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慰疗法”?
在医学里指“非正规的边缘医疗方法或药物”。那些没有实质性药物成分和技术的治疗手段,都可以归为“安慰疗法”。
不可否认,在很多情况下,用它来治疗疾病,的确有效。
比如:
疼痛的病人,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服用维生素片,病人会感觉疼痛好多了。
藏佛教信徒,会让高僧活佛对其摩顶治疗疾病,经过活佛的触摸,疾病就可以减轻。
过去,家里人有病会请巫师来做法事,念咒语,烧纸灰,一系列的巫术仪式后,病情就真的见好。
医院里,有的大夫医术一般,慕名找他看病的人却很多,他能让病人感受到,遵照他的治疗方案,就可以药到病除。这也是一种安慰效应。
还有,
吃了价钱贵、宣传疗效好的药,病人会感觉比便宜的药效果好。
到了协和挂了大专家的号,还没有用药,病人会感觉病已经好了一大半。
还有保健品的宣传……
如此等等,都可以归为安慰疗法的范围。
我们如何看待安慰疗法?
它只是一种心理作用吗?它是骗人的吗?
安慰剂如何发挥作用
在医学领域,一种新药在进入临床之前,就要利用安慰剂效应进行临床试验,叫作“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
研究者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服用没有药物成分的安慰剂和待研究的药物,但医生、患者都不清楚谁服用的是什么。最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效果。
如果服药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就说明这个药有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者发现,有很多止痛药、抗抑郁药和精神类药物,服药组症状改善的比例比安慰剂组并没有高出多少。
这说明,安慰剂的效应在缓解疼痛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安慰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研究者发现,安慰剂能够影响大脑的疼痛管理通路。它可以释放荷尔蒙和神经传递素,诸如内啡肽和镇静素。
大脑中掌管疼痛的区域,在安慰剂作用下会变得更加活跃。与此同时,负责疼痛响应的脊髓区会遭到抑制,这意味着安慰剂抑制的不仅仅是痛觉,还有我们对疼痛的感知。
安慰疗法是如何让大脑参与止痛的呢?
它源于人们的信任,靠的是一种暗示的力量。
不要小看暗示,一个人的期待和他所具有的信念往往具有很大的威力。
临床中,告诉病人手术方案或药物的确切疗效,只要病人接受这种积极的信号,并真的相信这个手术和药物,大脑就能参与进来,让疾病走向康复。
像前面提到的,活佛的摩顶、巫术治病,都是基于病人的一种信任,让病人建立起对疾病痊愈的预期,从而调动身体的免疫系统向好的方向发展。
安慰疗法只对心身疾病有效
安慰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的疾病都有效,那些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症状似乎最容易受到安慰剂效应的影响。
比如疼痛、恶心、哮喘、恐惧、失眠……
安慰剂不是药物,确有治疗价值。但它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改善那些症状的感受,而不是根除病因。
比如哮喘,安慰剂和药物都可以缓解喘憋症状,但客观测量结果却表明,只有药物才能实实在在改善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安慰剂改变的是我们对症状的体验,而不是症状背后的根源。
安慰剂不能让血管里的血栓消失,不能让失明的眼睛看见东西,不能降血压、降血糖,不能改变血管的狭窄程度。
当然,这些用客观指标衡量的疾病,也存在或多或少无法客观评估的因素,也就是说,还存在我们无法认知的东西,而这些领域也许正是安慰疗法的用武之地。
身体的奥秘我们还不能掌握
安慰疗法的力量显示了我们大脑对身体的神奇控制方式,但究竟大脑是如何实行这种神奇的控制,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比如说,研究者还没有弄清大脑是如何处理疼痛,安慰剂抑制的到底是我们的痛觉,还是大脑对疼痛的诠释。
我们只能得出“安慰剂会影响你对疼痛的感受”这样一个浅显的结论。
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是还原论。身体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一路细分下去,再到基因、核酸序列。
但人终究不是机器,当还原论走到某种限度的时候,人们就会越来越感到,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都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功能单元,而只是一个复杂网络上的一些“节点”。
科技发展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小的物质单元,但那不是生命奥秘的全部。
生命不会那么简单,我们该心存敬畏,既然我们还无法看清一个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该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认识它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