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舒明月老师的说的话,好文笔是读出来的。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来写不出文字是没有好好阅读的缘故。
说来脸红,花甲之年了,没正经阅读过二十本小说,却喜欢上舞文的游戏。说到底,何苦呢,退休老人应该跳跳广场舞,搓搓麻将,三、五人一起喝喝茶,过着颐养天年的日子。这或许应验了舒老师总结出人的心理现象,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是每个人心底根深蒂固的渴求,它一点也不亚于对食物和色的追逐。口头表达有局限之外,要是能够轻松驾驭文字,精确传神的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思,那自然是极好的。相反,有苦乐而难诉诸文字,心中欢腾喧嚣笔下却一片死寂,该有多么的憋屈。
我常常处于写字与现实的矛盾纠结中,想写,写不出来,想写出自己满意的文字,更是难上加难。
半年以来,简书上写字近八万,写字能力不仅没有提高,而且每况愈下。倒怀疑上首页的那篇《冬日语意|温哥华鹿湖散步随感》,是我写的吗?我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时时怀疑自己是脑萎缩患者,或大量记忆脑细胞死亡。
不可否认记忆力衰退的自然规律,但不能成为写文搁浅的理由。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储藏量无限,一部分脑细胞死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脑细胞,大脑越用越灵光。
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文字,归结于不阅读,理由冠冕堂皇,准保正确,原来是“不阅读”这个罪魁祸首在作怪。一气之下,我直入新华书店,买回了余华的《活着》,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汪曾祺散文精选》……等。
趁热打铁,一鼓作气读完《活着》小说,自然是走马观花似阅读,印象最深的作者自序中几句话。
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内心让他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人的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字由心生,文如其人。撇开《活着》小说情节。著名作家撰写的、吸引读者眼球的作品,并非因华丽的词藻装饰,错踪离奇的情节。而是作品的内容戳动了读者的内心,产生了感应、共鸣的作用,离不了真诚的情感,善良的人品,美好的意境。
所以,闲暇时间,静心端坐读几本书,不单是为了写字。一个人的一生,只经历自己拥有的酸甜苦辣,或亲自闻知一些自身以外的经验,这远远不够。
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感受不同的人生轨迹,获得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不仅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感化心灵,陶冶情操。
读书的方式有待改进,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要免去以往囫囵吞枣的毛病,好的作品,力求精读,做笔记。
读写结合,不急,慢慢来。有人说没写到五十万字,别谈写作。早着呢,我还不到八万字,我愿意一直走在小白的路上,三年,五年……。
网友评论
非常感谢您经常看我的文章。不必点赞,留言就好
我也写了不到八万字…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