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剧院和冰上运动中心,这两个吉林市地标式建筑物是全体市民的骄傲。
以它们两个建筑物为核心的文化体育建筑群,离我住的小区很近。自从有了疫情之后,我和妻子平常溜弯儿的地点,就从人流相对密集的松花江边,转移到了这里。
人少,大部分的时间里,在这个区域里活动很久,也不会遇见一个人。松花江南岸的空气质量,的确比其他地方都要好一点。
小时候,要过江,有三个选择。一是走桥,二是摆渡,三靠游泳。
江南在我的记忆里,除了绿油油的草坪和菜地,就是绿柳成荫的绿植。踏上松花江南岸的一刹那,就犹入人间仙境一般。
时至今日,除了在家以外,只有在这里,妻子和我才可以放心地摘下口罩,自由自在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也只有在这儿,才觉得自己的心还是在应该安放的位置。
这两点加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一些风险。尤其是疫情期间,除了蜗居在自己家的水泥房子里最为安全之外,这儿可以说是第二安全的地方了。
昨天,就有消息说,有可能把冰上运动中心心,改造成方仓医院。心情很复杂。但所有有备无患的未雨绸缪,都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想象中,改造现场工作景象应该是数量不会太少的表情凝重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忙碌气氛,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
今天经历过一番纠结之后,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来到冰上运动中心。看到的实际情况,却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
根本没有之前自己靠想象力构建起来的忙碌景象。甚至,几个出入口,竟然没有见到一个疑似工地建设的工程人员。敝开的主门儿里,连一点类似叮叮咚咚的动静儿都没有。
关心这件事情的好像还不止我一个,一对夫妻也在伸着脖子探头探脑地向运动中心的场地里张望,一定也是在关心或印证着各种消息的真实性。
看来,任何耳朵里听到的东西都不怎么靠谱。甚至刚刚眼睛里看到的所有表面上的东西,靠谱不靠谱都不一定。
但是,打有准备之仗,是正路子。
进入一枝秃笔自言自语模式。对于喜欢写字的人来说,大致相当于习武唱歌之人的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对写作的兴趣,虽远没有达到如饥似渴,不可餍足的程度,更没有达到遗世独立,凭虚御风那种忘我。但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事儿,大抵都发生在一枝秃笔自言自语这个码字的过程。
秃笔,如果说还有点作用的话,那就算可以用作杠杆去撬动灵魂。吱吱呀呀的较力中产生的火花生腾出来文字,轻描淡写地让自言自语静静地流淌,那枝秃笔也许能沾光于太阳。
我会把这种自言自语,定位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把零打碎敲的时间和空间,幻化成文字去对付那些无聊和寂寞。在这其中如果还能顺便把属于自己的时间,点缀得绚丽多姿一点儿,把空旷干瘪的空间,充盈得饱满圆润起来,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