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年味

作者: 王府堂前燕 | 来源:发表于2023-09-18 10:07 被阅读0次

现在的过年,和以前相比真是一点过年的味道都没有,对于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来说,每到过年就如同“过关”。

临近新年的时候,总想着家里还该备些什么年货,还缺些什么,计算着应该去看望哪些长辈亲属,准备什么样的礼物,生怕落下人家失了礼数。

除此之外,还要想着给孩子买些什么,家里来客人要准备什么,过年的时候要给多少个亲戚家的孩子准备红包……

感觉年假已经和其他节假日一样了,就是能多休息几天,就连每年必看的除夕春晚,也觉得索然无味。

春晚的节目依旧精彩,快乐的笑声依旧会在客厅里回荡,而我却再也体会不到,那些年吃完年夜饭后和伙伴们一起出去拜年,回家后和全家人一起围坐看春晚的幸福时光。

我是一名七零后,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时候,家里条件虽然不太好,物质也没有现在这般丰富,却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到日子过得很幸福。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从腊八开始,就已经进入了过年的流程,腊月初七晚上,母亲就会泡上红枣、黄豆、糯米等各种杂粮,腊八一早,家里吃饭的小木桌就摆上了香喷喷的腊八饭,坐在小马扎上品味着母亲亲手做的腊八饭,那是一种充满香气和温暖的味道。这一天,母亲还会把醋倒满家里那个大玻璃瓶,加上白糖,用来腌制腊八蒜。

北方人经常把腊月二十三称之为小年,奶奶还在世的时候,都会在外屋有风箱的锅台上方用浆糊贴上一张新的灶神画,将贴了一年的旧画在做饭时填进燃烧的灶膛,口中还念念有词,祈祷来年丰衣足食。    

灶王爷不能说是在集市上买的,应该说是“请来的”。而祭祀灶神之后的“糖瓜”则成为了我口中的香甜美味。

腊月二十四,母亲会围上围裙,将扫地的扫帚用竹竿绑起,清扫着房顶平时够不到的角落,父亲则提前准备好过年的大白菜、粉条什么的,去集市上一次买回二三十斤猪肉,挂在寒冷的东厢房房梁上冻起来,春节那几天家家都过年,商店也关门不再卖东西,所以要提前准备年货。

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无疑是最高兴的事,因为可以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可以得到压岁钱。   

我最喜欢的是腊月二十八县城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因为下次赶集要等到正月初八,这天赶集买年货的人特别多,集市上人来人往,卖菜的、卖年画春联的、卖水果糕点的、买各种零食的,小小的县城街头热闹非凡。

最吸引我的还是城外的“炮市”,“二踢脚”、“蝴蝶鞭”、“闪光雷”、“大地红”,鞭炮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我所生活的饶阳县是鞭炮之乡。在八九十年代,除了正规鞭炮厂里生产的鞭炮,有很多从事鞭炮生产的“专业村”,很多人家自己做鞭炮,就是为了过年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很多炮仗摊点都用竹竿挑着一大挂鞭炮,为了招揽生意,各个摊点上还比着放,看谁的炮仗响。   

父亲带我一起到“炮市”买鞭炮,当然是买的越多越好,我恳请父亲多买几把“二踢脚”、几挂“电光鞭”和几个“闪光雷”,这是我家过年必备的炮仗,二踢脚和闪光雷用来大年三十上坟祭祖时放,大年三十晚上放一挂鞭,大年初一早晨煮熟了饺子再放一挂鞭,留下一挂鞭正月十五晚上放。    

二踢脚、闪光雷等大一点的爆竹我不敢放,经常是把一挂两三百个的小鞭炮拆成一个一个的,然后装满衣兜,来到家属院的空场上,手里点着一枝香,把小鞭炮拿在手里点燃后扔出去,和小伙伴们比看谁扔的高,看谁扔得远。  

我比较胆小,总是刚点着就扔,所以论高论远我都不如其他小伙伴,其他人则胆大,等到炮捻儿着了多一半时才扔,还笑话我胆小,但我从没有被鞭炮炸伤过,有的小伙伴没来得及扔出去就在手里响了,把手指炸破了,于是家长便会闹一顿,但他们还是没改,手指头裹着绷带又开始放炮仗了。

大年三十到了,从早晨开始,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开始一刻不停地响,一直会持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

