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情感是理智的推动者
傍晚,在阳台收衣服,微风拂面,竟有点春天的气息。春节还没过呢,顶多目前是深冬,竟闻到春天的气息。那种感觉是存留在体内的儿时的记忆,总能从风里识别到季节的不同,哪怕南方的四季并不怎么分明。于是,就好像真的是春天一样,去眺望远处的海。
海面很平静,一艘船缓缓地行进。虽然海水不至于很蔚蓝,这画面让我想起在迈阿密,在一间50层高的房子里眺望整个太平洋。那里的海水是碧绿的,绿到有点无法相信那就是海洋,因为我在中国所见过的海都是深蓝色的。也是那一次,我第一次看见了彩虹;也是那一次,在彩虹出现的那一刻,我许下了一个愿望,而那个愿望也在不久之后实现了。
这片海虽比不上迈阿密的那片海,可它的意象是相同的,触发出来的情感也是相同的。
什么是情感呢?
写作课里有些同学问我,情感是否等同于情绪?
我觉得情感涵盖的范围要广一些,更为客观一些。它描绘的是人的精神属性的本能,它是客观的存在,而情绪则倾向了自我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了负面的、耗能的感受。
所以,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涵盖正面的、愉悦的感受,也涵盖负面的、耗能的感受。所谓“人之常情”里的“情”我觉得就是“情感”。
写作和情感密不可分。
课堂里会有刺激灵感的一部分,灵感来源于细微的触动。比如风,它是有不同味道的,而这些微妙的变化未必每个人都能留意到,留意到的人自然就有了灵感。所谓灵感,“灵”即是一个触动的源头;“感”即是情感,那么“灵感”就是触动情感产生的源头。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这样诠释“情感”:
情感是心理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了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使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人,也有某个人特有的成分。
于我的理解,世间有那么多不同文字的表达,就是这个“有某个人特有的成分”在划分了这些不同。
带领的年底写作课进行到了一半,来参与学习的人基本上原先都没有受过写作训练。他们知道写作需要灵感,而不知道如何寻获灵感。
灵感的浮现就是情感的浮现,我们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例如,风就是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是全然安静地呆在那里的,它可能已经处于主动的状态了,只有当我们也发现了它的主动,这个情感才能产生,不然我们连风的存在都意识不到,更不说通过它作为刺激情感的源头。
外界存在千千万万的刺激,哪怕一场口舌之战也算是,只是激起的情感是愤怒,但愤怒也可以刺激我们来写点什么。总之,能让我们写的细到一颗沙粒,大到一个宇宙,我们都可以写。
闻着这股风,把我带回到不知哪个是时空里有过这样的记忆,让我停顿了手中的活,钻进风里,承接了某些文字,从而有表达的冲动。于是,写便自然而然发生了。
02
把灵魂安放起来
朋友送了一款尼泊尔手工制作的冥想用香,我在某天傍晚冥想时分焚了一炷,在观呼吸之时,那气味从鼻孔慢慢进入到腹部,识别到这香适合我。
之前也买过一些手工制作的香,可能是成分不适合体质,要么眼睛被熏出了眼泪,要么闻起来感觉到热气,睡不着觉。香气通过呼吸,一进一出地进入我们体内,并不像喝水吃饭那样需要经过胃的消化,但它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它在我们呼吸之间成为气体进入我们体内,可以说它省略了嘴巴的咀嚼、胃的消化,这股进入更为快捷,还不需消耗其他的能量来转化。
它是一股气体,身体里的气也是一股气体。如果身体里气体不流通,就会产生浊气存在于体内,血液也就无法很好地流通起来,整个人便感觉无力、沉重。身体的气体遇见了香的气体会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有些会使呼吸顺畅,也就是让身体内的气体流通起来了。
如何做到这样呢?
