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彌先生这幅画作《不甜不要钱》,让我忆起了青少年时代的许多,“冰棍箱”中可谓有我“记忆的百宝”。
首先是徐水县城关镇。那是外祖母家的所在地。我童年、少年的吃冰棍,在那里是最多的,至今在味觉中,还是那时吃的冰棍最好吃。不过,那叫卖声是“冰——棍!牛奶冰——棍!”两个喊声为一次节奏,间隔五六步,或十来步后,再两个喊声一个节奏,不烦人却感到亲切,也没有“不甜不要钱”的承诺,牛奶冰棍那有不甜不好吃的?卖冰棍的都是手提一支或两支冰棍壶在县城的主街叫卖,尤其一见那冰棍壶的高品质,就可知牛奶冰棍品优之相了,因而也少有串小街小巷叫卖的。那五分钱一支的牛奶冰棍,只要吃上一支,是足够童年、少年们幸福一天的!我夏天到姥姥家去,最期待、最幸福的就是这徐水县城的牛奶冰棍了。如果是一边吃牛奶冰棍,一边看小人书,那就是最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了。
在买冰棍和买小人书上,姥姥对我是从来不吝啬的,隔上三五天就给我一两毛钱,让我买冰棍。但是,我总把买小人书排在第一位,童年、少年时代积累的近百本小人书,大都是这样得来的。后来,这些小人书就储藏在一支瓦罐中,穷么,没有书箱书柜只能这样。再后来,故家老屋翻盖时,这些带有牛奶冰棍味道的小人书就都散失了,一本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小人书都没有保存下来。
今天,凡到景区旅游,只要发现有出售小人书的摊点,见到少年时可心的小人书,还是要补买回来的,当然,若有卖“老冰棍”的,则是一起拿下而享受,一如童年、少年岁月的作为。
“桃花开,杏花落,三月二十八的下子口庙。”
这是我少年时所熟知的,在故乡一带流传的童谣和民谣。今天,查看日历,再有两周时间就到那庙会的日子了。但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不知庙会还能如早年岁月的热闹喜庆否。
那时的庙会上,“不甜不要钱”的叫卖声是很响亮的,是为两者:冰糖水,不甜不要钱!冰棍,不甜不要钱!
先说这庙会上的冰糖水。最是吸引小孩子和少年们。为什么呢?一张桌子上,前面摆上五六个玻璃水杯,水杯中盛有彩色的冰糖水,并用方块玻璃盖上,旁边有带指针和标有0—9的数码转盘,交上2分钱给卖主,然后拨转转盘,指针停在哪个数码上就可以喝几杯冰糖水。这实际是转盘赌的售卖方式,但却让人们,特别是让小孩们开心得不得了——冰糖水也解馋了,快乐庙会也逛了。
再说庙会上的冰棍。那是真真的冰棍!有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等等,且多是加长的痩细长方形或圆柱形,就是井水、糖精和色素的配合而冻制,和冰糖水的“技术”一样,相比牛奶冰棍,那质地是再朴素不过了,但对于乡间的孩子们,却是庙会上的最甜蜜!我那时也是吃了不少的,至今,到超市或景区买冰棍时,还要专门寻觅这一口,算作是对少年时庙会滋味的一种回味吧!
刚参加工作时,单位自己就有冰棍作坊,夏天时作为福利还给员工发冰棍票,随时自由领取,真是把童年、少年时“欠帐”的冰棍都给吃回来了!一次吃上两三支是常有的事,全凭那时的胃口“正年轻”。夏季在野外施工作业时,单位还派值班车专门把冰棍送到施工现场,让员工避暑解渴。这就有一个故事不能不讲了——一位同队的员工在施工现场吃冰棍吃多了,浑身发冷,只好躺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好笑,有趣吧!
春天来了!我最记忆那乡间的庙会,它是农人们春天最喜兴的节日,也承载了我少年岁月最多的美好。
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在这个夏天,牛奶冰棍要吃的,真真的“老冰棍”也要回味的,“哈根达斯”也要奢侈一下,富裕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