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板荡

作者: 爬来爬去的小蚂蚁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2:20 被阅读2次

         齐桓公一死,不仅是齐国大乱,直接就是天下大乱。

      他死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齐国的霸权中断,中原联盟解体,召陵和议自动作废。

      还有一个大事儿,郑国叛变了。

      齐桓公年底入殓,转过年发出讣告,讣告一到郑国,郑文公一点没耽误,立马收拾行装上路,去楚国朝见楚成王。注意是朝见,这是称臣的礼节,还是亲自去的。

      其实,这也实在怪不得郑文公,唯一能和楚国对抗的齐国大乱,群公子为了争夺君位,大打出手,齐国的前途未卜、自身难保,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了。

      楚国的楚成王和斗谷于菟可都还健在呢,齐桓公活着的时候,联合中原诸侯国与楚国一国反复较量也不过是个平手。

      齐桓公一死,中原联盟瞬间瓦解,楚国再也没有顾忌和对手了。收拾自己一个小小的郑国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为了郑国的前途,郑文公无可奈何。要么以自己全国人民的生命,继续去替中原诸侯顶雷。要么只能投靠楚国,成为楚国侵略诸侯的帮凶。如果是我们读者来当这时的郑国国君的话,你怎么抉择?

      楚成王见到老朋友郑文公又来投靠了,二十年来可望而不可及的郑国,如今不战而得,顿时兴奋莫名,高兴的忘乎所以,为郑文公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会上楚成王几杯酒一下肚,脸一红、脑子一热,当场就宣布要送给郑文公青铜若干吨。

      回宫冷静下来一想不对,青铜啊!这可是青铜时代最重要的军备物资。

      郑国刚来投诚而已,其心叵测,刚见面就送这么大的礼,是不是有点过了。和令尹斗谷于菟一商量,直接要回来又怕冷了郑文公的心,毕竟人家是主动来投诚的。

      没办法,只好在和郑文公在宣誓结盟的时候,多加了一个条款:你可不能拿我送给你的青铜回去铸造兵器哈。

      郑文公挺郁闷,送都送了,还管我怎么用。没办法,回国后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三口大钟,可能算是和楚国结盟的纪念品吧。

      就这样,“天下之中”的郑国,自己投靠到楚国的怀抱中,楚国北上中原的道路畅通无阻了。

      

      同时,北方也出事了,大概是被北狄少数民族打怕了,接到齐桓公讣告,处在北方前线的邢国国君有想法了,狄人随时会来,再也没有中原盟军来救我了,干脆,我也投降吧。

      这种事要干就得抢在前头,等北方诸侯都想着投降的时候,就值不起价了。我得第一个投降,以后就给狄人当汉奸伪军了,中原诸国的情况我都门儿清,你们要抢谁,我都可以当向导,以后就别抢我了。

      为了表达自己投降的诚意,他纳了个投名状,在齐桓公死后一年的冬天,勾结狄人侵入卫国。日伪,啊不,狄伪联军声势浩大、气势汹汹,直扑卫国而来。

      本来卫国也是得靠齐国和诸侯的救援,才能抵挡得住狄人的多次侵略的。现在倒好,援军是不用指望了,敌军除了狄人以外还加了个邢军带路。这仗怎么打?卫文公吓得心胆俱裂。

      他召集公族大夫们说:“你们都是我父兄的子弟,卫国的君位你们也有份,现在你们谁觉得自己有把握抵抗敌人的,我情愿把国君之位让给他,我来做臣子誓死追随他。”

      这哥们大敌当前,想要推卸责任了,大难临头,当这个朝不保夕的卫国国君有什么好的,不想干了。

      要说卫国的公子公孙们那也不是吃素长大的,日子好过的时候,为了君位个个抢得头破血流的。现在大难临头了,一看卫文公这个时候想要撂挑子甩包袱,当我们二百五啊。没人接招。

      卫文公一看,你们没人肯干,那就都听我的,一起担着吧,反正也无处可逃,不就是个死嘛,全军出动和狄人邢人拼啦。

      卫国全国总动员,在一个叫訾娄的地方布下军阵。卫军从上到下压根就没有战胜的信心,这是准备集体殉国了。西风凛冽,战士悲愤,那叫一个凄凉壮烈啊。

      结果狄人大概还没遇到灾荒,粮食还够吃,来到战场一看卫军军阵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士兵们皆作咬牙切齿状,脸上还带着泪。

      这是干嘛呀,要拼命啊?这没必要吧,我们就是来打个劫而已,又不是要灭你们的国,犯得着这么认真吗?