需要以打坐的体式伴随有意识的呼吸,如果在呼吸的时候吸进一些特殊的味道,这些味道会帮助我们把气活跃起来,从而产生了良好的循环,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会不断地放屁,把浊气排出。就如一个空间里,把门窗都打开,空气是流通的,不是凝结的,这样的空间才会迎来生命的气息。对应地,人体就会保持在轻松、流动的状态。我喜欢通过嗅闻的方式来刺激体内的流动,那是瞬间能够捕捉到身体变化的方式,很有现时性。
一炷香焚烧的时间并不长,袅袅而起的白色烟雾飘散在空中,整个空间都充满了一种木材的焦味儿,满足我在冬日里对温暖、阳光的渴求。
我喜欢香气里总有点焚烧树木的味道,如果是松香、沉香,那便是更好。
树木的焚烧,那种焦味儿让人踏实,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一炷香,而我感受到的是一片森林。那种在阳光底下,被太阳烤着的树皮表层渗透出来的气息,像一位智慧的老者,释放着睿智、仁慈又从容的光辉。
如果你仔细去闻那味道,木材的焦味儿透露出一股沉着的安稳,让时光凝结,仿佛不需要向前赶而产生了理所当然的慵懒。世间无需总是奔走,人类也是值得慵懒的、无为的。不知怎的,我能从木材的焦味儿里品尝到这般的意境,从而作用于我的神识,告诉自己:
这是一个无需追赶时间的午后,这是一个可以歇息的片刻。
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安神”。
如果你总是安定不下来,或许可以找一些木类的香气来闻闻,放于枕边或者用手搓着它的表面,去闻那味道,它定会在你的神识层面产生某种画面,让你安定下来。
所谓“安神”,就是我们的思绪不再像脱了缰的野马那样乱冲乱窜,而是安稳于某一种状态,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增不减。
那天我们几位朋友学习《生命与死亡》的章节,一位朋友问:“如何去感受灵魂的状态,你认为灵魂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我说,灵魂的状态应该是绝对客观的,不会有对与错、好与坏的二元对立,它是全维的视角。当我们站在全维的角度就不会再有对错好坏,对的也可以成错的;好也可以成为坏的,所有的发生都只是发生。当我们没有二元对立,也就没有了执着。所有的一切不快都是因为执着了。
所以,灵魂的状态是一种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增不减的状态。这是人类天生就有存在的状态,而且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当我们无法找到这种状态,一种原因是没意识到自己是有灵魂的;另一个原因是没能和我们的灵魂合为一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能做到这样无时无刻的连接,唯有给自己一点点时间,在家人还没起床的凌晨,焚一炷香;在家人入睡之时的深夜,听一首曲;在喧闹的人群中抽离那么一会儿,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神识安顿下来。
此刻正是早上的6:30,我一边闻着香,一边写着这些字,内心颇为感动而丰盈。被香气充盈的狭小空间里,自己创造了一个舒适又安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去遇见文字,记录文字,诉说着自己。这就是把灵魂安放的方式之一了。
03
写是无限的,在烹饪中静心
在伊朗朋友家吃了一顿全素的晚餐,被其中一款食物吸引,是一道凉拌的菜,即使是冬天,吃起来也不觉得寒冷,反而增强了食欲。
朋友送了我一些材料,因为那材料是意大利的一种面食,叫古斯古斯,营养成分就和我们的面粉相差无几,样子长得却像我们的小米(如上图),和其他的几样材料拌在一起既饱腹又好吃。
回家自己也尝试着做,做出来的味道也是一样好吃。不管是尝试别人的菜品还是自己自创菜品,那种感觉是兴奋的。那天幸好有新朋友来家里吃饭,也让他们做了小白鼠,他们给了满意的分。
对于食物,以前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喜欢与它们打交道,自从带领疗愈课程,在烹饪中反而更加容易抽离,手在做着事,神识在编织着文字。有些朋友总是说没有时间写,没有时间写,并不是我们的手没有空闲的时间导致的,而是我们的神识被诸多念头所控制,让我们无法安定在某一刻,无法专注于某一物。
所以,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如何静心。
有多少人把做饭看成是一项任务呢?
如果我们安定于当下,可能我们每做一顿饭就能写出一篇美好的文章。安放起来的心是无限的,手是有限的,无限的呈现并非只有当手空闲起来才能呈现,它是可以不依赖于手,在无限的时空里编织。
于我,那种无限能把人带进安宁,以至于能闻到冬日里的风,夹杂了报春的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