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真文化
读知彌 | 拉风箱的夏天

读知彌 | 拉风箱的夏天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03:01 被阅读0次

万家灯火,是有两种的,一种是城市的,一种是乡村的。对此,我是都有深切经历的——小的时候,是喜欢在故乡的万家灯火中游戏;年纪大了,是在城里的万家灯火之夜静思。

但还有第三种,我格外喜爱,这就是知彌先生的画作《万家灯火》。所以,我在阅读欣赏后写下了自己的随感文字:无论城乡,灯火日益璀璨,但灶火却日渐消失了……画作的意象,让我亲切爱恋!

当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良志先生曾指出:“最高的巧是拙。”“真实的世界是对幻象的超越。”我以为,知彌先生的画作《万家灯火》是完全实现了这样的美学与艺术观的,且独有一哲学美学的大境界在其中。

当面对这幅画作时,我辈一代人,只要有过农家生活的生命历程,谁人不会影视般地忆起那当年的历历生活场景?我是想到了拉风箱的夏天

我的故家是在保定府的西北方的一个半山村,坐北朝南是全村各个院落房屋的基本建制,但也有坐西面东的,均为朝阳采光采暖,屋顶都是尖山石板鱼鳞状,大多也都是三间正房,两边各有或无稍间。正房进门即灶间,左右为卧室。卧室的炕是在朝阳一面,炕是土坯垒制的,中有烟道与灶间的灶台相通通,烧火做饭则炕热,冬天则是炕台中央前部生一煤炉,如此则冬天屋暖炕热,夏天呢?显然是不可取的。故而,各家均在院中房荫或树荫下另垒一灶台拉风箱做饭。所以,一到夏天,只要在早中晚饭时间走在街道上,炊烟中总是混着饭菜香味飘逸,是为一种独特风情。

那时的我们一代人,都在十一、二岁,下午放学后帮着家里大人拉风箱烧火做饭是必须的功课,若是晚饭为捞凉面,那就干得更有劲头了——大槐树下,晚风习习,再吃上两三碗凉面,那是最为幸福惬意的了!当然,吃小米凉饭、凉粉,也是很带劲的。

记得前年夏天,我和发小两人开车回到故乡老家,专门去发小的二姐家吃了一顿拉风箱烧火做的熬凉粉,真是痛快淋漓地享受了一次绝对的乡土味道。

但也见到,乡亲们都用液化气、电炉子了,灶台灶火多是不存在了,尖山顶老房子也多是被改建为平顶的阔宅子了。所以,我就想:城市化发展,不只是城市多了,而是更多的古老美丽乡村城市生活化了。这就是社会学原理中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概念在我乡的具象吧!


相关文章

  • 读知彌 | 拉风箱的夏天

    万家灯火,是有两种的,一种是城市的,一种是乡村的。对此,我是都有深切经历的——小的时候,是喜欢在故乡的万家灯火中游...

  • 读知彌 | “吃了么?”

    面对知彌先生这幅画作《饿了么》,我就来写一篇《“吃了么?”》。 “饿了么?”除非特殊生活状态下还会互问,温饱富裕后...

  • 读知彌 | 魂牵梦绕的具象

    如果给魂牵梦绕一个具象,在我,那就是炊烟了。我想,与我同一年代的60后也是“同一律”而不会反对的。 现在,居城池楼...

  • 读知彌 | 自带的干粮

    炊烟,最是故乡图景中的典型形象。让人忆想绵绵。 故乡的炊烟中,定会有烙饼的味道。让人回味念念。 所以,我认为知彌先...

  • 读知彌 | 知心的“画”

    《趁热》这幅画作,是让我想起很多的…… 童年时,回到奶奶家,吃饭时,奶奶总是说:“趁热吃!”大伯也是这句话:“趁热...

  • 读知彌 | “神笔”与“心曲”

    “一直想要一支‘神笔’。画什么,什么就能成真。” “只不过,倘若真有这么一支神笔——我大概还是最想让心电图,重新再...

  • 读知彌 | 不再旁骛其他?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宅”在家中,“心慧者安”了么?学会了没有“心慧者安”? 这是我今天再读再思知...

  • 读知彌 | 虚心,不大容易

    纳凉取暖,在“人间事”中,都是季节性的为大。今天如此,过去亦如此。 知彌先生绘著《虚室》,即取意象于冬季的采暖物—...

  • 读知彌 | 深切情思的追忆

    《桃李不言》是为知彌先生“父子之情”的第四幅绘作,也是《我的父亲母亲》这一篇章和整个《君自故乡来》一书的最后一幅作...

  • 读知彌 | 那时的乡间庙会

    知彌先生这幅画作《不甜不要钱》,让我忆起了青少年时代的许多,“冰棍箱”中可谓有我“记忆的百宝”。 首先是徐水县城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知彌 | 拉风箱的夏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xz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