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写作技巧思考
《好中文的样子》第六课:跟圣经学写作(节选)

《好中文的样子》第六课:跟圣经学写作(节选)

作者: 王佩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23:52 被阅读1428次

《好中文的样子》第六课:跟圣经学写作

一、圣经与我

我出生在山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农村,我们家也不是什么世家,祖祖辈辈务农。我从小最大的苦恼是无书可读,所以,也没有机会接触《圣经》。

第一次接触《圣经》是在大学的时候,在一群来自东南亚的留学生那里,第一次得到一本竖排版的《新旧约圣经》。读了一些,不是很理解,但是觉得很新奇。我真正开始细读《圣经》是在1990年代,我系统地阅读了《圣经》和一系列当时通过外教搞到的神学、布道书籍。算是对圣经刚刚入门。

如果一本书跟个人的经历没有关系,这本书就没有什么意义。《圣经》对于我,不仅是一本智慧之书,语文之书,而且是一部生命之书。

近年来,我较为系统地进行《圣经》中译本的收集与研究工作,除了和合本之外,还在读天主教的思高本,吕振中译本,现代汉语译本,冯象一本,新汉语译本,以及两个早期的文言文译本(王韬《委办本》,浅文理本。)还有英文的KJV, NIV,NASB等译本。

越读越体会到传教士的伟大与【和合本】的不可替代。

二、中国知识分子与圣经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圣经的态度,总体而言,比较冷慢。只有少数知识分子,认识到圣经的重要性。这其中包括:胡适、沈从文。

江勇振《胡适传》第一部“舍我其谁”,对1912年胡适在麻省北田的第一次“宗教感应”印象极深。胡适参加“北美中国基督徒留学生协会”的夏令营,读《马太福音》第九章36-38节,“耶稣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琉璃,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胡适一生中,多次在日记和书信中提及这一次的“宗教感应”,“我读此语,不觉泪流满面。”

1926年,胡适为打了三个月笔仗的鲁迅、周作人、陈西滢做调停,又提到“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1957年,胡适给陈之藩信中又提及,并且说:“那时我想起《论语》里: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957年,在编纂《沈从文小说选集》时,沈从文提到他学习写作时最重要的两本书是《史记》与《圣经》。他说:“从这两部作品反复阅读中,我得到极多有益的启发,学会了叙事抒情的基本知识。”

三、跟圣经学习写作

国外有一本书,书名是《Bible-Based Writing Lessons》,如果时间允许,将来我也想写一个系列的《以和合本圣经为基础的写作课》。

1、 学习故事原型

有一个人叫克里斯托弗•沃格勒(Christopher Vogler ),写了一本书,被很多写作班和编剧班奉为圣经。这本书叫《作家之旅》。他吸收了卡尔•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将故事模型分为“英雄之旅”的12个阶段;将故事人物总结为英雄、导师、信使、阴影等不同原型。

圣经中的原型情节主题也有很多,下面初步总结10种。

1) 寻求:主人公寻求一个目标,经历磨难,暂时失利,但最终找到。(亚伯拉罕求子、路得希望和婆婆找到一个归宿)

2) 死亡与复活:主人公经历了死亡和危险,又重新得到生命与平安(希西家、耶稣)

3) 创业。主人公挣扎着生存,适应环境,经历严酷考验,获得成功。(约瑟)

4) 旅程。主人公遇到危险,必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过程中获得了成长。(亚伯拉罕的故事,出埃及记,约瑟一家逃往埃及)

5) 悲剧。由于人性的弱点,从单纯无暇到堕落。(亚当/夏娃,大卫/别士巴)

6) 喜剧。一个U型故事,开始与繁荣,跌入悲剧,最后获得圆满结局。(以斯帖,约伯)

7) 罪与罚。(该隐,扫罗,犹大出卖耶稣)

8) 诱惑。主人公成为邪恶诱惑者的受害者(夏娃被蛇诱惑,力士参孙被大利拉诱惑)

9) 援救。(以斯帖的故事,以利沙的故事)

10) 受苦的仆人或替罪羊。为了保全别人而承担不改承担的苦难(约瑟、耶稣)

2、学习圣经的典型场景

圣经是一个庞大而统一的系统,里面包含多个重复出现的形象,任务类型,情节主题和典型情景。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阅读圣经,如同看美剧,每一季都会遇到类似的材料和场景,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统一性。

贯穿圣经的典型场景包括:

  • 天使报喜
  • 不育妇女生下英雄
  • 与未来的丈夫在井边相遇
  • 沙漠中的危机,又发现水源或食物
  • 主人公临死前的遗嘱

还有循环的故事序列,例如《出埃及记》中,一个序列:

