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作者难,知者尤难
三、见微知著
【原话】同一乐器,瑟曰鼓,琴曰操;同一著述,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然音节一事,难以言传,少陵“群山万壑赴荆门”,使改“群”字为“千”字,便不入调。王昌龄“不斩楼兰更不还”,使改“更”字为“终”字,又不入调。字义一也,而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类推。
[译文] 同样是乐器,演奏瑟就称为“鼓”,演奏琴就称为“操”。同样是著述,写文章称为“作”,写诗称为“吟”。从其中可以得知音节是不能不讲的。但是有关音节的问题,难以用语言表达。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假使把其中的“群”改为“千”,便在语调上不符。王昌龄的“不斩楼兰更不还”诗句中,如果把“更”改为“终”,同样在语调上不通顺。字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有微小的差异,就会造成极不同的后果,其他的问题可以同理类推。
[笔记] 袁枚老先生在这里,提出了“见微知著”的观点,字义一也,而差之毫厘,失以千里。
同一乐器,瑟曰鼓,琴曰操;同一著述,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
然音节一事,难以言传,少陵“群山万壑赴荆门”,使改“群”字为“千”字,便不入调。
王昌龄“不斩楼兰更不还”,使改“更”字为“终”字,又不入调。字义一也,而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类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