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打电话来说在村李鹏主任的带领下,村里公路两边和到村小学硬化路两边都种满了树。村微信群里李主任破手机拍的比较模糊的几张照片里,多年都难得一见的乡亲们,守在老家的,悉数出镜。听到看到这样的消息,突然好感动!好几个出门在外的伙伴都伸出了大拇哥争相点赞!
几十年了,难得有一回村里人能如此团结一致!我想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有人在群里发红包,我想大家都是真的开心。本来我也想发红包来着,可又觉得太轻太浮夸。那就写篇日志,来纪念这个大家都开心振奋的开始吧!









村里的85后年青人可能都不记得:三十年前,村里不宽的土路两旁,白杨树如训练有素的军队,整齐的列队在土路两旁,最粗的有腰粗,中不溜的碗口粗,细的也有成年人的小腿粗。两三米就有一颗,往南一直连到了四方吴。四方吴的树也是一直连到了南张家再到刘家窑到延川梁。汇入延川梁那一片无边无际的白杨树林!往西北经过刘家坪过坡里直到河畔……汇入更大的森林。
小时候大夏天大太阳底下走着去四方街道,五里土路一路绿树成荫,没人怕被太阳晒到,甚至下雨都不怕,当时在树下避雨是很多人的常规做法,听说有大树被雷劈到后,大人才教育孩子不能到树下避雨。
那时候,村子四周的山上漫山遍野的杏树,每年春天时节,杏花烂漫。杏花来过不久后就长出小拇指大小的绿蛋蛋,好吃着呢,是我们这代人童年时代的美味!杏仁还是白色的一包包水的时候,就被我们这些馋嘴的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摘了来当糖吃,打打闹闹中白色的杏仁水就互相滋到对方的脸上,小脸蛋个个白里透红,笑着笑着灿烂的像那杏花一样!
还记的弹杏核的游戏吗?后山和湾老的还有东岔的梁家岔的小同学们总能装来满口袋的酸杏子分给大家啃杏核,杏肉免费吃,最后只收走杏核,弹杏核、赢杏核是我们那时候最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可惜后来不知是谁带了头,从解放路边的树开始到护山上的杏树,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一鼓作气……陪伴了这个村子几十年,陪伴了几代人的树就莫名奇妙的消失了,延川梁几万亩的森林也几乎在一夜间消失殆尽,比大兴安岭的大火都烧的干净。
后来多次和伙伴们讨论到这次大破坏,结论就是因为没文化、因为穷、因为没柴烧、因为没瓦房、因为要开荒,因为别人在挖没人制止自己不挖就吃亏的心理;这就是群羊效应。
所以后来,连水渠里的水泥块都被挖光了,电话线都被偷剪光了,小伙伴浮水的涝坝挖平了,社里的共用打谷场被占了,大队院被瓜分了……到最后,所有的公共设施都被私人占有了,甚至,连一些本来是大家都走的小路,都被挖断,占在就近的地里了……
所有被破坏的公共资源里面,最可惜和最难以修复的还是森林和水利设施。
很多人说我们这里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没有水,其实不然,天下的水都是公平的,大自然有他精密的供水法则。只要我们能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到充足的水。然后通过建设合理的水利设施,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水资源了。
森林是大自然水循环的最源头条件!因为森林和其他一切生灵的复杂关系,用最简单的话就是说,森林和上帝有着最直接的沟通渠道,他有和上帝直接沟通的密码,他们之间是用网络直连的。有森林就有水源、就产生生态和食物链、就会有一切。
小时候见到的水利设施应该是建设于毛爷爷时代吧,现在想来,当初的水利设施设计放到现在依然是非常完美!那工程质量,一看就是要做长期过日子的打算。从湾老的涝坝顺地势而下,水泥石块浇筑的沟渠每几十米就有一个深度大约尺许的池塘,一直下到湾口的涝坝,中间大约有十来个这样的小池塘,台阶式的设计有效的化解了洪水多余的冲击力。每当大雨过后,涝坝和小池塘都蓄满了水。森林还在的时候,这些涝坝和小池塘一年中除了冬季,其他时间几乎一直都有水。
80年代末,对公共设施的破坏,感觉大家都要逃离这个地方似的,就像一个饭店倒闭关张,不管是大厨还是服务员,大家连板凳都抢光了一样。
然而,一番洗劫后,大家都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没有因为抢到些许公共财产而变富有。相反,森林和水利设施等被破坏后的灾害却接二连三来临。
首先是在需要下雨的时候不下雨了。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天不下雨求神拜佛、到处要水、碱沟里担水和拖拉机拉水的往事。
其次就是下大雨后的水涝灾害。水没有了应该去的地方,也没有设施化解冲击力,就一股脑的冲到了农田里,不光冲毁了庄稼,而且冲塌了田地,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
然后就是沙尘暴。没有了树,没有了草,没有设施留好了水,起风后,那只能是沙尘暴。
土和人一样,不脚踏实地了飘飘然了,就成了狂暴魔鬼的化身。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雨天泥,晴天土,很多人以为我们的村子本来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的。有人说要捐款建设母亲水窖,有人大张旗鼓建设球形窖,水利部门用塑料管子引黄河水……最后都是白白烧钱。
几十年了,政府烧了不少钱,可惜一直人浮于事,村里的水利设施依然是玩具的级别,远远没有达到毛爷爷时代的那个水准。那时的设计是和大自然的完美结合、相辅相成的水准!有效的利用了水资源,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现在的无脑烧钱式建设简直差太远太远了!
这就不难理解后毛爷爷时代还要不要继续“按既定方针办”,高层们在顶层设计方面的斗争和纠结了。不按既定方针,成果被破坏就是可以预料的结果呢。
还好,人们的觉悟已逐渐苏醒,从这次植树的齐心协力中就能看的出来。
盼望着这些刚栽的新绿快快长大吧!从毛爷爷时代的被动植树到如今的主动植树,教育经过了四五代人,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读书使之明理开智树道德懂规则,环保的理念也潜移默化的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这就是教化的成果吧。
或许当初的破坏是源于恐慌心理作祟吧,合作社几十年共产主义的灌输,到要享受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的时候,开始包产到户,教育和医疗都开始收费,这对最底层的农民来说就是国家式抛弃,造成了最底层农民的恐慌!这种恐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挤占公共资源,也是无可厚非吧。
但愿现在,我们广大的乡村在新一代有文化有素质的青年人的带领下,和睦友善、团结奋进、大踏步向美丽的新时代迈进吧!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看到漫山遍野的杏花烂漫时,我们都还年轻!我们的父母,都还不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