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读书笔记
尺牍(四)—再读陈寅恪《柳传》二五七、2024-10-05

尺牍(四)—再读陈寅恪《柳传》二五七、2024-10-05

作者: 老胡_8418 | 来源:发表于2024-12-10 06:15 被阅读0次
尺素  网图侵删 越王赵佗   网图侵删 苏武    网图侵删

        不得已,牧斋请出一位即与汪氏为友,复与河东君熟识,还能为自己美言之人——冯云将。先生曰:顾云美《河东君传》云“君至湖上,遂别去,宗伯使客购之乃出”,此客为何人虽不能确知,然必非然明,因是时然明已赴闽,不能负此使命。其人既非然明,而又能往松江说河东君者,则恐不外然明之挚友冯云将之流。........顾氏犹不显著其姓名,殊未知何故。

        然后先生总结曰:钱柳因缘之完成然明为最有力之人。借助解释是书信之写作时间、《尺牍》序言作者与汪氏关系以及汪氏之作用,先生笺释了此书信中关键部分“知虞山别后,已过夷门,延津之合,岂漫然耶?”其他,某试一为之。

        典故:尺素,书信。《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相存,互相问候。《文选 司马相如 长门赋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虞山,陈先生以为是牧斋,夷门,陈先生以为是汪然明。延津之合,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同“延津剑合”。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恺,本义:欢乐,和乐。竭,尽。什袭,重重包裹,谓郑重珍藏。宋 · 张守 《跋〈唐千文帖〉》:此书无一字园缺,当与夏璜赵璧,什袭珍藏。与怀俱永,心怀到永远。杂佩,《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女赠男之玉,象征爱情。阙然,若有所失的样子;缺憾的样子。《后汉书·鲁恭传》:“百姓阙然,三时不闻警跸之音,莫不怀思皇皇。”越槖,汉陆贾出使南越南越王赵佗赐给他一个袋子,内装珍奇宝物,价值千金。事见《汉书·陆贾传》。后因以“越橐”泛指贮藏珍宝的袋子。唐 杜牧 《扬州》诗之二:“蜀船紅錦重,越橐水沉堆。”应答小言,观全篇知为河东君之书信。典故不见。分,意料;料想。《汉书 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嗤弃,讥笑和鄙弃。悟,觉醒;觉悟。王充《论衡·问孔》:行事,适有卧厌不悟者,谓此为天所厌邪?此处为料想。箑,《说文》扇也。《广韵》扇之别名。扬雄《方言》: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胡注,此处当指四页纸。

        书意:(你的)书信已经收到,很是感念(你的)问候,知道(我)与钱牧斋分手后,(牧斋)拜访放过你,(对你或有所要求提出)。但是因缘之事,又岂能随随便便?此老志趣,的确如先生(你)告诉我的。你更加用心深厚的指导我,让我明白这个事情的缘由。只是惭愧我的浅薄,无以报答。只有珍藏你的这句话,在心里到永远。(先生)要去福建,听说最近就要出发,这种感情,(我)从心里能理解(并且有所感受的),我期待着(您能)携带者名姝如(鸿雁从)云中归来,或者能在虞山(为你)庆贺。这些书信,我原以为应当被你嘲笑或是丢掉了,没想到受到你的欣赏,(雕版)成册。要不是先生你的深厚用意,应当不会发生此事。只是我这里需要赠送别人,还要几册《尺牍》,如果能用快船送来,甚为感激。这倒不是看不起你的馈赠,实在是友朋要的急,谢谢。书完四页纸,觉得话还没说完。

相关文章

  • 家书杂咏 (七绝平水韵)

    从来尺牍传音讯, 电信时兴继雁鸿。 上网新奇如会晤, 儿行万里母安衷。

  • 《南渡北归》

    大约三周的时间,每天挤一点时间看一点,终看个梗概。望再读陈寅恪和梅貽琦。

  • 千篇一律的优秀VS独一无二的平庸

    1成不了陈寅恪,最好不要学他 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在被聘入清华引起很多争议,因为他没有博士学位。 陈寅恪很有...

  • 寅恪先生传之旁识二则

    近日借阅《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一册,读其中蒋天枢《陈寅恪先生传》一篇,有两点心得,略述于下: ...

  • 民国大师评传系列讲座之陈寅恪(上)

    在《辞海》里,陈寅恪家有四个人单列词条。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是清代一方大员;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是清代诗人,同光...

  • 随笔(二五七)

    在一块青石边的夹缝中长出许多青草,在青草中间有一个蚂蚁洞口,见很多个蚂蚁从洞口进进出出,忙的不亦乐乎。 这里本是住...

  • 寅恪先生传之旁识二则

    近日借阅《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一册,读其中蒋天枢《陈寅恪先生传》一篇,有两点心得,略述于下: 传中记...

  • 《我也有过小时候》亲子共读第6天p90_108

    尺牍 【拼音】: chǐ dú 【解释】: ①古代书写用的一尺长的木简: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 ②书信:亲笔尺牍...

  • 东晋 王羲之《平安帖》

    行书《平安帖》为东晋王羲之书写尺牍作品。所谓“尺牍”就是信札、书信、文辞或墨迹,为长一尺的木简,尺牍的规格...

  • 再读《张爱玲传》

    这几天又一次沉浸在张爱玲的世界里,读她和她的文章,熟悉她,了解她,感慨她。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尺牍(四)—再读陈寅恪《柳传》二五七、2024-10-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vy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