学生,他不需要讨好别人。但是一个普通人呢?尤其是一个业务人员,往往需要与客户搞好关系。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匿怨而友其人”。就算他内心对这个客户恨的牙痒,暗中骂娘,但是见了面恐怕也得虚与委蛇。毕竟还在与对方交往做生意,还指望从他那儿赚钱呢。
那我们对这种情况呢,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毕竟生存不易。但是如果只是靠这种卑躬屈膝,这种虚伪的友情之下来赚钱,我觉得这种销售的档次就有点低。这让我想起来现在非常火的一个人,董宇辉。一个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在教育培训行业遇到寒冬的时候,转型做了一个网红,带货的直播。正是在他的网络直播上,充分的显示他的才华与沟通的艺术,很多人宁愿买一些自己不太急需的东西,也要支持他的工作,也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甚至呢,一些中年女性出于对于他的喜欢,都直接自称丈母娘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销售人员把东西卖给别人的时候,也和他成为了朋友。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销售或者是业务人员呢,他实际上有着更高境界的修养。当然,像董宇辉他这样的修养和知识的水平,我们暂时可能达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朝着他这个方向去努力。
作为一个君子,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一种境地,都要朝着一个更好方向去发展。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迫不得已要跪着挣钱,但是每个人都要不断的修炼自己,慢慢儿的学会站着挣钱,甚至呢,将来有一天躺着也可以挣钱。
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只会说好话讨好别人的人很少有仁德,如果再加上了一个“足恭”,就是过分的恭敬,就有可能让人讨厌了。我们在生活中,实际上也要把握这样的一个尺度,恭敬是发自内心的,而“足恭”就有点过头了,就有点儿丧失人格了。
杨伯峻解释
左丘明——歷來相傳左丘明爲《左傳》的作者,又因爲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説遇:“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又説他是《國語》的作者。這一問題,經過很多人的研究,我則以爲下面的兩點結論是可以肯定的:(甲)《國語》和《左傳》的作者不是一人,(乙)兩書都不可能是和孔子同時甚或較早於孔子(因爲孔子這段言語把左丘明放在自己之前,而且引以自重)的左丘明所作。
钱穆解释
左丘明:鲁人,名明。或说即《左传》作者。惟《左传》称左氏,此乃左丘氏,疑非一人。
李零解释
“左丘明”,是孔子称道的前贤,鲁人,生卒不详。前人或以为孔门弟子,不可信。
孙中兴详解
孔子在这章表明自己和古代贤人左丘明一样都不耻的几种行为。
孔子说:“说好听的话,表现出好脸色,外表过度恭敬,却没有内心的真感情,这是左丘明不耻的行为,我也觉得不耻;心里暗暗怨恨一个人却还跟他做朋友,左丘明不耻这样的行为,我也不耻这样的行为。”
这段话分成两部分:前段是讲“巧言、令色和足恭”三件事;后段说的是“匿怨而友其人”。这两部分孔子都和左丘明一样觉得是不耻的行为。
“巧言”和“令色”在《学而篇》和《阳货篇》中都出现过,就是说“说好听话却不是真心”和“给人好脸色看却也不是真心”。孔子认为这样的人都是“仁”的正能量很稀薄的,所以他也说过“巧言乱德”(《卫灵公篇》15.27)。这里多加了个“足恭”,乍看和“脚”有关,其实是外表恭敬却不是真心(邢昺认为“足”是“成”,全句是“巧言令色以成其恭,取媚于人”;朱子认为“足”是“过”,就是“过度恭敬”)。李巡和戴望都认为这三项分别代表:口柔、面柔和体柔。这三项孔子都和左丘明一样,不耻这样只重外表形式而没有真心的行为。
“匿怨而友其人”,讲的是明明心中对这个人有强烈的不满,却不跟他说,而外表还和他像朋友一样亲近,这也是孔子和左丘明一样不耻这样用外表的亲善来掩饰内在的怨恨行为。
总之,左丘明和孔子一样,都不耻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
至于本章的“左丘明”是否就是传说中写《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或简称《左传》)的人,古人并没有定论。除了吹毛求疵的人之外,一般人都不觉得很重要。总之左丘明应该是孔子的偶像才是。跟偶像站在同一个道德高度上是很令人高兴的。
最后要谈一下“耻”。这是孔子觉得士人该有的自我内在道德要求,而不只是看外人的批评反应才会觉知的反省。换句话说,“耻”不该只是为了面子这样的“外控道德”,更应该是自我要求的“内发道德”。《说文解字》说:“耻,辱也。”对现代人习惯“耻辱”合体来说,等于没解释。其实从“耳”和“心”组合的恥,似乎也可以看出是“听到别人的批评以后回头去内心反省”的意思。如果是“耳”和“止”的组合,也可以看成“听到别人的批评之后就停止不当的行为”。总之,知耻就要勇于改,所以说“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论语》中提到君子“耻”的项目有五:“躬之不逮”(《里仁篇》4.22),“邦有道,贫且贱焉;邦无道,富且贵焉”(《泰伯篇》8.13);“行己有耻”(《子路篇》13.20),“邦无道,穀”(《宪问篇》14.1),“言过其行”(《宪问篇》14.27)。“不能耻”的项目则有两项:“恶衣恶食”(《里仁篇》4.9),“下问”(《公冶长篇》5.15) 。
孟子更是努力提倡知耻。他说过“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接着又强调说:“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若仁,何若人有?”这些都是对孔子说法的进一步发挥。
荀子也说:“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这些话也很能承传孔子说法的要义。
其他古籍上也说过类似的话:“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礼记·表记》)“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说苑·立节》)“夫有耻之士,富而不以道则耻之,贫而不以道则耻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孔子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以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孔子家语·好生》)“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说苑·谈丛》)以上种种主张都令人动容,但是好像还是挡不住历代许多读书人的“无耻”。
如果是交朋友,我们当然会相互要求“内外如一”,“心口如一”,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而我们一旦有“不如一”的情况出现,若蒙朋友指正,我们不也应该“知耻即改”,这样大家才能在道德上有所进步。这应该就是孔子在“益者三友”中提到“友直”的意思(《季氏篇》16.4)。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的服务业虽然强调“情绪劳动”的重要,可是如果服务人员只是有口、有色、有恭,却无心,不也会让人不开心吗?明明客人有错,却要因为“顾客永远是对的”的信念,而表示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样服务人员心中不也会不开心吗?总有一个比较合情合理的“情绪中道”吧!
最后补充一下,《管子·牧民》将礼、义、廉和耻并举为“四维”,成为台湾地区中学义务教育的“共同校训”。不过,似乎也像所有训词一样,都是挂在墙上好看的。
挂在墙上或嘴上,而不是落地在实践上,我相信不只是我,连左丘明和孔子都会觉得“耻之”。
〔按〕《论语》提及的左丘明是不是《左传》作者左丘明呢?综合各家的见解,大概率不是一人。因为《左传》作者是不是左丘明也无定论,大概率不是。
铎罡 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