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接近高手恐惧症。我呢,不单单是高手,以前还不敢接近在校教育我的老师。如果在学校远远看见老师,我就会急忙避开,或者假装看不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害怕。害怕自己被冷淡处理,害怕自己被忽略,害怕自己被评价。
如果我把自己的期待放进一个100ml的水槽,我期待被热情回应的分值假如是100ml,那现实就算是98ml,我的心里还是会有落差。而这个落差,让我畏惧,让我以为自己被冷落,让我决定绕着老师绕着高手走。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模式我已经反复太多年,如同傲慢模式一样,现在要突破打碎它,就必须把它拎出来,写下来。
为什么?
自从我写了《傲慢是阻碍让你变好的第一毒药》,现在只要我意识到自己出现一点点傲慢模式,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那篇文章的标题以及它的配图,就是那张仰着脖子骄傲的孔雀。我就会记起自己过去因为傲慢而让自己错过了太多的成长机会,而成长的如此缓慢。这种画面的想象以及懊恼的感觉,能有效让我拥有开放的心态,以空杯的姿态去处理自己的当下。
因此,依样画葫芦,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个畏惧靠近高手靠近导师的模式写下来,让它拥有一个慢慢彻底改变的机会。
02
那我要如何处理这个模式呢?
永澄老师在第六届年目标课上分享了一张自我力量的工具表,它的设计很好的指导我对这个模式的处理。
第一步,寻找它的正向意义。
这个畏惧的感受对于未来我想成为的人而言,有什么正向的含义?它意味着我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意味着这又是一个修炼内心力量的机会,意味着我又可以巩固自己带着害怕前进的模式。
第二步,多维思考。
多维思考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为你考虑一个问题,要多角度的去思考。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思考,可以使用理解6层次的概念,分别考虑它的各个层次。
什么是理解六层次?
理解六层次罗伯特.迪尔茨的理解六层次提供了六个维度。处理我的这个问题,就使用的它。
-
系统。李中莹老师定义系统,说是大于等于2个元素就构成了系统。所以,我的这个系统里有我,畏惧的感受,还有高手/导师。在这个系统里,是什么关系?套用我的人际关系ABC模型(如果不懂,可以参阅文章日反思|惊喜!人际关系ABC模型,我的第一个重磅反思成果!),高手是A,我是B,C是畏惧。高手的气场所带来的畏惧,不是我的影响圈,这是高手多年修炼的积累,不为我所控。我的影响圈是我对高手的策略,我对畏惧的策略。这样,我们三者的关系,我就理清了。
-
身份。我要成为一个终身成长者,这是我的身份期待。
-
信念、价值。作为终身成长的身份,我的信念是必须持续高效的成长。如何做到?我必须要跟牛人在一起,必须靠近高手,为自己的系统引入可以跃迁的变量。而对于高手,我的策略是乐于被“利用”。
如何被利用?
03
-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有可能被高手所需。
如何提升能力?靠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柳传志先生说过,我们30%向他人学习,70%向自己学习。向他人学习就包括看书,培训,向高手学习等。如果这个手段与自我学习的最佳手段复盘结合,是最为高效的成长方式。
我可以持续复盘,同时持续阅读,选择高价值的社群靠近高手学习。这样,与时间做朋友,时间的复利就会出现。
- 行为。现在如果做一件最小的改变行动,我会选择做什么?我会选择把自己的进步主动和导师分享,感谢他的引导。我会选择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社群和朋友圈,每天积累一点势能,让大家看到我每一天的积累。
这就是我对畏惧的策略,从一个最小行动去慢慢颠覆它。
- 环境。我需要什么资源吗?我需要一个输出成果的环境和个人的学习时间。而这一点,因为老公的谅解和支持,婆婆对朵朵的照顾,我现在睡前都有这样的一段时间资源。
04
写到这里,我的这个畏惧靠近高手的模式问题,有了具体的处理方案。简单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
作为要持续高效的终身成长者,我要让高手看到我的价值。
所以,怎么样至少也得给一个让高手看到你的机会。而这,天然的解决了我的这个模式。
如何让高手看到你?
出成果,争第一!
ChangeLog
“复盘+”代言人完成时间:2018年12月2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