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杀的林徽因

作者: 人间南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21:39 被阅读258次

    说起林徽因,你会想到哪些词?

    才女?美女?梁思成的夫人?徐志摩的梦中情人?“绿茶”代表?

    大概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开始,在臆想鸡汤《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的推动下,林徽因成为八卦中心的女主角。她和徐志摩说不清的往事,她与金岳霖被杜撰的绯闻,都成了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即使不少人用大量史料证明她的清白、事业成就以及学者品质,也无济于事。最近有人用“AI修复软件”处理了一张林徽因的旧照,被吐槽“网红”滤镜太重,体现不出本人气质,而有人对此评论道“不过是玩了一圈男人,顶着才女头衔,最终找了个门当户对家境相当的嫁了”……一声叹息!

    被吐槽的AI修复前后照

    翻看林徽因真实的老照片,用“美艳不可方物”来形容肯定是太夸张了,“容貌清秀,清气如莲”倒还恰当。林徽因出身名门,受到良好教育,有很好的学识与文学修养,她自信、活泼、爱美,但她也只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并不是被仰望的女神。被后人包装上“民国才女”“众人倾慕”的华丽外表后,人们对她要么是过誉要么是厌恶。但真正看过她作品,了解其生平的人并不多。正如那一句“你是人间四月天”,最被熟知却也最被曲解。

    捧杀,用在林徽因身上再合适不过。她的红很多是被后人杜撰或夸大出来的,这种“红”带来的更多是伤害,将其刺伤得面目全非。

    林徽因饱受病痛折磨早早离开人世,无法辩解也无法声明,只能任由世人恶意揣测与评论。与林徽因同时期的旧友也都已故去,能供查证的文字并不多,寻来寻去,也就是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写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金岳霖、萧乾、巴金、沈从文、陈从周等老先生的几篇怀念文章和访谈。如有耐心去一一阅读,也就不会被传闻左右判断。

    但,几人有这个耐心呢?

    知乎上有人将最出名的几件事进行梳理与考证,有兴趣可点击“这里”了解详情。虽然其中仍有一些无法确定的细节,但在时间线上能清楚看到某些绯闻的不可能性。特别是林徽因的子女离世后,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林洙又是出书又是上节目,给林徽因扣上了不少莫须有的罪名。

    聪慧的林徽因

    外人看来林徽因出身名门,从小就应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父亲虽宠爱这个女儿,但这份爱很大程度上是林徽因自己争取来的。

    林徽因与父亲

    林徽因的母亲是继室夫人在家里地位不高,父亲为传宗接代娶的姨太太很受宠爱,接连生了4男1女。林徽因和母亲住在冷清的后院,父亲和二房住在热闹的前院,这种落差让她很早就成熟起来。十二、三岁时父亲在外地,林徽因担负家庭责任,照顾二娘生的弟弟妹妹,还给在外的父亲写信报平安,话里话外却毫无孩子气,有一种成年人的通透。这让林长民对这个女儿另眼相看:

    “知悉得汝两信,我心甚喜。儿读书进益,又驯良,知道理,我尤爱汝。”

    “我不在家,汝能为我照应一切,我甚喜也。”

    但是,她的生母不满林徽因和二房的亲近,将长年愤懑都发泄在她身上,对她多是谩骂与哭诉。有人把林徽因比作《红楼梦》里的探春,在家庭关系上确实有几分相似。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林徽因,绝不是不懂人间烟火的娇小公主,而是极明白人情世故的大家闺秀。家中的生活不快乐,唯有在学校能获得清静与自由,她和表姐妹们在培华女子中学,学习新知识新语言,走进了一个开阔的新世界,获益良多。

    因此,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访问考察时决定带上16岁的林徽因,他欣赏这个女儿的聪慧与才华,希望能给她更好的成长环境: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林徽因跟随父亲在外,是翻译也是助手,更多时候是独自在家,阅读英文原版书刊。天性敏感细腻的她,被文学作品唤醒了生活中的体验,激起了很大共鸣。

