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柳梦梅1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00:20 被阅读0次
品读经典:柳梦梅12
品读经典栏目:汤显祖《牡丹亭》之人物柳梦梅(结篇)

2021年春节的闲暇,重温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想起十年前白先勇先生将此剧改编为《青春版·牡丹亭》,可谓推陈出新,赋予古典文学作品以现代意识。抛开古今分野,就其本质而言,二者的精神同出于王阳明左派之罗汝芳的“贵生论”思想: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

品读经典:柳梦梅1
品读经典:柳梦梅2
品读经典:柳梦梅3
品读经典:柳梦梅4
品读经典:柳梦梅5
品读经典:柳梦梅6
品读经典:柳梦梅12
品读经典:柳梦梅7
品读经典:柳梦梅8
品读经典:柳梦梅9
品读经典:柳梦梅10
品读经典:柳梦梅11

也许有人会说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有缺憾的,将其奉为经典是一种人为的拔高。我想说,恰恰是缺憾构成了经典艺术最本真的美。经典,有许多种定义: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其中总有一种可以符合汤显祖的《牡丹亭》,称其为中华文学经典并不为过,而是名副其实。

品读经典:柳梦梅12

如果说梦境是虚幻的,那么还魂之后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关系即转化为现实。还魂前的阻碍不少,还魂后的阻碍依旧横在中间,而且还魂后的杜丽娘迫于社会压力而变得循规蹈矩,一扫还魂前冲破封建束缚的热情和执着。在现实中仍旧逃脱不了礼法的束缚,这也正反映了当时社会被程朱理学的铁网所笼罩,人们的思想言行被牢牢控制。

品读经典:柳梦梅12

虽然左派王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得到解放,但也只是在不威胁统治者统治的情况之下。汤显祖一类的文人的放纵行为可以被标榜为风流洒脱,女性的地位却未得到改善,她们被《列女传》所教化,社会给予了女性畸形的道德标准。

品读经典:柳梦梅12

汤显祖希望借助他的作品,来为女性呐喊、为人性呐喊,杜丽娘在作品的前半部中展示了以情抗理的力量。但是汤显祖作为一名忠于现实的作家,不可能长期脱离现实,闭门造车,他需要将杜丽娘归位,但又不能让杜丽娘还魂前后的表现过于极端,这就需要借助男主角柳梦梅来化解这生硬的转折。于是柳梦梅的地位在作品后半部分越来越重要,不仅逐渐承担起了杜丽娘未完的使命,还深化了主题。

品读经典:柳梦梅12

相关文章

  • 品读经典:柳梦梅12

    品读经典栏目:汤显祖《牡丹亭》之人物柳梦梅(结篇) 2021年春节的闲暇,重温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想...

  • 品读经典:柳梦梅8

    追溯汤显祖一生的奋斗历程,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冲突,一直未在他心中消停过。49岁那年,他辞官归故里,面对是非颠...

  • 品读经典:柳梦梅10

    讽刺政事——艺术与现实·作者创作动机之探究·作品主旨之探微 在《牡丹亭》中,除了叙述柳、杜二人的故事外,我们还可以...

  • 品读经典:柳梦梅9

    柳梦梅最终接受了朋友的劝告,去向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求助以换取功名,借“混名打秋风”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年...

  • 品读经典:柳梦梅11

    折射理想:作者创作动机之探究·作品主题之探微·潜意识与白日梦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

  • 品读经典:柳梦梅1

    且让我在有限的浮生里,尽享这半日春光的闲暇;且让我在汉江之畔的浮光里,欣赏这一缕东风吹绿的两岸柳丝。昔日青春岁月,...

  • 品读经典:柳梦梅2

    明代的王思在《批点与名堂<牡丹亭>序》说道:“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柳梦梅的痴情在作品一开头的改名缘由中...

  • 品读经典:柳梦梅3

    在《幽媾》中,杜丽娘因柳梦梅在梦中的忘情呼声而“告过了冥府判君,趁此良宵,完其前梦”。来时,还听到他喊着“我的姐姐...

  • 品读经典:柳梦梅7

    梅开是爱,梅落成诗。思念如水,流到深处是无声。给予爱的灵魂,以默默供养。世间最美丽的花,是柳梦梅之花,绽放于寂静欢...

  • 2019-12-09

    柳梦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经典:柳梦梅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yw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