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你的内心的一切
"她怎么会变成这样!"
邻居蒋阿姨正在向我妈妈抱怨她的女儿芳芳。
芳芳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一直成绩优异,考上重本,正在上大二,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最近蒋阿姨发现芳芳开始成片挂科,不仅如此,连脾气都变暴躁了,常常和她顶嘴,说她不理解她。
"我让她吃好的穿好的,对她的学习生活尽心尽力,她还要我怎么样?!"
蒋阿姨哭诉道。
我理解蒋阿姨,也理解芳芳。
蒋阿姨是个要强的人,从小对芳芳的要求就很高,学习成绩方面自不必说,连言行举止都严格规范。蒋阿姨夫妇都是工人,家境一般,但是给芳芳的吃穿用度标准一般同学的标准要高一些,对芳芳,蒋阿姨算是倾尽所有了。芳芳也争气,成绩一直很好,也考上了重本,对外说起芳芳,蒋阿姨总是一脸自豪。
我理解蒋阿姨对芳芳的焦虑,蒋阿姨一直都很好胜,期望能出人投地,做人上人,只是,她把这种期望放在了芳芳身上。
我见过芳芳几次,一直是那么温顺乖巧,但我总能感受到她懂事乖巧下的那份压抑。我们聊过几次天,也许是因为年龄差距不大,芳芳也愿意和我多聊些心里话。有一天很晚了,我在看到芳芳在小区外徘徊,就问她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芳芳告诉我,她没有考好,感觉很愧疚,没脸回家。
我能感受到芳芳身上的压力,她身上承载着家人对她的全部期望,蒋阿姨一心扑在她身上让她感到透不过气,家人对她越上心,她越觉得愧疚,她很害怕她会让家人失望。
蒋阿姨没有意识到,她想让芳芳出人投地,一生光鲜亮丽,这些愿望,其实是她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她没有选择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欲望,而是把这种欲望强加在了芳芳身上,而芳芳的真正需求,她从来都没有去了解过。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焦虑,其实是对自己的焦虑,我们总是按自己的心理需求去要求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我们把对自己的焦虑投射在了孩子身上,不去自我成长,解决问题,而是把压力与希望转嫁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不堪重负。
2.想要做合格的父母,我们比孩子更需要成长。
最近,我被S的一口流利的英语给虐了。
要知道S当年有多恨英语,曾经发誓毕业后这辈子再也不会去碰英语。
我笑问S是什么样的诱惑让你破戒了。
S笑了笑,慢慢告诉了我缘由。
原来S的儿子也跟S一样讨厌学英语,英语成绩始终上不来,儿子甚至已经出现了厌学情绪。为此S十分焦虑,想尽各种方法督促儿子学英语,可是收获甚微。
有一次S的儿子实在不愿意学。情绪上来了,对着S吼道:"你的英语不也照样很差么!"
S听后,并没有责怪儿子,他沉默了两天。
后来S再也没有守着儿子学英语了,他自己买了一大堆英语参考书,硬着头皮从音标开始慢慢学英语,这个曾经"残害他幼小心灵"的英语。
在S的带动下,S的儿子慢慢开始接受英语,后来渐渐地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他俩有时候还一起打赌,看谁能最快掌握某个知识点。
S的英语就是这样学好的,S儿子的英语成绩也不再让他焦虑。因为英语口语好,S的职业生涯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S说以前逃避过很多问题,以为这辈子都可以躲过。曾经他以为可以这样偷懒一辈子。
直到这件事,他才发现,为人父母是没法偷懒的。
你的处世态度,决定着你的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你的思维方式,知识见解,也影响着孩子的见识。
孩子的教育,其实拼的是父母自身的功底。
S说,他很感谢他的孩子助他解决了人生的一大难题,也让他明白,父母也是需要成长的。
3.为人父母,是一个终生课题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是伊坂幸太郎的名言,的确。为人父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很轻易就可以做到;为人父母,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它肩负着一个生命的重托。
大多数人,结了婚之后,都是自然而然地做了父母,之后一切顺其自然。很少有人将为人父母作为终身课题。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生活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偷懒,不去理会这些难题,过自己的安逸日子。但是孩子的到来,这些问题总会避无可避,如果我们放弃成长,那么这些问题就会抛给孩子,孩子身上就会负担着两个人的成长问题,天长日久,一定会出现问题。
我们与其总是焦虑孩子,不如把视线投往自身。当我们不再以孩子为焦点,而是选择与孩子共同成长时,遇到问题,我们就不会总是焦虑,将问题与压力全部抛给孩子,孩子也能得到自我发展的空间。
所以,为人父母,想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成为孩子人生的灯塔,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学习新知识,与孩子一起成长,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成长陪伴成长,如此,我们才能带给孩子更广阔的天地。
而这,是一场终身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