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是种修养上班那点事
你所理解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可能是错的

你所理解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可能是错的

作者: lekli | 来源:发表于2016-11-23 18:46 被阅读2092次

    什么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自从这本书出版之后,书商们,培训师们就开始炒作这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他们宣称:任何领域的专家都要经过一万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潜台词是,不管你是普通人也好,聪明人也好,你在某个领域练习够一万小时,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如果你每天在这个领域训练八个小时,一周训练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才需要五年时间。如果你对自己狠一点,那么,连五年都不需要,三年都有可能。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有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布谷鸟的蛋是谁的》,你就会知道,在不少体育竞技领域,天赋、身体素质要比训练时间来得重要得多了

    也就是说,有太多人,在没有读懂《异类》这本书的情况下,就只记住了“一万小时”,可惜,只是满足“一万小时”这个条件,是不够的。

    其实,更重要的是,精深练习和负责教导的伯乐

    什么是精深练习?这个概念,来自于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的假设:“专家级别的水平是逐渐地训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它和玩、工作的区别在于:玩只是为了获得内心的愉悦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而工作的驱动力更多来源于外部,也就是你的薪水。

    有效的精深练习就是要目标明确,重视错误。

    精深练习有三大秘技:组块化、重复练习、尝试体会。

    1.组块化:

    A、技能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

    B、尽可能的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

    C、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

    2. 重复练习:一但离开了精深练习区,还不如停止练习。

    3. 尝试体会: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标的奋斗。

    A、选定目标

    B、努力争取

    C、评估差距

    D、回到初始的步骤。

    至于负责教导的伯乐,想想《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吧。如果不是郭靖幸运,后面遇到了全真教的马钰和丐帮的洪七公,郭靖完全没有可能成为武林高手。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有了累积达一万小时以上的精深练习,还幸运地遇上了伯乐,我们就可以成为天才呢?答案是,不一定。

    最近有一项综合了30项元分析的研究发现,在体育竞技中,精深练习只能解释18%的差异,研究者说,在其他诸如音乐、游戏、教育领域,都发现“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不正确的——天赋、基因在这些领域所起的作用更重要。

    所以啊,像周杰伦、王菲这样有才华的人,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啊。所以啊,你花一万小时去逼自己去学你不感兴趣也没有天赋的技能,并不能让你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有时间,还是多在你感兴趣又有点天赋的领域比较好。

    不过,别急,“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还是有点小用处的。你可以把它当成心灵鸡汤,激励自己不要毫无目标地过活。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失落,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那些有天赋的天才们的,上帝并没有眷顾屌丝们。并不是哦!

    在同人于野的文章《匹夫怎样逆袭》一文中,同人于野介绍了写出《异类》这本书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另一本著作《大卫与歌利亚》的主要内容。

    原来,在实力上处于劣势的人想要逆袭,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你要知道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所谓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条件。

    第二,你绝对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

    另外,格拉德威尔在书中还提出一个叫做“倒U曲线”的概念。意思是: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过了平台期再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强大”并不总值得去刻意追求。

    作为实力较弱的“屌丝”,我们可能不适合与“天才”在同一规则下拼谁更努力,我们更适合超出某些游戏规则来实现“弯道超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772c199a28ce:没看懂,再多看几遍😅
      • 6167d5d0428c:看到最后一句话我想起了刘邦,超出规则,不守规则?
      • 5ed4c81cb8db:应该是“一万小时可以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不可能是天才,天才就是天才,
      • 盆小猪:看了下面一些评论后,又读了一遍作者的文章,发现有些人根本没读懂作者的文。由此可以推测,这些人也没有读懂一万小时理论。所以,这些人质疑作者的评论都可以忽略。
        倒U曲线很接近于边际量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等学科中得到证实。所以,一万小时的量的积累并不一定像大家的高中政治老师讲的会带来“质的飞跃”。因此,作者在文中提供的逆袭的方法更加合理。
        支持作者~
        lekli:@盆小猪 谢谢你的读懂
      • 咿咿呀呀唱大戏:我好像在南方人物周刊和知乎上看过这篇文章,也可能是我看错了
        lekli:@Elaine520 不是他们抄我的没给我稿费吧:scream:
      • 9f8a36223476:还行,不过作者似乎混淆了专家和名家的概念
        lekli:@老五也是品牌 我沿用的是书中的说法,“人们眼中的天才”=专家
      • b97b4c9d8eea:额,理论指导生活,做之前先动脑,但尴尬的是我脑子不好用😂
      • b724c0fe0879:作者我觉得你的理解不全,一万小时理论说的是那些有天赋的人在经历1万小时的训练成长后成为一个领域的天才,一般对运动员,歌手这类职业。不是所有花1万小时的都能变成天才,尤其是科学界,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能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他们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1万小时
        lekli:@congsong 不是我这么理解啊,是我看到好多人写的文章都这么理解。不然我写这篇文章干嘛……
      • c6e7fd33a320:理论对错,用实践检验就是了。妄加揣测,也没有多大意义。
        lekli:@往前看 然后发现自己蹉跎了好多年……
      • f937f8d524ba:您好,我可以转载您的文章吗?
        lekli:@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委 可以,注明作者和出处
        lekli:@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委 可以,注明作者和出处
      • 破壁人Jack:推荐万维刚老师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看待世界》里面深度剖析了小万小时理论的局限性
      • 47b441916504:加油吧 写的给人感觉不怎么好
        lekli:@战车flying 出门转左有鸡汤
      • Zoey2016:在精深练习的基础上,水平的高低受限于体能,爆发力,这些身体素质方面的天赋因素。
        另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心理素质,体育竞技中,高手过招,水平相近,到最后拼的就是心理调控,临场发挥。
        lekli:@Zoey2016 所以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并没有那么简单
      • 光明与歌:我相信你说的是对的,但有点太过绝对。即使是科学在未来也有可能被推翻。人类永远在未知的路上。人生更是充满了多样性。
        lekli:@荒野上的草 那可能是你对文章理解的姿势不对,换个姿势再来一遍
      • 录人:文中作者已经混淆了专家和天才的概念,专家并不需要天赋,只是需要适合的努力而已。这篇文章更深层次的目的仅仅是催眠自己努力也没用罢了,事实是你成不了周杰伦和王菲,但是可以成为赵雷和陈粒,这难道不是一万小时的成功么
        lekli:@录人 只有努力确实没用,精深练习、伯乐、足够的时间,缺一不可
      • c7fcbd694781:感觉有点断章取义
        c7fcbd694781:@lekli 是的,有道理
        lekli:@N夜神月 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断章取义”了
      • 韦海生:建议看看《刻意练习》这本书,好多年前已经有人说是错的了。
      • 葡萄园主:前两天刚买来看《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不用成为世界天才,在省市里拿第一也足够了:smile:
      • 小lola: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看问题角度不一样罢了

        一万小时理论也总比时间碎片化 人生碎片化好呀 花时间专注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上
        小lola:@lekli 嗯哼~ 那就“对”跟“错”吧
        lekli:@牧雨日记 科学领域当然有对错之分

      本文标题:你所理解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可能是错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pv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