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中药的四气吗?

作者: 0f7c641633f9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16:42 被阅读632次
尤爱这种古朴、和谐

中药自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药开始就逐渐成为中医学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后经医圣张仲景集历代经方之大成于巨著《伤寒杂病论》后,中药更是成为了最重要的中医治疗方法。

其实自然界中的万物并非均分阴阳五行之气,而是各有其特质。

拿人来说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体特质,即体质。阴阳平和的理想体质甚为少见,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

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容易患哪种疾病。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气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

表现在中药方面,即药物各自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

中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调的结果。

因此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即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俯脏经络机能,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当然只能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一般不可能达到阴阳平和的理想状态。)

现在让我们了解以下药的偏性即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

你了解中药的四气吗?

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病症也有寒热之分,中医认为病症寒热根本上是由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引起的,四气可用作调节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如寒凉之药治疗热病,温热之药治疗寒病。

四气出自《神农本草经》的“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中的温热属阳性,寒凉属阴性。温仅次于热,凉仅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而程度又有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热、微寒予以区别。还有一些平性药,其寒热不明显,当然其平性是相对而言,并未超出四性范围。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除非遇见明显严重的寒热病症,一般较少选用大寒大热之药。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作神农本草经中,用上、中、下三品的方式对药物进行了划分。

上品多性味平和、无毒,多属药食两用,久服无损于人;中品则性味偏颇较为明显,常服容易造成人体内阴阳的失衡;下品则多性味偏颇十分明显,或大寒大热,或毒较大,只有去病之用,无养身之功。

所以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长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我个人也十分热爱五谷养生,土里出来的东西是本,每日清晨喝五谷粉以作为早餐,五谷粉的类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和侧重自由调节,选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植物花、果、叶、根、茎、皮、种子作为饮品。

                         一、寒性药

药性有寒,以泻人体火热之邪。烈日炎炎,火邪可从外而侵袭;烦躁易怒,火邪可生于五脏;膏粱厚味,火邪可积聚于六腑。在表则清透,在里则清泻;在气则清气,在血则凉血;在腑则通腑。下面两者为常见寒药:

生大黄 熟地黄

1、大黄:大黄素有“将军”之名,最善攻下,斩关夺门。凡热邪隆盛于体内,而腹中有大便不通者,必选大黄攻伐。

2、黄连:至苦至寒,是苦寒直折类药的代表,最善清脏腑热,一是清心火,二是清胃肠热。夏日炎热,人容易烦躁,为心火之症,可在饮水时稍加一点黄连。中暑后或饮食不结,导致腹泻痢疾,泻下黄黏臭秽,或见脓血,后阴灼热疼痛,是湿热客于胃肠,亦可用黄连。

                           二、凉性药

气有小寒,谓之性凉。如果热证不是很严重,或者患者体质偏于虚寒,不宜用大寒之药,而选用清凉之药。可解在表风热之邪,阴血不足所致的燥热内生,血热躁动。下面三者为常见凉药:

薄荷

1、薄荷:其清香宜人,可做夏日之饮品,可治外感风热邪气所导致的疾患,起疏风清热之效。

2、麦冬:用于小热伤及阴津或热病后期邪气渐去而阴液受损,可除此小热,益此津亏。阴津受损表现为口渴、咽干、舌燥、干咳、大便干燥等。

3、丹参:丹参为红色,补心,善于理血,凉血,活血,养血,且性味平和,不燥不滞。除非遇到血中热像非常明显,出现各种出血的表现,如流鼻血、大量吐血、尿血等,一般中医不主张用以寒药,而用以凉药。

                       三、热性药

人有大寒,因用热药。下面三者为常见热药:

干姜

1、干姜:若是脾寒,可用干姜,其温补脾胃,散寒,是温补脾胃阳气的主将。可发散解表,治疗感冒;可温胃止呕,被誉为“呕家圣药”。

2、肉桂:若是肾寒,可用肉桂,引火归原,尤作用于上火下寒之现象,如上面口舌生疮,咽干鼻干,下面却腰肢疼痛,小便清长。

3、附子:若是身体内外皆寒气隆盛,或阳气极度匮乏将要脱绝,就必须选用“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

                         四、温性药

少火生气,乃为温,温药一般温和怡人。常见几类邪气,风、湿、寒、气滞血瘀多用温法。风邪得辛温而解,水湿痰饮得温而化,寒邪得温而散,气血得温而行。虚证中的气虚、阳虚多用温药来补,即使阴血不足也常用温药。下面三者为常见温药:

