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诗赋为文人兴到之作,不可为典要
三十二、滥套人诗
【原话】萧子荣《日出东南隅》云:“三五前年暮,四五今年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云:“相兼二八,将兼四七。”此等算博士语,最为可笑。其滥觞盖起于东汉《唐君颂》,曰:“五六六七,训道若神。”用曾点“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也。棠邑《费凤碑》曰:“菲五五。”言居丧菲食二十五月也。皆割裂太过,不成文理。
[译文]萧子荣在《日出东南隅》中说:“前年那个傍晚我十五岁,今年这个早晨我已二十了。”梁元帝在《法宝联璧序》中说:“相兼二八,将兼四七。”这种算博士们的话,最为可笑。它大概是起源于东汉的《唐君颂》,上面说:“五六个人或是六七个人,教诲道义时像神灵一样。”这里是套用曾点的:“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儿童。”棠邑的《费凤碑》上说:“素食五五。”是说服丧期内吃二十五月的素食。这些文字都过于割裂原意,不成文理。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讲述了有人“滥套人诗”的事情。
萧子荣《日出东南隅》云:“三五前年暮,四五今年朝。”
梁元帝《法宝联璧序》云:“相兼二八,将兼四七。”
此等算博士语,最为可笑。
其滥觞盖起于东汉《唐君颂》,曰:“五六六七,训道若神。”
用曾点“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也。
棠邑《费凤碑》曰:“菲五五。”
言居丧菲食二十五月也。
皆割裂太过,不成文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