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理想:作者创作动机之探究·作品主题之探微·潜意识与白日梦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同时也熔铸着作家个人经历、政治观点、哲学思想等主观因素,寄托着作家一定的理想和愿望,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
品读经典:柳梦梅11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一个白日梦,而这个梦是他潜意识的显性表达。透过作品中的男主角柳梦梅,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投射出了作者的所感所想。
品读经典:柳梦梅11个性解放的人文理想: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提出了“贵生说”,即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
汤显祖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社会尊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思想。程朱理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鼓吹以“道心”制“人心”,以“理”灭“欲”,要“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但汤显祖师从王阳明左派人物罗汝芳,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提出了“贵生说”,即要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
品读经典:柳梦梅11这虽与程朱理学格格不入,但与人文主义思想却不谋而合。人文主义产生于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遍及欧洲。它主张发现人的能力,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力。汤显祖的老师张位读了他的作品之后,曾对他说:“你如此有才华,为什么不讲学呢?”汤显祖说道:“我这就是讲学啊。您讲的是程朱的性理之学,弟子讲的却是自然的性情之学。”
品读经典:柳梦梅11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柳梦梅就是一个寄托着作家“贵生主情”的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惊梦》这出是杜丽娘、柳梦梅爱情发生的开始,这个美梦的底蕴是人欲的不可抗拒。杜丽娘游园时有感于《诗经》恋歌,面对大好春色伤感、幽怨,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春潮,却无具体对象。可以说,杜丽娘是为伤春而伤春。虽然人欲是在幻觉世界中实现的,但杜丽娘因梦而死,对人欲的渲染加强,这正表现了《牡丹亭》对“理”的反动;柳梦梅因思念甚炽,而在梦中与丽娘幽遘,是表现这一主旨的行为主动者。
品读经典:柳梦梅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