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姐姐虽然还没有签约,但是在简书的各个专题里都有响当当的知名度,说句不怕挨打的话,可能比一些签约作者还更有人气。抛开励志、撒狗粮、搞笑、感人的那些人气文章,我个人拜读最多的就是她的梦撒梅花雨。
如她自己所说,这部作品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就向经典致敬,特别是第一回到第四回,巧妙把《西游记》、《红楼梦》的场景接入作品,天衣无缝,让人产生去重读经典的冲动。能把这两部作品的人设、文字、故事如此好的引用进来,梅姐姐的文学功底绝对不一般。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梅姐姐展示的是她强大的情节推动功力,每一回都是两条甚至三条故事线路同时展开,人物众多,但绝不雷同,每一个人物的个性都很鲜明,经得住推敲。
以第八回的开头为例,梅曼华的天真烂漫、一鸣的宅心仁厚、失去记忆的梅若雨的谨慎有理、百晓生的仗义直率还有蔷薇作为客栈实质管理人员的周到,都在数百个字中得到清晰展现。
梅姐姐最厉害的是时刻不忘记抛出诱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例如此句:
一鸣依旧一声不吭,但当小秋从他面前走过,瞟见小秋腰间的蝶形赤血玉佩,更是瞬间石化,一动不动。
估计每个人都会在心里问上一句,这玉佩有什么来历,跟一鸣又有什么关系,思绪不自觉的就会跟着作者往下走,这章没有找到答案,下章再找。这也就难怪这篇小说每一回的阅读量都上百,而连载专题中大多数作品的阅读量都二十上下徘徊。
梅姐姐这篇小说中还有一个妙招,就是解决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问题。主角故事梅若雨用的都是第三称,这样可以给读者看到更多的内容,插入故事用第一人称,例如第五回一开头交代蔷薇的来龙去脉,类似于旁白,让读者更好的了解支线人物过往,理解她行为模式、性格的根源,有点原生家庭的意思。
很有幸,我的人设苏夭夭也享受过这种待遇。那天梅姐姐频频给文章点赞,翻出了非常古老的章节,搞得我受宠若惊。后来看她新发布的章节我才明白,她是为了写好那寥寥百字,仔细看完之前的交待,这让我在感动之外,更多了几分沉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一个支线人物,梅姐姐都花那么多工夫雕琢,更不用说文章的主角了,或许我们看到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每一句话无疑都凝聚了梅姐姐的心血。
写到这,我不得不夸奖一下梅姐姐的人品。纵观所有章节,但凡人设与其他简友相关的,梅姐姐都会加上链接。这看似小事,看似不费功夫,能从头到尾的坚持,无疑不让人动容。正如我刚才提到的阅读量问题,一个阅读量在十几左右徘徊的作品被人气作品引用,多多少少都会有被翻牌子的感觉,还可能有潜在的流量导入,这估计就是梅姐姐加上链接的初衷吧。
为此,虽然我年纪较长,依然厚着脸皮的跟着大家叫姐姐,学习她的写作技巧,享受她予以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在我写出动东西来的时候,评论区总能得到梅姐姐的鼓励,甚是温暖。
夸到结尾,总觉得应该找点毛病,不然算不上一篇好的书评。如果一定要找毛病,个人浅见,人设有点太多了,有时候看新章节,为了弄清楚一些人物到底是哪里来的,不得不反复在之前的章节中寻找,过于烧脑。这个毛病估计等正本书写完了,从头到尾再读一遍的时候,就能避免掉。
最后期待梅姐姐早日完结梦撒梅花雨,早日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继续当我们简友们的励志姐。
书评活动链接:连载书评有偿征集【第一期】
更多书评请点击:连载好书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