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想法简友广场
艺术与美11:艺术与美小结

艺术与美11:艺术与美小结

作者: 我才是龙卷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9-28 06:03 被阅读0次

 一、美的性质

柏克说:“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美是事物的一种属性,而且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事物的自然属性(比如物理属性、化学属性、时空属性)的一种特殊的人文属性。事物的自然属性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但任何一个事物的审美属性,却不可能与人的意识无关,而是与人的观感、意识密切相关。

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于美来说,人是美的尺度,是美存在的尺度,也是美不存在的尺度。

对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一重大问题,我采纳上述观点。

 二、美的类型:

1.  美从其分布来分类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

自然美,总是靠人的感受而显现。

社会美包括人自身美、人文环境美(人与人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社会产品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包含在内)。

人类物质生产中产生产品美、科学美、技术美。人类精神生产中产生思维美、艺术美,其中艺术美是从审美的角度把握世界,有从社会美分离出来而独立成为一种美的必要。艺术美从内容上讲来源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从形式上讲是艺术家的创造美。

2.  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美靠人的感觉、意识而存在或者说显现。美和美感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从美感来划分美,可谓古今一辙。但感觉的主观性让这种分类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休谟说:“……每个心灵都看到不同的美。甚至一个人认为是丑的,另一个人却感到是美的;每个人都应该老老实实地安于他自己的情感,而不要妄想去规定别人的情感。去探求真正的美或真正的丑,就象妄想去确定真正的甜或真正的苦一样徒劳无益。”

西方美学史从人的感受:可亲可爱、可笑可喜、可钦可敬、可悲可叹,分别出优美、喜剧、崇高、悲剧等美的类型。这种划分与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有差距,不可照搬。

李泽厚在其《美学四讲》中把美感分为悦耳悦目型、悦心悦意型和悦志悦神型三种。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分别了8种诗文风格(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实际上是分别出8种类型的美。

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言诗的二十四种风格,也是从美感来划分美的类型。

我觉得,从美感来划分美,可类型化为优美、壮美、中和美、新奇美。其中西方的悲剧美、东方的沉郁美可划入壮美, 滑稽、怪异、艺术丑、基于无害的狞厉美等似可归入新奇美,妥当则属于中和美。

三、美既在形式,更在内容。

自然美中形式胜于内容,比例、和谐、变化、统一是形式美的要素,诸如黄金分割比例,执两用中的对称,对立中的和谐,杂多中的统一,变化中的节律等等。

人是万物之灵,自然美的最高形式是——人体美。

社会美中内容胜于形式,善、真是内容美的要素。真是事物的合规律性,善是事物的合目的性,美则是事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真和善是美的基础,美是真和善的形象显现。

1.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自身的美,即人的进化、人的自我完善中形成的内在、外在相结合的美,人类的发展就是趋向美的历程。

2.  自然环境美和人际关系美构成环境美,追求善。

3.  社会产品美,包括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追求真。

四、美感的来源

鲁迅认可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社会人之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底观点的,到后来才移到审美底观点去。”“美底愉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可见,美感来源于功利,但它从功利独立出来后,越来越具有独立性,越来越脱离功利。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藏族俗语说:“在牦牛的眼睛里,再美的鲜花也是把草。”

只有超越功利思维后,美才显现出来,产生美感。

五、美的价值

美的价值就是美的功用,当然指对人而言,所以与审美价值是一回事。美的功用就是给人以美感,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感动,或愉悦、或鼓舞、或振奋、或超越。

六、艺术与美

庄子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艺术就是从美的角度探索世界,从审美的角度把握世界,它是一种与哲学、宗教并列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艺术通过探究天地万物之美,通过发现美,阐释美,创造美并传递美,来认识世界、反映世界并改造人的精神世界。

七、上帝已死,美还在

美是事物的法则,是事物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说过:“人类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任何职业、任何工作都有趋向美、趋向艺术的冲动,艺术化是一切事物追求和发展的路径,人生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 艺术与美11:艺术与美小结

    一、美的性质 柏克说:“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

  • 装修也要追求艺术感

    装修其实是一门艺术,现在装修追求艺术美,并且美与舒适,美与安全,美与健康,美与环保共存。装修的过程,是一种艺术...

  • 哲学与艺术断想

    哲学与艺术断想 钝俚 哲学与艺术需要对话吗?哲学与艺术是对立的吗? 艺术源于美,源于共鸣的美;哲学成于思,成于煎熬...

  • kin188:黄色韵律的星星|心有多丰富,世界就有多美好

    在今天,尽量去做与美和艺术相关的事,或者在你做事情的时候,尽量的将美与艺术加入进去,对美与艺术的追求和喜爱,是我们...

  • 《艺术教育与审美》

    李政涛教授在《教育的永恒》书中谈到“”美”将艺术与教育链接了起来。只有艺术与艺术教育,才能理直气壮把“美”置...

  • 给孩子的童年书10

    第十章艺术书籍:发现美,鉴赏美,拥有美 1.读艺术前,做点儿功课 “艺术是与眼睛和心灵相连的,是一种美。读艺术,更...

  • 每日阅读-《谈美》74% 26th JAN.

    自然美与艺术美 1、自然是艺术的来源,但是并不等同于艺术。自然是基本元素,通过想象、情感与创造而形成艺术。 ...

  • 艺术与美

    这是一些出现在一本关于“艺术”的书籍上的文字,很有深度! “艺术是一门历经沧桑变化而沉淀下来的东西,至于它究竟起源...

  • 艺术与美|品味与美

    专题:艺术与美[https://www.jianshu.com/c/d53123fc5617],推荐编辑:四为堂主...

  • 美与世界同在

    美与世界同在,与你我同在 让我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发现美,寻找身边的美 四季轮回,经典佳作 景色艺术,人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与美11:艺术与美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ex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