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薯包杂记

作者: 怀想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18:55 被阅读165次

2018.2.13更新,此文遭到百家号"醉鱼"抄袭。所写文章全部进行维权,望投稿者自重。

客家薯包杂记 客家薯包杂记

客家人有“重阳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糍巴”之习。薯包,即板薯米果的俗称,乃客家一带极具民化食物之一。客家食物丰富,不胜枚举。

做薯包,选用是毛薯。此物盛产于赣南,粤北,闽西一带。薯色分紫,白二种,均可制薯包米果,因其形状硕大,呈不规则扁块状,似人脚板,故又得俗名“脚板薯”。曾听闻,闵农人挖出毛薯,长若笤帚,重达二十多公斤,万物造化,无奇不有!

依稀记得祖母,烧制薯包前,薯去皮后,用一把擦土豆萝卜的擦子,擦成泥状。往往像一坨白色水泥。福建武平一带有更为实用的器具,犁笆(音),用泥划成粗糙条纹,烧成的陶瓷,只为便于把薯成糊浆状。人碰薯内粘液,乃是皂苷做祟,往往奇痒无比,劳保手套方得以隔绝。

撒上葱姜后,祖母会羼少量十三香粉入内,此秘诀是祖母首创。祖母曾说过,少量十三香粉,使薯包更香。再加入适量面粉与水调匀。那时邻居也有用糯米粉与米浆,掺入面粉,口感更绵软。薯包不宜太咸,所以糊里不宜入盐太多。放置片刻,烧热油锅。

祖母左手抓一把碗里薯糊,从虎口挤出,用瓷勺沾水,撇入油锅中。日后我方得知这一原理,祖母用瓷勺沾水一抹,是为了防止后续粘连,保证完整。从祖母的做法中,我体会到祖母,乃至勤劳朴实客家妇女,对待食物细致与严谨。

油锅里的薯包,成丸球状滚动。炸至褐色,用长木柄网捞勺(网漏)捞起置于碗内,沥干剩油,凉却片刻。迫不及待,趁祖母不留意,偷食刚炸出锅的薯包子,但被祖母发现喝止责骂,念叨出锅之食仍有热气,可见儿时,毫不畏惧,便已经贪吃“为食”征兆。

薯包子上桌,一并端上大碗木筷,需趁热食用。家中规矩,小字辈不得先动,祖母会放上神龛,敬畏菩萨一番。让家中年长者先食。取食之前,淋上香油,热气腾腾的薯包遇上香油,芝麻油完全渗入进去。

咬破那一口,齿颊留香,香气满屋翩跹,别有风味,刚炸好的薯包,酥软可口,剩余的薯包,则会变软,香味减弱。次日蒸熟,虽无新鲜出锅那般硬气酥软,但可早餐佐稀饭,豆浆最宜,亦可单独作为配茶小吃。

毛薯的作用颇多也可清炒,口感粉糯,柔滑粘质,风味独特。含维生素、淀粉酶的缘故,因而能补脾养胃。脾虚久泻、肠道不善者,食之能有效改善。

不喜油腻上火之人,可不油炸薯包,采用可煮沸汆汤之法,煮一锅清汤,丢几片菜叶,清淡爽口,保丸子本味。

祖母看着我的样子不自觉的搔起了手来,双手红的不成样子了,祖母忍住了痒,为一家人做出质朴美味,回想起来甚是感动。

祖母每次做薯包子,定要分送给左邻右舍,让他们也一品这客家质朴之味。然祖母早已作古,这记忆深处的美味,只能时常萦绕于心头了。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如需转载,请点击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

  • 客家薯包杂记

    2018.2.13更新,此文遭到百家号"醉鱼"抄袭。所写文章全部进行维权,望投稿者自重。 客家人有“重阳薯包米果,...

  • 客家美食|薯丸

    薯,是客家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食材之一,过去,由于生产力,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粮食产量不高,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聪...

  • 做薯包

    人的味觉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而且牢不可破。它是童年时家人在你身上编排的味觉密码,即使在踏过千山万水之后,仍会记忆犹...

  • Day3

    早上慢慢吃 吃了火龙果乳酪欧包 试了几口紫薯肉松欧包 饿了吃了剩下的紫薯肉松欧包 抹茶红豆肉松欧包 紫米欧包「每个...

  • 一道可以升华的题目

    先上题: 现在薯片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商店免费以1包薯片与顾客交换7个包装袋。哈林立刻行动起来,找到了55个薯片的包...

  • 薯包,家乡话叫斜包

    正在油锅中炸的薯包 这是炸之前的被磨成浆的脚扳薯。 脚板薯,在江西的吃法先磨碎,掺和米粉末,用食用油烧成一个个“包...

  • 整包薯片

    晚上肚子有些闹腾,想着用不用买些零食,随后在室友的怂恿下,我和他一起去超市买零食,然后他推荐我买了包薯片,而他更是...

  • 差包薯片🍡

    1.现在在我身边碎碎念念的人,也要成为岁岁年年的人。 2.你加我好友,不跟我聊天,也不给我点赞,你是要找机会来暗算...

  • 抢红薯片

    奶奶在文峰超市里买了四包薯片。奶奶说每人两包。上午小弟弟吃了一包,下午我和他每人吃了一包。小弟弟已经把薯片全部吃光...

  • 菠萝包怪物

    第一次认识菠萝包怪物,薯薯简直无比兴奋。 他对妈妈说:“这个菠萝包怪物,不仅好看好吃,还特别好玩,真的!” 妈妈愣...

网友评论

  • e6931a5193c6:对,是这样做的, 快过年了,我也要来做.:smile:
    怀想君:@Susan_f5ef 哈哈
  • 龙泉出鞘:我也是闽西客家人,读此文格外亲切,多谢好文。
    怀想君:@牧阳的后厨 我是赣南客家人,与闽西交界,承蒙牧阳君您的阅读,谢谢打赏支持!

本文标题:客家薯包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bw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