      狄人觉得打这种仗不划算,退走了,把邢国军队单独晾在战场上。邢国国君一看单挑可不是卫军的对手,这个汉奸也连忙退走了,从此与卫国结下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齐桓公一死,中原南北前线的国家就是这种表现,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要不是这四十年来,齐桓公以和平称霸的方式将诸侯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中原大地早就被南北二方如狼似虎的强敌悍匪,当小羊羔撕的支离破碎了。

      他的功绩应该被所有华夏文明的子孙铭记,如果没有他,那会儿北方的少数民族连文字还没发明呢,只有部落还没有形成国家,只会破坏不会建设。

      南方楚国是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深入接触才刚刚开始几十年而已,如果当时是他入主中原,中国的文明史会是个什么走向,命题太大,无法判断。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军事征服易,文化凝聚难。不同的文化入主中原,也许统一的时间会拖的更长,或者直接失去统一的机会。实在不好说。

      

      再回来看齐国的动乱,公子无亏和易牙、竖刁的家甲与四公子的家甲,二派私人武装就在临淄城内杀的难解难分。

      国家正规军的兵源――国人们也不知道该帮谁好,理论上无亏已经继位,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四公子应该算是叛贼,似乎又理直气壮。大家只好躲在家里,谁也不帮。

      双方就这样,从齐桓公咽气开始,到第二年的三月份,一直纠缠了小半年,谁都不肯退出城外。这些私人武装在混战之中,烧杀抢掠的事肯定也没少干。把当时中国的商业之都,最繁华的城市――临淄,破坏的面目全非。

      期间,公子无亏实在奈何不了对手,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才终于想起来要给自己的老子收尸。

      直到著名的宋襄公开始行动,这一局面才被打破。接到齐国讣告后,宋襄公花了几个月时间拉上曹、卫、邾三个国家,护送着齐国正宗的储君太子昭,向齐国进军而来。

      这才是正主回来了,国人们终于有了主心骨,在以宋国为首的联军到达之前,帮着四公子一起攻打伪政府国君公子无亏一伙,这下无亏没戏了,最终还是亏了,被杀。竖刁死于乱军之中,易牙逃往鲁国。

      国人们要求四公子迎立真正的桓公继承人太子昭,没想到,挤在临淄城里连续作战几个月,连睡觉都不敢脱盔甲的四公子,已经陷入了癫狂状态,正杀得眼红,岂肯善罢甘休,他们断然拒绝了国人们的合理建议,不顾实力悬殊,率领家甲又去和宋军拼命。

      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水平档次上,宋国这边是四个国家的联军,齐国国人们没一个支持四公子的。他们连正规军都没有,就敢去和联军对阵,我只能说他们已经彻底疯了。“问世间权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双方交战的过程无需啰嗦,四公子一点机会都没有,被打得作鸟兽散,还算好,四位公子都保住了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往国外找个地方把盔甲脱了,好好的洗个澡冷静冷静,他们以后还是有机会的。

      宋襄公做主和齐国国人拥立太子昭继位为君,史称齐孝公。八月,齐孝公安葬了他爹齐桓公,吕小白的一幅枯骨终于在十个月后入土为安了。

      一世的王图霸业、千秋的荣耀功名就此长埋于青山绿水之间,想必他和仲父在地下相见时,相对垂泪之后,更多的还是淡然一笑吧。

      

      逝者已去,还是说活人的事是正经。现在中原的活人里,最出风头的就是宋襄公了。

      他不负齐桓公的嘱托,顺利保护齐太子昭登上君位,平定了齐国的动乱,立下大功,成为中原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他自己也非常得意,觉得现在的中原诸侯里,只有他有资格、有能力、有义务继承齐桓公的霸业,牵头领导中原的安保局势。

      除此之外,他还有不便宣之于众的、更大的理想要去实现。

      宋襄公,名兹父,宋桓公的嫡长子,他的外祖母就是以前卫宣公乱伦的老婆,齐国公主宣姜,改嫁给卫宣公的另一个庶子后生了他的母亲。

      当年父亲宋桓公指定他为宋国太子的时候,他表现的非常谦让,觉得自己的庶兄公子目夷比自己年纪大,而且能力比他强。

      他向父亲请求,立公子目夷为太子,自己心甘情愿的给他做臣子。事实证明他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公子目夷确实比他能力强。

      而公子目夷却看走了眼,他对宋桓公说:“还有比让国更仁义的事吗?我不如兹父。”

      如果未来可以预见,当时公子目夷还不如当仁不让的接受储君之位,由他来执掌宋国,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场遗笑千年的惨痛失败了。

      从宋襄公今后一生的做派来看,这次让贤绝不是沽名钓誉、惺惺作态,他确实是真心的。

      虽然这个时候,儒家思想还没有兴起,孔子还没出生呢。但是宋襄公从小接受教育所形成的人生观,和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信、忠恕、孝悌不谋而合,他一生都是以这样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

      这样的人生观,对于一个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个人来说,当然是完美的,应该提倡的,

      如果他只是一个宋国的富家翁,打交道的都是些邻里乡亲、亲朋好友,那他肯定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受人尊重、为人师表的谦谦君子。

      但不幸的是,他的工作是宋国的君主,平时打交道的是那些在这个尔虞我诈、波谲云诡的乱世里,为了自己的种族和国家的生存,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的其他国家的国君们,这是一个最残酷、最无情、只讲利益、不讲信义的群体。