危机->人们抱怨->摩西向上帝呼求->上帝出手援救->上帝启示和管教->危机解除->人们又开始新一轮“作”->新的危机

3、跟圣经学习叙事
今天我们讲一场圣经里的“宫斗”大戏。以斯帖的故事记录在《以斯帖记》the Book of Esther。这卷非常有趣,内容曲折,擅用伏笔,笔调反讽,结构对称。通过阅读圣经,我们可以学到历久弥新的叙事手法。

4、跟圣经学习微言大义

圣经的叙事非常简洁,很多精妙的意思,需要仔细阅读才能发现。这也是圣经高超的写作技巧。下面就讲一个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

亚伯拉罕献祭见 《创世纪》22:1-18

我们先来看创:22,1 这些事以后, 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2 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

燔祭,什么意思,“燔”是什么偏旁?火字旁,就是把动物放到祭坛上,点一把火烧掉,让青烟和味道直达神祇。

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就是因为这次试验。

面对神的试验亚伯拉罕怎么办?他二话没说,"清早起来",瞒着妻子撒拉,带着仆人、儿子与柴禾,骑着毛驴,"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从亚伯拉罕的住处到摩利亚山要整整走上三天。神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思考、权衡、定夺,让他在神与儿子中间自由选择,但他最终选择了神。

接下来,亚伯拉罕让仆人在这里等着。

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

这里有一句非常不寻常的经文:【于是二人同行】

接下来,这句经文又重复了一次。

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

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

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亚伯拉罕说:“我儿, 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

【于是二人同行】。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于是二人同行】,有什么不同。

圣经(也就是犹太人说的“妥拉”),擅长使用重复的修辞,手法炉火纯青。这三节写得动力澎湃,扣人心弦。

【于是二人同行】的重复,如同电闪雷鸣,让我们明白,现在这个以撒,已经不是刚才的以撒了。

之前,以撒忐忑地怀疑怎么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羊在哪里?”,此时,以撒知道了,祭品就是自己。

如今,以撒知道了这个足以让他崩溃的消息,但是他怎么做的?【于是二人同行】

我们看到,二人怀着忠诚的决心,一步步上山,举步维艰,我们仿佛听见他们急促的呼吸声,听得到他们怦然的心跳声。

【于是二人同行】

不止是亚伯拉罕通过了这个信心的考验,以撒也经受着同样的考验。

在他举刀向儿子砍去的千钧一发之际,耶和华的使者制止了他,给了他最高的嘉奖--"你是敬畏神的"(,并为他预备献祭的公羊,"代替他的儿子。"亚伯拉罕以羊代替儿子献祭之举为以后摩西设立牛羊为燔祭及赎罪祭奠定了基础,更是基督作世人的赎罪祭的预表。

5、跟圣经学习反讽

圣经其实也是讽刺文学的代表。例如:以笏的故事(士师记3:15-30)

以笏是以色列的第二位士师。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以笏。他是左手便利的。”也就是一个左撇子。以笏刺杀摩押王的时候,摩押人已经欺压以色列人80年了。以笏做了一把利剑,藏在右腿上,外披一件斗篷,带着礼物去见王。王在左右师从的簇拥下,懒洋洋地接见了他。他献完礼物,请求左右回避,说有重要机密要单独汇报。

“以笏便伸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连剑把都刺进去了。剑被肥肉夹住,他没有从王的肚腹拔出来,且穿通了后身。”

这个画面,充满了讽刺。有点像刺杀董卓。大概古往今来的坏蛋,都是大胖子居多。

6、跟圣经学习比喻

圣经充满了比喻,耶稣讲了一个浪子回家的比喻。路加福音15:11-32

7、跟圣经学习雄辩

例如:罗马书8:28-39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或作是称他们为义的神吗?)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有基督云云或作是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的基督耶稣吗)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8、 跟圣经学习简洁

《圣经》的风格简单直率,带着沙漠中的雄浑。它的叙事平实而不加修饰,只包括关键细节信息。英文词汇量的比较:

  • 莎士比亚 15000
  • 弥尔顿 13000
  • KJV圣经 6000

圣经的主题简单又重要。生活被简化成几个基本的行动:

  • 战斗
  • 种植
  • 性冲动
  • 悔改
  • 敬拜

人们居住的世界也被简化为最基本的场景:

  • 海洋
  • 沙漠
  • 星星
  • 暴风雨
  • 太阳
  • 月亮
  • 播种时期
  • 收获时期

9、跟圣经翻译学习“和合技”

  1. 翻译自古以来都是靠“和合技”,多人合作,共同完成。

在谈《圣经》翻译之前,不能不提佛经的翻译。汉语能有今天的发展,佛经功不可没。尤其是鸠摩罗什、玄奘等人的译经,大大地扩充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也为白话文留下了极大的营养。

从东汉到北宋,900多年的时间,佛经的翻译都采取“译场”的形式,多人通力合作,严格分工完成。并且一人主翻,多人辩论,沸反盈天,盛况空前。鸠摩罗什在关中做主译的时候,有徒众3000人在场。这才确保了佛经翻译的质量。(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

2)中文“委办本”的翻译

在19世纪,中国最大的一项翻译工程大概要算是《圣经》翻译了。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先后有五种《圣经》中译本由新教宣教会完成并出版问世。本文所讨论之"《圣经》委办本",亦涉及许多传教士和他们的中国助手。围绕《圣经》中译之方法,传教士之间发生了激烈争吵。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究竟是绝对忠实于希伯来和希腊原文,还是要保证中国读者能够读懂接受。争论的第二个焦点在于中译本的文言水平(白话《圣经》中译本是稍晚才出现的):究竟是用受教育者能接受的标准文言,还是用初识文墨之人亦能读懂的更粗浅的文言?

