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国风流陕西省人物
萧红:只为爱和自由,从异乡到异乡

萧红:只为爱和自由,从异乡到异乡

作者: 爱码爱自由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4:49 被阅读778次
                晚来偏无事
                坐看天边红
                红照伊人处
                我思伊人心
                有如天边红
                      ——萧红

    电影《萧红》是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拍摄,由霍建起执导,该影片属于剧情+传记片。

    和同一题材的《黄金时代》相比,《萧红》毫不逊色,虽然《黄金时代》的导演是许鞍华,虽然它得了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萧红》的光荣不是因为比较,而是它本身的光芒,没有其他星星辉映,它照样璀璨。

    影片以女作家萧红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她的爱情和创作、隐忍和抗争,影片结构紧凑、叙事流畅、台词精彩。

    1、一九四一年,战火纷飞的香港

    骆宾基照顾沉湎于病榻的萧红,而她的丈夫端木蕻良却不知去向,萧红情绪低落,“骆宾基,你怎么还没走呢?”骆宾基答:我答应端木先生照顾您,等他回来。萧红说:他不会回来了,行李拿走了,告别的话也说过了。不应该由你来照顾我。骆宾基说:能照顾您是我的荣幸,因为我崇拜您,因为您的作品而崇拜您,您的文字开阔、浩荡、舒缓,流动着无尽的忧伤,书中的人物和久违的北方……

    在这样美好的氛围里,萧红的心情像睡着的大海,平静而温柔。

    “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


    因为逃婚,我不到二十岁就离开了家;丁玲、白薇、谢冰莹也是因为逃婚离家出走的:那是一个盛产娜拉的时代。

    2、十七岁的萧红,呼兰

    在那个时代的呼兰,即便是小康之家的女孩子也念不了多少书,小学毕业的萧红,为了上中学,和父亲闹得死去活来,终于如愿到哈尔滨上了中学。她最牵挂的祖父,在她未毕业就去世了,萧红从哈尔滨奔丧回家,等办完丧事,情况突变,“没有祖父的家,是个非常不冷陌生的家,我九岁时母亲去世,家里除了祖父,没人对我好。为了逼我成亲,他们不让我再回哈尔滨,学业也中断了,父亲是个强硬的人,不幸的是,他把强硬传给了我。”

    萧红想继续上学,不想结婚,她觉得一旦结了婚就啥也别想了(人生没希望了),更不想和那个家里给找的对象汪恩甲结婚。

    “那个姓汪的油腔滑调,还抽大烟”萧红说,“跟谁过不是过呀”继母说,“跟谁不跟谁,一辈子跟一辈子大不一样”萧红这样怼回去。

    3、一九三一年初,北平。

    萧红和上大学的表哥到了北平,进了师大女附中,花他家里给的钱,后来表哥家里知道了,逼他回去,他一走,萧红就山穷水尽了。“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了堕落或者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

    正在此时,那个汪恩甲扔了差事,来北平找萧红,这让萧红意外之余,还有些感动,或者说,接受他的帮助比接受别人的接济更平等更体面一些。

    当然,帮助是有代价的,萧红跟了那人,条件是他让萧红继续念书,汪恩甲的到来是及时雨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饮鸩止渴,无论怎样,这都是萧红的劫数,她别无选择。

    有了汪恩甲的资助,萧红不再饥寒交迫了,北平的冬天好像也不那么冷了,但是她心里觉得委屈,因为生活和学业所迫和不喜欢的男人同居,但是她没办法,梦是好的,如果生活不容许做梦,则钱是重要的。

    不久,姓汪的钱花光了,萧红书也读不成了,迫不得已,萧红和他一起回到哈尔滨,双方家长早已解除了婚约,和他们也翻了脸,他俩有家不能回,只好住在一家旅馆里,老板是汪恩甲父亲的朋友,一住就是大半年。汪恩甲以回家取钱为名,将怀有身孕的萧红抛弃了。萧红陷入了更为幽深凶险的困境。


    香港:病榻上的萧红被屋外隆隆的炮声惊喜,走到镜子前,看到自己苍白憔悴的脸,不禁又回忆起刚到香港时的情景,香港文化圈热情接纳、自己的意气风发。好在还有骆宾基一直细心地照顾着萧红。

    “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愿意帮助,是很幸运的事情。”萧红说。

    “你在最绝望的时候遇到了萧军?”骆宾基问道。

    4、哈尔滨,萧军

    国际协报报社

    编辑甲:我还没见过哪个女学生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编辑乙:咱们应该帮助她。

    萧军: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而且点滴的帮助什么也改变不了。


    5、东兴顺旅馆

    请问你是张乃莹女士吗?我是国际协报的记者,裴先生派我来给你送书。

    进来坐吧,房间里有点乱。

    不用了,如果没别的事情,我先告辞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就给报社打电话找我。

    他要转身离去,她忙又问了句:先生怎么称呼?

