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族乐器小传连载小说艺术之家
乐器小传之钟:已经消亡的古董

乐器小传之钟:已经消亡的古董

作者: 芊语芊寻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11:31 被阅读294次

    中国的民族乐器各式各样、种类繁多,且不说各少数民族的稀有品种,饶是广泛流传的主流乐器,就足够五彩斑斓的了。

    这其中,有我大汉民族嫡出乐器,千百年延绵不绝的;亦有外族传入,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的;更有曾经繁盛一时,却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

    譬如这篇小传要写的钟。

    -1-

    钟这件打击乐器呢,音乐之外的意义太强,以至于音乐性常常退居成了次要的位置。

    首先,它的制作材料从陶土到青铜的演变,被认定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其次,它的形态,体积从小到大,从单个到成套出现,一套中的个数从少到多,装饰图案从简到繁,象征了制造工艺的兴盛和繁荣。

    例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距今约2500年,一套就有足足64件。在编钟之上,更刻有曾、周、楚、晋等国的律制,处处彰显着贵族气息。

    还有,在钟这件乐器盛行的年代中,它是先被当作礼器,再被当作乐器。这样的顺序,便是礼乐文明的代表。而后来的礼崩、乐坏,也是与礼先乐后的固定顺序遥相呼应的。

    最后,才可以谈论它的音乐性。钟的声音很有亲和力,尤其是能够营造一种肃穆的气氛,让听者心生敬畏,人们往往以金石之音来形容它的音响效果。

    也恰是因为声音的亲和,所以钟常常与不同乐器组合在一起演奏,譬如钟磬、钟鼓等等。而钟在合奏中,一般充当着指挥的统领作用,《礼记•乐记》中记载,“钟声铿,铿以立号”。

    诺大的一件青铜钟,仅能演奏一个音,用现在的话讲叫性价比太低。在编钟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们也慢慢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研究一钟双音。

    熟悉音乐的朋友一定知道,两个音在一起发声,一定讲究个和谐,也就是专业术语中的音程关系。

    编钟的双音关系,通常是以二度和三度居多,譬如曾侯乙编钟,即是三度音程关系,用唱名来讲,可以理解为哆和咪。

    -2-

    对于任何一件物品来说,便携都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优势。

    乐器也不例外。像笛子啊、箫啊,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于江湖之上,与它的便携直接相关。

    要说到便携性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反例了。

    你想,青铜器啊,好大一件啊,很沉的!所以带来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不便携。

    钟身为礼器,仪式上是最重要的用途之一。但是你细想,什么时候会有仪式?通常来说,就是皇上出个门啊、狩个猎啊,打个仗啊,祭个祀啊,庆个典啊什么的。

    祭祀、庆典这类的还好,毕竟要展现皇家风范,阵仗大一点就大一点了,该抬着的抬着就是了。可是出门就不一样了,毕竟行装都是从简的,所以钟这乐器就不好带。

    可是钟在演奏中是有指挥作用的,不带它谁指挥呢?

    秦汉时期,乐府的确立使得鼓的地位逐渐提升。由此,鼓开始逐渐取代钟成为了合奏中的指挥。再加上一些小巧的吹管乐器,所以皇家慢慢倾向于用鼓吹乐队来渲染仪式的气氛。

    指挥的角色被鼓抢走了,这下就不太好玩了。由此可见,不便携成为了钟这项乐器最致命的缺点。

    还有一点,不便于制造。青铜钟这样的制造工艺,民间是望尘莫及的。所以导致了这件乐器大多用于宫廷演奏,不具备在民间流传的根本条件。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繁荣时期,很多乐器都在这时候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钟则恰恰相反,官方不曾想过为钟做如何的改良和调整,使得它逐渐受到了冷落。惟有在一些皇家仪式或宗教场所之中,依然占有一席之位。

    张继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民间的百姓看不到皇家的宫廷仪式,寺庙则成了听到钟声的常见地方。

    还有李商隐的“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钟在此时已成为了报时之用的设备,而非一种乐器了。

    就这样,作为乐器的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3-

    在乐器小传连载中,我们也曾总结过某种乐器兴盛的缘由。如今再来看钟衰败的根源,才更清晰地悟透了那个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凡兴盛的乐器,一定是建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的。

    首先是具备流传的基本条件,民间可以制造,便携等等。之后是要能扎根于群众阶层,譬如与民间仪式,或者戏曲等融合。只有和群众打成了一片,才有可能流传千古。

    而衰败的乐器,例如本文的钟,不便携也好,不便制造也罢,从根源上讲都是切断了链接群众阶层的可能。

    还有古琴,虽是大汉民族的嫡出乐器,可是因为与文人阶层共生感太强,接不到群众的地气儿,所以如今多少让人有些前朝遗老的颓败之感。

    从这个角度来讲,专业领域的探究固然值得钻研,但乐器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同样不弱丝毫。甚至可以说,是关乎乐器生死存亡的大事。

    我在乐器小传唢呐篇中曾说,民族音乐是门旧手艺,想要守得住旧,就得创得了新。

    那么如何来创?我想这一篇的总结可能会是个方向,即与群众做尽可能广泛的链接。

    我们看《百鸟朝凤》中的老唢呐匠们,总有一种日落西山的无力和悲凉,透过镜头直渗到我们的心上。

    可是那些如今已经消亡的古老乐器们,钟也好,瑟也罢,它们曾经的演奏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一切只会更惨痛,因为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尽头。

    倘若我们不引以为戒,下一个消亡的很可能就是我们。

    所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呐。


    如果你相中了我的文章,可以联系我的大军师扣舷哟,嘿嘿,祝你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末晓:编钟有没有著名的音乐,想听听
      • 壹默了然:这个如今也只能在影视剧中看到了
        芊语芊寻:@壹默了然 是哒:blush:
      • 梅岭之珠:去大钟寺参观的时候对钟的认识都不如你这篇文章讲的清楚,只看到实物,没赶上编钟表演。
        芊语芊寻:@梅岭之珠 嘿嘿嘿,下次可以去看看:blush:
      • 影子影:打开看见图片就知道你今天要讲编钟。关于编钟好多都是在历史书上知晓的。
        芊语芊寻:@影子影 嘿嘿,是吧。可不是,已成过眼云烟啦
      • 枫小凌:我记得芈月传里芈姝的陪嫁就有钟呢,这可是有身份地位的象征:relieved:
        枫小凌:@芊语芊寻 噗哈哈哈哈
        芊语芊寻:@枫小凌 是啊,嘻嘻:blush:看来芈月传对乐器普及功不可没呀: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音乐铃兰:影响力和地位是不可憾动的。
      • 音乐铃兰:经典乐器终究是经典乐器。辛苦。
        芊语芊寻:@音乐铃兰 没错,谢谢哈
      • 尘世天下:编钟都是在博物馆看到了
        芊语芊寻:@尘世天下 是呀:blush:
      • 恺然:我去过湖北博物馆看过曾侯乙编钟,好大,好壮观
        芊语芊寻:@恺然 是啊,不过有报道,后来又挖出来一个比这个还早500年的编钟
        恺然: @芊语芊寻确是不好搬, 这个是一群人一起演奏的,
        芊语芊寻:@恺然 是吧,忒沉,多不好搬: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本文标题:乐器小传之钟:已经消亡的古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hws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