      以他的人生观,在这样的人群里处事,而不懂得任何变通的话,那就是中了教条主义的毒。受伤害的除了他自己,还有整个宋国。

      宋襄公完成了扶持齐孝公登上君位的大事以后,开始致力于重新组织中原联盟。他也要称霸中原。

      迂腐归迂腐,毕竟是国君嫡子,从小除了接受做人的教育,学习治国也是必修课之一。

      该怎么争霸,他也有自己的打算,第一步,就是立威。

      实话实说,宋襄公争霸的条件并不好,一是国家的底子还不够,二是外部的敌人过于强大。

      当时如果宋国实力够强的话,立威最好的对象就是郑国和邢国。可惜宋国现在没这个胆量去和北狄人和楚国人较量。

      宋襄公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开始到处寻找立威的对象。

      他先学齐桓公搞会盟,照会发出去了,给面子赴会的只有曹、邾、滕、鄫几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国家,觉得失了面子的宋襄公,决定就拿滕、鄫二国开刀。

      这二位国君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在会盟现场被抓了起来,还要杀了鄫子祭祀土地神。

      他继位以后,委任了自己一向看重的庶兄公子目夷为左师,辅佐自己主持宋国国政。

      这个时候公子目夷一看兄弟要犯错,赶紧劝他:“人民是神的主人,祭祀是为了给人带来福音,杀人祭神,什么神敢享用这样的祭品?

      以前齐桓公当霸主的时候,存亡继绝的恢复了三个被灭亡的国家,还有人说他不够仁义。

      现在你倒好,一次会盟伤害了二个来赴会的国君,还要杀其中一个来祭神。

      用这种法子来争霸,不是太难了吗?能混个善终就算运气好了。”

      公子目夷的话,说明了中国古人对神的看法,他们认为人民是神的主人,神是为人民服务的。这要是西方基督教或者印度佛教的信徒知道了,非气个半死。先不讨论异教徒的问题,他们会认为,中国古人对神的态度从根子上就是错的,这是典型的对神的亵渎。

      中国古代重视的是祖先,而不是神灵,所以几千年来,中国本土除了一个大量吸取了佛教营养的道教有一丁点儿气候,可以说几乎没有产生过自己的宗教。

      那个时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没发明,佛教在恒河流域已经发芽了。要是在外国人眼中至高无上的神和万能的主,此时来到中国春秋时代。对不起,您可不是来做主宰的,是来给人民打工的。

      神说:“阿弥陀佛,原谅这些无知的罪人吧。”

      公子目夷就得反驳了:“放屁,我们隔三差五宰牛杀羊的给你发工资,你又不是我祖宗,不是打工的是什么,难道你还想当老板不成。”

      

      不管宗教问题了,宋襄公称霸心切,急于立威,不肯听大哥的,还是杀了鄫子祭神。

      这一下来参加会盟的诸侯中稍微强点的曹国国君曹共公不干了,没见过这么会盟的,不跟你玩了,回家。

      宋襄公大怒,起兵征讨曹国,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宋襄公也打不下来,只好不了了之。本来想办个精诚团结的大会,现在彻底被他办成了一届离心离德的分裂大会,中原诸侯重新结盟的可能性,就此渐行渐远。

      这几年里,中原乱作一团,大家各忙各的,又成了一盘散沙。

      郑国和滑国起了冲突。

      卫国为了报复邢国勾结狄人侵略自己的行为,出兵攻打邢国。

      秦国兼并了梁国。

      鲁国和邾国也有摩擦。

      还有齐孝公,继位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联合狄人、邢国,攻打卫国。令人大跌眼镜。

      齐国联合了狄人,从抗击外族侵略的领袖,变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这个转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但是把事情深入一挖掘,就会发现,其实这也没啥。和狄人比起来,现在的卫国才是敌人。因为在齐孝公继位后,争位失败的公子潘、公子元逃到卫国去投靠了公子开方。

      这是事关齐孝公君权稳固的头等大事,和这事儿比起来,民族大义算什么,兄弟亲情算什么,“若为君权故,二者皆可抛。”

      

      只有郑国和楚国的近邻陈国,由于担心郑国投靠了楚国,如果楚军进入中原的话,自己靠的最近,第一个倒霉的必定是自己。

      陈国国君陈穆公,是最希望中原回到齐桓公称霸时代的,那时候的南北双方共同遵守着《召陵和议》,大家和平共处、相亲相爱,多么幸福美满啊。

      哪像现在,《召陵和议》成了一张废纸,眼看南北双方又要开战了,我们陈国怎么办啊!

      陈穆公邀请大家一起聚聚,重温一下齐桓公时代的美好,如果可能,最好能恢复《召陵和议》。

      收到邀请的有齐国、郑国、蔡国、楚国几个《召陵和议》的直接当事国,加上陈国自己,大家一起聚了聚。

      这种会盟也就是吃吃饭聊聊天,没有军事实力做后盾,什么实质性的条件也谈不出来。

      而得到进军通道的楚国,这二年还没对中原动手,不是因为对中原诸侯客气,实在是他们的运气。江汉平原里的随国造反了,这是楚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处理。这二年楚国由斗谷于菟率军正在平定内乱,暂时无暇北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原板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d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