    大家都叫我三郎。

    我在报纸上读过您的作品,能不能坐下说说话?

    我没有选择,我太冷太饿太孤独了(萧红)
    我能够理解,因为我也吃过苦(萧军)
    早知道如此下场,我何必抗争何必出走。(萧红)
    你很勇敢,你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萧军)
    你真是这么想的?(萧红)
    相信我。(萧军)
    那你呢?说说你自己。(萧红)
    我是名军人,十八岁当了骑兵,二十岁进了东北陆军讲武堂,是个报国无门的军人,写文章只为了暂时的糊口。(萧军)

    我一直以为办报纸的都是油头粉面的文人,没想到你竟文武双全朴素坦诚,我们一见如故。——萧红坦陈她对萧军的第一印象;萧军也对自己的感受不加掩饰:只听说东兴顺旅馆困了一个女学生,没想到是个美丽的才女。你是我见过的女人中,最有才华的。

    “如果这次我不死,我会永远记得你今天的这句话”(萧红)

    你不会死的,因为你遇到了我,我不会让你死的,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萧军)

    从天而降的萧军,给我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还让我获得了梦幻般的爱情,我曾经为之舍生忘死遍寻不到众叛亲离,他虽然也很穷,但一点也不悲观。(萧红)

    我爱上她了,她身上有种气息,文艺的倔强的寂寞的,还有她的语言和那近乎疯狂的神态。(萧军)

    但是爱情解决不了萧红在旅馆里的巨额欠款,正在萧军为此一筹莫展之际,上帝来了。

    多年不遇的一场大雨,使哈尔滨变成了一片汪洋,旅店老板逃走了,萧红得以顺利脱身,与萧军一起远走高飞了。

    萧军供职的国际协报解散了,萧军失业了,二萧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我那时候最憎恨的就是每天早晨,挂在别的客房门上的列巴圈,新鲜面包的香味,让饥饿的人想去做贼,但内心又感到羞耻,我经常在两者的撕扯中挣扎,孤独中好像站在无人的山顶,我清楚地记得,每家楼顶上的白霜,还有玻璃窗上流淌着的一条一条的泪水,有时候走在街上,听到妓女们的欢笑,我都会羡慕她们。
                                      ——萧红

    “乃莹!乃莹!”有一天,萧军兴冲冲地跑进房间兴奋地对萧红说:“我找到工作了,家教,管吃管住。”

    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
                                    ——萧红

    在此期间,萧红写了第一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她写作,无论是痛苦还是忧伤,贫困还是战争,甚至死亡,那个叫张乃莹的女孩子开始向女作家萧红一步步迈近。


    萧军做家教的那家有姐弟二人,弟弟还小,跟着萧军学武术,姐姐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和二萧年龄相仿,对二萧的舞文弄墨、参加画展、排戏、出书很是羡慕,这些都是萧军告诉她的,这引起了萧红的不快。

    在排练哈姆雷特时,二萧借戏抒情。

    萧红:你就像哈姆雷特那样强势
    萧军:我才不像他那样拐弯抹角,我的法则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我倒觉得你挺像奥菲莉亚的,美丽而脆弱。

    与此同时,二萧的合著《跋涉》也付梓出版了,“无论如何,那都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无奈的是每道阳光下面都有阴影,萧军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他很讨女人喜欢,也很喜欢女人,萧红隐约感觉到萧军和他学生的姐姐之间也正在发生着什么,萧红不愿面对,但内心深处开始积聚忧伤。


    聪明的艄公不和坏天气赌气:哈尔滨的政治形势日益严峻,进步人士有的被抓有的外逃,二萧也被迫离开刚刚落成的家园来到青岛后又来到上海,因为在上海的鲁迅先生想见见我们。

    在见到鲁迅先生以后,二萧的书相继出版,生活也有所改善,于鲁迅先生日渐亲密。

    6、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

    有一天,萧红从外面回来,看到萧军正在给一个女人擦眼泪,原来是那个学生的姐姐也来上海了,她结了婚,生了孩子,丈夫给日本人做事,白天在外面受了气,晚上回来就打老婆,她实在受不了了,带着孩子来上海投奔姑姑。

    萧红的《生死场》作为奴隶丛书的第三部出版了,“这是上海文坛的一件大事”(鲁迅语),但这并不没有让萧红从痛苦和忧伤中走出来,因为萧军又在和那个女人来往,“我们俩总是这样,穷困时走在一起,生活少有改善,感情就出现问题。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身上连一分钱也没有,再破旧的衣服也觉得好看,因为他眼中有无言的赞美。”

