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呵其贵言也!成事述功,百姓皆谓:我自然。(杨鹏校订本)
初学本章,“其次,亲而誉之”这句话,对我的冲击很大。“亲而誉之”,百姓对政府歌功颂德,这样的社会局面,以及其所奉行的以仁政、德政治国的方式,相较于“下知有之”,怎么竟然只是次一等的治国之道呢?
再次学到这章,分别从个人、企业、国家的层面思考:
对个人而言,个人既是国家的公民,也是企业/社会机构/家庭的一员,但更是他/她自己。一个人,首先要做好自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人不爱,何以爱天下?爱天下,就从爱自己开始,而爱自己,就要去成为自己,实现自己,发挥自己身上最大的潜能。庄子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也就是说,满世界的人都赞誉我,我也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满世界的人都指责我,我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那是因为,“我自然”,我所做的事情,原本就是为了我自己,我所一直努力的,原本就是为了找到我自己,实现那个发光的我。“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先生对于王国维先生的评价,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做学问如此,做人也应当如此。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最高管理哲学,是激发每个员工身上最大的潜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用好每个员工身上的优点,让每个员工的潜能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实现,是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鸣与双赢。美国作家安·兰德的小说《源泉》中有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报业巨亨——盖尔·华纳德——有一个非常严格而又特殊的戒律,他要求他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无视他的存在。比如,当他出现在一个正在开会的会议室时,正在发言的人不能因此而停下来,正在倾听的人也不能把目光投向他。比如,当他出现在一个办公室的门口时,每个人都应该继续各司其职,而不是对着他点头问好。我想,这个“反常”的老板,他是在考验员工对工作的敬畏和专注度。在他看来,员工对他的赞誉是多余的,而专注地工作就是他要的最好赞誉。
就国家而言,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是最好的治国之道。“下知有之”,即无为而治,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个体身上的“自然”,不干预,并提供保护其自由、自立、创生的发展环境。
亲而誉之固然好,但是这种收获“亲近”与“赞誉”的仁德之举,是否能像天道一般,“夫莫之爵而恒自然”呢?是否能像天降甘露一般,“民莫之令而自均”呢?是否能像月光一般“何处春江无月明”呢?“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这样的仁德之举,注定只能是此一时彼一地的存在。子贡曾经问孔子: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可以称得上是行仁吗?(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这样何止是行仁,已经是成圣了,连尧舜都难以做到呢!(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另一方面,“亲而誉之”会导致伪善的出现以及权力欲望滋生的腐败。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铺就的。人性趋利,庄子提醒我们:“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来,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况且,更大的问题在于,趋向“亲”和“誉”的个体,也逐渐远离了自己身上的“自然”,自己身上自立自主、创新创生的潜能被蒙蔽,长期的废弃不用终将变成不能用,所以庄子说:“爱民,害民之始也”,老子说:“是以圣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太上,下知有之”,与“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无为而治,后者是有为而治。杨鹏老师说:“无为而治是一种信仰”。反思“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句话,或许,老子在这里隐藏了答案。这里的“信”,并非简单地指向诚信、信用等概念,而是指向信靠、信仰,是对理性世界背后那个看不见的、更深邃的、更强大的主宰力量的信靠,是对天道的信仰。
前者,“太上,下知有之”,因为有着对天道的信仰,所以才无为而治,政府不干预,贵其言,为保护百姓的独立自由人格以及为其实现自立、创生、自我价值,追求幸福生活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及制度环境。政府的存在就如同空气一般,“下知有之”,百姓并不因此需要特别地去赞誉、畏惧和侮辱。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普遍存在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对于天道的不相信,或信靠得不充分,才会有“亲而誉之、畏之、侮之”等逐级渐次的治国模式。
若把这章拿来放在企业管理、家庭教育的背景之上来看,也同样适用。员工对其领导千拥万赞,比不上“下知有之”的企业管理哲学。父母养育孩子,并不是为了收获孩子的赞誉以及将来的回报,而是要辅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万事万物的运作背后均有看不见的天道。天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古,在今,在天边,在眼前,在你身上,在我身上。万物尊道而贵德。无为而治,是道法自然,顺应天道。无为而治,不是给予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誉与利;而是尊重个体身上的“自然”,给予看不见的环境与空间,让“自然”在其中运行、发展、成长,就如同宇宙一般,虚静而无为,让日月星辰得以运行其中。
SJTU之秋晨摄影:张慧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