麦都思最初的人选为王昌桂,他是一位教授中国经典的儒生,但在新约《圣经》完成之前已去世。麦都思继而聘用了他当时尚年轻的儿子王韬,王韬协助完成了整部《圣经》,同时还写了一些宣教小册子,并修订了一部圣歌集。王韬的译者经历亦让我们对其早期思想的发展有了诸多了解。

王韬,不懂外语,但是中文好。传教士麦都思外语好,但中文不雅驯。于是两人合作,翻译了中文《圣经》历史上最重要的文言译本【委办本】

王韬的的作用主要是在麦都思的基础上进行润色。为什么要润色?因为清末以来的传统,“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如果想打动知识分子,文言写得必须要好。否则会被读书人瞧不起,更不用说流传了。

3)什么是和合技,以KJV的翻译为例

这里还是以KJV为例,在它之前,英国已经有两部圣经译本,一个是日内瓦版,是从宗教改革的故乡加尔文那里传来的,更对新教徒的口味。另一个是主教版,更适合保守的保皇派的口味。两种圣经受欢迎的程度,可以从今天的《圣经》文物看出来。遗留到今天的主教版都是光亮如新,像刚刚出版的一样。而日内瓦版,全都页面破旧,油腻不堪。

为什么呢?因为主教版没人看,日内瓦版有人看啊。

KJV,里的KJ, King James,本是苏格兰王,从伊丽莎白一世那里继承了王位。史书上说他一贫如洗,像一个乞丐一样来到英格兰。上台之后,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加强自己的王权统治。两部圣经都不符合自己的需要,于是才有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译经工作。KJV的翻译。

1604年,译经工作开始。成立了一个54名学者组成的译经委员会,下设6个分委员会(subcommitee)。

译经的流程是非常严谨而复杂的,有一点像鸠摩罗什翻译佛经时的译场制度。

  • 六个分委员会里的每一个成员,都翻译同一段圣经,然后提交到自己的小分会,最终选出一种译文。

  • 这些译文提交到伦敦Stationer's Hall,在那里,修订委员会将把提交的译文高声朗读出来。每个成员看不到文字,只能听见声音。耳朵和心灵将决定这段译文的命运。

  • 如果声音听着对劲,这段经文就被选中。否则,如果听上去不佳,就进入讨论阶段,主要是用拉丁语和希腊文,讨论这段译文如何修改。

  • 修订委员会将最终译文提交给两个主教审核,然后再提交给坎特伯雷大主教,最后呈给詹姆斯一世。

  1. 和合本的翻译

大家读圣经,会频繁接触到【和合本】这个词,究竟什么是【和合本】,其实是英文【union verion】的中文叫法,【和合】就是【联合】【统一】,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和合本( 1919 )是清末民初新教诸派妥协合作的成果,几代英美传教士在华译经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文人深度参与,进行润色的结果。它代表了官话的最高成就,对中文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我们第四课讲过了,此处不重复。

5) 新汉语译本

汉语圣经协会“新汉语译本”翻译计划,开始于1970年代。其目的是根据圣经的原文和最新的考古成果,提供一个体现圣经原文意思,同时又用现代汉语表达的版本。其译经原则是:

  1. 务求忠于原文,准确传译原文的信息内容;
  2. 以规范的现代汉语为准,避免古僻难深的字词;
  3. 力求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感情色彩,意思明确,层次清晰。

这一庞大的翻译计划已经进行了40多年,老的一代倒下,新的一代接上。他们的翻译步骤:

  • 翻译初稿:由圣经学者从原文圣经翻译中文初稿,撰写注释;
  • 语文润饰:由汉语专家润饰译文,与译者修订文稿;
  • 内部审读:由圣经学者与语文专家组成的内部审阅小组仔细校读,并送特约专家审阅;
  • 整合修订:译者整理各专家的意见,修订译文和注释,再交中文专家润饰;
  • 审批通过:专家主任最后审批译文。

小结:

今天我们讲述了从圣经中可以学到的写作风格、写作技巧、以及合作方式。一共讲了9条,当然圣经之美,不止这九条,以后有条件,我希望能有机会与弟兄姊妹同工,写一本《以圣经为基础的写作教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中文的样子》第六课:跟圣经学写作(节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zn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