到了下午,四邻八舍都是菜刀剁面板的声音,家家户户都在和面、剁馅,准备大年三十的饺子,包三十饺子的时候,还要选一个饺子,在里面放上一个5分钱硬币,混在一起煮熟了,谁也不知道它在哪里,谁吃到了,就意味着这一年会交好运。   

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吃到了那个包着硬币的饺子,心里非常高兴,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早在那个饺子上做了记号,是有意盛在我碗里的。   

全家人吃完年夜饭后,父亲和几位合适不错的朋友到家属院里的家家户户去串门拜年,母亲在家里的茶几上摆上糖果瓜子和香烟,招待来家串门的人。拜年一般都会在晚上8点前结束,然后全家一起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年联欢晚会。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节日里全家人一个不少,和和睦睦、有说有笑地坐在一起吃饭,享受难得的团圆。

大年初一,早晨五点就得起床,俗称“起五更”,换上新衣服,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天色刚刚放亮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农村老家给亲戚拜年,看望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其他长辈,这个时候总会收入“一大笔”压岁钱,不过这些压岁钱最终还都是被妈妈“代为保管”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属于我。

整个寒假期间,吃得好、穿得好,电视节目也丰富,每天上午我都会去找小伙伴做作业,然后下午玩儿,有时光顾玩儿了,临近开学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作业没有做完。   

玩军棋、玩象棋,交换邮票,玩儿“成龙成方”、“木头人”,快乐的寒假,快乐的新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是那么的美好。

等我长大了,参加工作了,结婚生子了,应该孝敬父母了,整日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时候,我才发现,在人的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代是转眼即逝的童年。

从几年前开始,一纸“禁放令”让我所居住的小城不允许再放鞭炮了,年味骤然减少了许多。

早些年的时候,从大年初一开始,我每天都有外出拜年的计划,初二到姑姑家拜年,初三到舅舅家,初四到阿姨家……    

那时候我还没有车,骑得是自行车,寒风当中一趟路就是几十里,冻得耳朵和腿生疼,就连手都冻麻了。    

到了拜年的长辈家,拜年是要磕头的,还要说两句吉祥话。长辈们非常高兴,都会给我预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和表姐表妹、表哥表弟总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如今,一切都在变化,同辈的兄弟姐妹很多都移居到城市里了,亲属长辈的年龄也越来越大,有的已经过世,有的离开故土跟着子女去生活了,留下了一处处空寂的、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   

现在过年七天长假,几乎没有亲属家可去了,让我更加留恋那段逝去的岁月,那些美好的过年时光。

那些时光如今只能留下回忆,时常走进我的心中,出现在我的梦里。    

(全文完)

本文曾获河北省非遗工委2021年《年在心中》春节文化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奖。

本人作品均为原创,重新编辑在简书发布。

简书第二篇文章,望广大简友多加指导并提出意见建议,以便提高发文水平。

相关文章

  • 那些正在消失的年味

    小的时候天天盼望着过年,对于那时的我们,过年可以买好多新衣服,可以买平时买不到的玩具,可以吃很多很多的美味。 似乎...

  • 儿时的年味|那些消失的年事

    文//逐梦水乡 那天,母亲打电话说:给你们几姊妹的醪糟做好了,只等你们春节回来拿。煮醪糟是母亲的辣手,每年都要给我...

  • “消失”的年味

    人说,过了正月十五,这年也就真正过完了。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年可能在年夜饭结束那会儿就已经过完了。因为我们印象中的...

  • 消失的“年味”

    新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我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年味了! 小时候,每逢过年是我们儿时最开心的时候。腊月二十四小年后,家里就...

  • 消失的年味

    大年初三,在值班。 火车站稀稀落落的人穿梭在广场上,广播里不定时的播放着列车开车时间,提醒着人们该回家了........

  • 年味的消失

    除夕前几天我出国了,这个年只能在国外过了。 电视机里有不少中国新年的元素,手机短信微信的祝福不断,我有空就跟老婆和...

  • 消失的年味

    窗外的虫,像夏天的夜晚一样吱吱的叫着,在这个大寒将至的冬月。 难得的下午,太阳懒散的透过窗子照进屋内,小狗奔跑时扬...

  • 消失的年味

    春节,中国传统佳节,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和亲戚长辈围坐在一桌吃团...

  • 消失的年味

    小时候在部队大院住,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心里都很激动,妈妈要给我们做新衣服,还有很多活动。 那时候,大家条件都不好,...

  • 消失的年味

    鸡年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我在床上待了将近二十个小时,从早上八点多醒来一会儿电脑一会儿手机,除却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消失的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kg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