    林长民说: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爱交流的林徽因

    林徽因喜欢办沙龙这件事,当时很多人就看不顺眼,而现在更被视为“爱出风头”的证据。林徽因性格外向活泼,喜欢与人交流,金岳霖说她“缺乏忍受寂寞的能力”,她的女儿梁再冰在纪录片里也说:“母亲在沙龙上是特别善于表达的,有时候她一说起话来,别人都插不上嘴……父亲是想多于说,而母亲则是边想边说。”从同时代其他人的字里行间中,也都能看到林徽因是个很有表达欲、感情丰富的人。天性如此,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林徽因的这个爱好变成他人眼中的高调。

    这就如同现在的朋友圈,如果有人每天都喜欢刷屏分享生活的每个点滴,任何的喜怒哀乐都要写在朋友圈里,必然有人厌恶有人喜欢。厌恶的人会称之为“矫情”,喜爱的人会赞之为“可爱”。

    林徽因的这种性格也被简单概括为“强势”,恰好弥补了梁思成的短板。林徽因给好友费慰梅的一次信中这样形容他们家中的杂事:“思成是个慢性子,愿意一次只做一件事,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任何时候都会到达的各线火车一样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辗死,他却永远不会。……”

    林徽因与梁思成

    可是,她的这种“强势”,在时局动荡生活艰难中,却又格外有抵御力量。在李庄的那六年,由于生活得清苦,林徽因的肺结核病愈发严重,大部分时间是病卧床上。她把首饰典当了来维持生计,躺在床上给孩子们缝补衣物,而且还承担了梁思成主笔的《中国建筑史》的校阅和五代、辽、宋、金部分内容的补充工作。

    李庄,病床上的日子

    所以,若是因办沙龙而诋毁林徽因的修养与人品,实在是上纲上线。古往今来,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必有是非,有是非必生诽谤。谁也逃不过。 

    “普通”的林徽因

    抛开外人冠以的各样名头,林徽因只是个普通人。事业成就上,许多人认为她的文字并不出彩,诗歌也是受了徐志摩的影响,建筑史的研究上也只是梁思成的助手,并没有自己的独特贡献。其实,林徽因只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成就是有的但也有局限,不应被刻意美化,也不应被恶意贬低。1953年,林徽因写给梁思成的一封信的开头中有这么一段:

    “我现在正在由以养病为任务的一桩事上考验自己,要求胜利完成这个任务……现在最难的是气管,气管影响痰和呼吸又影响心跳甚为复杂,气管能进步一切进步最有把握,气管一坏,就全功尽废了。”

    在外考察测量的林徽因

    她哪里还是什么众星捧月的女神,就是一个在病魔中苦苦挣扎的女人,但她仍挂念着“碑建会设计小组”的工作情况。那些被人们关注的情感生活、沙龙、诗词,都只是她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时候,她在野外考察、拍照、记录,在“研究中国建筑史”,在“为中国文化正名”“继续传承中国文化”。疾病缩短了她的生命,也让人们失去了更多认识她了解她的机会。

    对于林徽因,你可以称之为“梁思成的秘书和贤内助”,也可以说是“坚定的建筑史从业人员和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者”,或是评价为“以文艺方式对学社成果进行科普的传道者”,甚至可以称作“梁家体系中的外交官”。她的短暂一生,在诸多重要学术和社会事务中起到推动作用,虽没有所谓的丰功伟绩,但也不能对其人生作为任意扭曲或抹杀。

    对林徽因的恶意满满,可以停止了;

    对林徽因的盲目吹捧,也可以停止了。

    停止主观臆断与跟风叫喊,回归历史与作品本身,喜欢就多看,不喜欢就抛开,如此而已。

    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一个人的尊重。

    南木近期原创

    林志玲嫁了,婚姻没有配不配,只有“对”不“对”

    马伊琍:没有文化,经不起长久竞争

    高考的孩子们,加油!

    爱,是一种忘不掉的能力。

    母亲不是神,妈妈亦凡人

    迦百农:无法想象的苦难,无法掩盖的光芒。

    做父母,比做人难

    她们为什么拒绝“少女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捧杀的林徽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co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