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日子,赶集上店,买菜做饭,洗衣扫除,事情还真不少。
先生喜欢买菜和做菜,他退休这几年,我逐渐把这两项工作移交给了他。
虽然这两项工作听起来很艰巨,也很重要,但正象作家王安忆所说,家务中除了有题目的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没有题目,细碎之极的事情,这一切,全靠家庭成员的自觉性,也可称为眼里有活。
眼里有活的人,总有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情。
先生恰巧是眼里没活的人,所以把买菜做菜的工作交给他,还有我另外的考量。
一是,这两件事情属于固定式,不需要特别的去发现。
二是,两个退休在家的老者,饮食需要清淡,一日三餐,又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花钱的地方有限,把这有限的机会,交给先生,让他经常过一把花钱的瘾,是他很乐意为之的事情。
先生喜欢花钱,尤其喜欢买吃的东西。每去超市,别管需不需要,也别管家里还有没有库存,指定一买一大堆。
我们俩都不能吃糖,却也架不住老先生常常买回来含糖高的水果。理由是,看这水果的品相,实在太诱人了。
一句话,这花钱是买的心情,食品只是赠品。
这毛病还不能多说,一说,他还就上火。说什么,你又不买,一买你就嫌多,也没见你少吃?
这直接就是偷概念的节奏,还真不能给他较真,老俩口过日子,心情最重要。买就买吧,也不是什么大的花销,只要心情好,就值得。
先生每次买菜回来,往那一撂,剩下的事情,就都是我的管辖范围了。
就象他做菜,跟大厨一级的排场,只管做,不管收拾,剩下的事情,都是我这个助理份内的工作。
我要一样一样的重新归纳,把蔬菜水果的塑料代换下,用布代或纸袋收纳,因为放入冰箱后,长期在塑料袋里,不透气,储存的时间就会缩短,菜的质量就会打折。
还有豆制品,小杂粮,都有专门的存放器皿,一样样的收纳归置,用的时候也方便。
所以我们家的冰箱隔三差五的就得清理,一是为了卫生,二是经常巴拉巴拉,免得忘记吃。
就这样采用近乎强迫的模式,还是免不了经常有食品坏掉。
说到底,还是战斗力低下,吃不了多少东西。但先生买食物的标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家里人多,战斗力旺盛的时期。
今天上午先生又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是骑自行车去的,直买到把车筐装满,又把后车座放得滴里当啷的,才心满志得的回来。
真真是不虚此行。
要说这二三线城市的物价,真是便宜嗳!先生买了蔬菜水果豆制品共十多个品种,其中还有价格较高的一斤蓝莓、花甜瓜,总价才消费了81元,三斤黄瓜5元,茄子、西红柿也就两元多一点。结合这次上海义情购物困难的现实,不禁感慨,小地方自有小地方的好,幸福指数也不比别处低。
瞧这一大堆吃的,瞬间就把冰箱填满了,再加上院子里还在生长着的各种叶菜,至少一个星期都不要买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