    许广平:你应该走出他的目光,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

    生花妙笔可以写下千古文章,却无法疗救深陷爱情的忧伤。

    萧红:这补丁打得真好,我一直想帮你缝,忙的没时间。
    萧军:有空人总是有的,而且也愿意帮忙。
    萧红:你一出去一整天,也是去帮别人的忙吧
    萧军:我这人你是了解的,谁的忙都愿意帮
    萧红:你伤害了我,怎么还这么理直气壮
    萧军:不就是一个补丁吗?你要帮人补衣服,我也不会介意的。
    萧红:那情诗呢?你写给谁的?还有脸拿出去发表
    萧军:情诗有可能是为一个人写的,但写出来之后就是千万人的。
    萧红忍无可忍了,三下两下把那件可恶的衬衫撕成了碎片,萧军被迫妥协:我和她们只是逢场作戏,和你才是患难夫妻,二萧是不可能分开的。
    萧红:你不珍惜,早晚会失去。

    萧红一度很怜悯她笔下的人物,现在她觉得自己比他们还可怜。

    鲁迅先生劝慰她:你对感情太过投入,性子又偏倔强。

    萧红还是放不下,说道:我不知道遇到萧军是我的幸运还是我的不幸,喜欢他却不能拥有他,恨他却又离不开他。

    一九三六年七月,萧红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是为了躲避眼前和萧军的烦恼。她在日本期间住在阿虚的家里,阿虚是二萧朋友的妻子,那段日子萧红非常寂寞,很想念萧军,也经常向阿虚倾诉。

    萧军永远不会说“别生气了”,只会说“不许生气”。
    萧军永远不会说“对不起我错了”,只会说“你要尽快忘记别人的不好”。
    萧军永远不会说“别离开我”,只会说“没有萧军你会难过的。”
    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会淋湿你
    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
    转眼就成为灰烬
    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后来阿虚回国了,再后来萧红也回来了,在迎接萧红的人中,有萧军,有阿虚,还有一个年轻人,他叫端木蕻良,是萧红的粉丝。

    鲁迅先生去世时萧红正在日本,回到上海后面对鲁迅的遗照,萧红心里非常愧疚,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每时每刻都陪伴着他,然而,萧红目前的状况一定让先生失望了,回到萧军身边,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萧红再一次陷入深深地苦闷中。

    萧红:这就是你信里说的重新开始,怎么重新开始?
    萧军:我已经和她分手了,我和她说你要回来,而我是要和你生活在一起的。
    萧红:我走了那么远的路,为什么回来之后还是老样子。
    萧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遇到的女人,总是那么孤单那么需要爱。而我的个性,是不愿意让别人失望的。
    萧红:我是不是不该回来
    萧军:你回来也可以,离开也可以。我是永远向你妥协的。

    有一天,萧红接到了一封信,是阿虚写来的:我近来心情很糟,您能不能来妇产医院看看我?

    到了医院,萧红得知,萧军出轨的对象正是她的朋友阿虚。阿虚怯怯地向萧红解释:回到上海后,特别想见见你说的三郎。他说,他也很孤独。

    萧军也来了医院,训斥阿虚把事情告诉萧红,萧红为阿虚抱打不平:“你不能这么对她”。

    7、一九三七年,山西,分离

    八一三之后,二萧、端木来到了山西,颠沛流离中萧红怀了萧军的孩子,当时条件艰苦,她们三人相互照应,成了很好的朋友。

    萧红想去武汉,萧军想去延安,

    我爱上别人了
    他不适合你
    他能给我你给不了的“疼爱、理解、注视、专一、轻声说话。”

    一九三八年萧红和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一九四一年一月,萧红和端木蕻良逃亡到了香港,萧红以为可以与之相伴今生了,可安顿下来没多久,她就生病了,炮声一响,端木蕻良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直在萧红身边的是年轻作家骆宾基,照顾她的生活,接待探视者和来访的媒体。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上午11时,萧红在法国医院设在圣士提反女校的临时救护站弃世,享年三十一岁。

    在梦中长大的孩子都是极端孤单的
    她在写作中寻找她的故乡、亲人
    寻找穷人妇女和儿童
    她在书写中静静地呼吸
    燃烧起来
    记忆之火如此温暖
    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
    在这充满暴力的奴役与欺侮的社会中
    从异乡到异乡
    从异乡到异乡
                  ——骆宾基评价萧红

    萧红作为知识女性,深受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拒绝被安排被摆布的人生,为了爱,为了自由,以生命为经,以一生为纬,从异乡到异乡,最终命殒香江,萧红是不幸的,一生颠沛流离,要么面对生存的威压,要么面对情感的折磨,萧红又是幸运的,她爱过,努力为自己活过,她还有一支笔,揭示社会的病苦和人生的悲凉,让善良的人叹息,令勇敢者扼腕,无论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她的文字,不废江河万古流。

    电影《萧红》完整勾画了萧红一生的轨迹,学生时代的萧红深受易普生的《玩偶之家》的影响,像剧中的女主角娜拉一样,勇敢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后来的种种困境中,萧红始终是清醒的,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抗争和妥协,也知道自己的啼笑因缘,这就是高贵的人生。因为不觉悟的逆来顺受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姐妹篇】生花妙笔几番情伤,萧萧红叶终殒香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萧红:只为爱和自由,从异乡到异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lz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