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审美,常规的说法就是,多看点书,琴棋书画多接触接触,接受点艺术熏陶,提高鉴赏文化艺术水平(怎么看都像我妈说的话)。每一句话都对,但是感觉自己做不到。
今天来看这篇文章的朋友。大家都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我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提高审美的方法:看和练,什么?有点虚是吧,别着急往下看。
这次“练”就不详细说了,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一位,我小学时代的美术启蒙老师,她说的一句话,我现在都还记得:“无数线条中,有一条你画准确了,就成功了。”一位好的启蒙老师是多么的重要啊,今天把我老师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
详细说说“看”,大家都会看,怎么看?这里又要提到我的另外一位大学老师(再提老师会不会有人打我),有段时间感觉自己专业课没有进步,这位老师告诉我:“要多看,看大师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当时对这番话没有太多的感悟,直到参加工作,我才慢慢的懂了......
下面是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体方法,注意以下内容可能稍显枯燥,大家可捏着鼻子阅读,或对照图片帮助理解,我也尽量写的生动活泼好理解点,这可是你在课本上学不到的。
看就看大师的作品,与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的道理大家都懂。既然看大师的作品,我们拿梵高的《星空》做示例。
三个疑问抛出来,大家简单思考一下。
看什么?
怎么看?
哪些能变成自己的?
看色彩关系,蓝色和黄色,以冷色调蓝色为主,为什么?因为蓝色区域所占画面比例大。蓝色和黄色搭配对比强烈,画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里得到蓝色和黄色搭配。
看画面构成关系,近中远,近景有颗植物基本是黑色,加了点暗红色看起来更有层次,简单的处理,而且占画面比例最小,显然它不太重要。
中景为村庄和山,基本是蓝色,零星的黄色与橙色用来表示灯光与天空的反光,但是刻画的精细程度和占画面比例高于近景的植物。
最重要的就是远景的天空,刻画的最为细致,所占画面比例也最大,黄色的面积能占整个画面的95%。
因此整幅画弱化了前景,突出了远景(远景是主题)有强有弱,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就出来了。这里得到弱化近景和中景,突出远景。
回到刚才的问题
看什么:蓝色、黄色;近中远的层次和画面的比例。
怎么看:色彩关系、空间关系、比例、构图,我们刚才都看到了。
哪些能变成自己的:蓝色和黄色搭配;突出重点的方法。画面比例如何合理安排。
当然再继续深入一些,还能看看笔触、作者当时的心境、要表达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等等,更多的解读可以交给研究作品的评论人,我们得到想要的色彩关系、空间关系、比例、构图足以。
我们按照这种理解方式看看其他设计作品
这是一套以球类为题材的设计作品,我们先不要管作者的意图,单从画面看这组图具有形式美感,也就是颜值高。
用刚才的方法思考
看什么?
怎么看?
哪些能变成自己的?
看色彩关系,左图蓝色和绿色,蓝色面积大于绿色;中图蓝色;右图绿色。注意黑色白色灰色是明暗关系,不算颜色,这一点我在上篇文章里提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使劲Google一下。这里让我们得到了蓝色绿色搭配。
看画面构成关系,三张图作者都构建了一个场景,让球作为画面的主角。前两张图片球是弹起落下的瞬间,因此与其它静态元素对比,球是最突出的,第三张是球是静态的啊,为什么也这么突出?因为画面中球的周围有大面积的留白,比如,你的白体恤上不小心弄上了一滴钢笔水,钢笔水是不是很突出。这里我们得到了,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和画面留白。
再看看这三张图,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视角。你可以这样理解,左图赛场内的运动员的视角,离球比较近,球最大。中图场内观众的视角,离球稍远,球比较小。右图场外看台的观众,离球远,球最小。这里我们得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重点来了,这三张图作者运用了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点、线、面。我们结合画面看,左图,点是球,线是赛场的边线,面是区分赛场内外的蓝色和绿色。中图,点是球,面是蓝色的墙面和地板的白色,线是墙上的白线。右图,点是球,线是场地的白线与曲线,面是场地的绿色。这里我们得到了点、线、面的组成形式。
总结一下:
看什么:蓝色、绿色;点线面;视角。
怎么看:色彩关系、空间关系、比例、构图、透视,我们刚才都看到了。
哪些能变成自己的:蓝绿搭配;静态动态对比;画面留白;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点线面组成形式。
有心的朋友可以分别猜猜,这三张图分别是什么运动?
没想到吧啦吧啦说了这么多,以上方法对设计师提高审美,突破瓶颈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你不从事设计行业,那么对你提高审美同样有帮助,你觉得我又在满嘴跑火车?
打个比方,同事或朋友觉得你的审美不错,帮忙给设计作品一些意见,你就不会说出:“不够大气;不够酷炫;文字大点、再大、飘红、闪烁”这种外行话了。
审美是可以靠训练提高的,只要牢记看什么、怎么看、哪些能变成自己的,强迫自己看更多,看到更多就得到更多。你的审美一旦提高了,就很难再下来了。
▷ 本文bigchin,无忧PPT原创。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格式,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