1、防风:防范风邪。风邪为百病之长,其疾病大量与动摇有关。风小时,手抖动不止,头摇摆不定:风大时,全身颤抖不休如帕金森病;再大一些,如抽风;人体最大的风为中风。也如风湿性关节炎,疼痛部位一直在膝、踝、肩、肘等几大关节游走不定。

新陈皮,其实也就是橘子皮 陈年陈皮,功效更大

2、陈皮:即干燥橘子皮,其味辛燥。痰湿与两个脏关系最为密切,一是肺,二是脾。脾主运化水湿,脾气推动无力,则水湿停聚为痰;痰湿随水谷精微上呈于肺,肺脏轻灵娇嫩,湿邪最易停留。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陈皮温燥善行,入肺脾,治疗痰湿,尤为所长。

3、熟地黄:生地黄性寒,经酒蒸晒后成为熟地黄,寒性转为温性,为养血填精之要药。

                       五、平性药

下面两者为常见平性药:

山药

1、山药:脾胃虚弱者的良药,适合长期益补,如小孩身材矮小,头发枯黄,脾为虚弱,食量小。

2、甘草:甘草几乎是处方中最常见的一味药,其作用广泛,具有调和作用。

以上是中药四气的简单介绍,愿我们能有所了解,以便日后判别、使用。

相关文章

  • 你了解中药的四气吗?

    中药自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药开始就逐渐成为中医学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后经医圣张仲景集历代经方之大成于巨著《伤寒杂病...

  • 中药之四气

    四 气 《神农本草经》序例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这是有关药性基本理论之一的四...

  • 20220621中药知识一1

    本周开展中药一的学习,了解了中药的药性与功能,四气,寒、热、温、凉、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为,与所疗疾病的...

  • 单味中药功效记忆口诀汇总

    1、中药性能歌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 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2、四气歌 四气寒热与温凉,寒...

  • 你了解中药的配伍吗?

    中药有四气五味,即中药的偏性,并以此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性,其实就是“以偏治偏”。 然而但凡是偏性,在其应用过程中必...

  • 为什么中医不主张把中药材的成分进行提纯

    中医使用中药,是利用中药材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以及归经,而不是利用其化学成分。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中医药理学的基本...

  • 你了解中药的五味吗?

    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以纠正身体之寒热病症,这是中药疗法的一个基础和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中药还有五味,即酸、苦、甘、...

  • 你了解中药材市场吗

    一、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分析 (一)中药材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品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 2017 年中药材流通市...

  • 中药入门篇

    1.中药四气 寒凉温热。 2.中药五味 辛,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 苦,能泄,燥湿。(用苦燥去除湿邪) 甘...

  • 随笔(三一五)

    学习《伤寒论》第309条 你了解中药“吴茱萸”吗?你知道它的性味归经吗? 吴茱萸性质属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注...

网友评论

  • 卫公子无忌:这么专业的还能说什么
    0f7c641633f9: @小張太子
    我应该更加通俗易懂点,多举例子,方便读者理解。🌹
  • 日落西斜:加我 努力
    0f7c641633f9: @善良的傻瓜 小伙伴,我私信你了。🌹🌹
  • Juno修行僧:其实寒性和热性药并不少用,仅仅西医临床常常也会用大黄
    0f7c641633f9: @Juno修行僧 是,我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因为人的体质是复杂的,举例说明,有可能气虚阴虚和痰湿具备,我喝黄芪补气会影响痰湿,我喝陈皮对痰湿改善,但是陈皮燥能祛湿又能伤阴,又加重阴虚了。
    还有举例有时发热可能是体内寒气过剩,把阳气挤到表层了,不一定是内热。
    其中关系有些复杂,而且偏重取舍较为难,有些老中医都不能做到准确理清,建议你看中医找一个可信的就不要换人了,了解你的身体的人真的很难得,才能更好调理你的身体。
    再者“中焦”即脾胃,“土”即脾是最基本也是重要的的,一般先考虑养护它们,它们好了,其他的自然有所改善也利于治疗。🌹🌹🌹
    Juno修行僧:@人一公子 嗯,我学过…就是解释一下书上的理论和临床不能完全划等号
    0f7c641633f9: @Juno修行僧 是,不过这种寒性、热性药除了特殊情况单独使用,大多时候还是要配伍,以减轻其副作用。🌹🌹
    平时泡水一般平性,热天稍微喝点薄荷,暑气伤阴生热,薄荷刚好祛小热生津。🌹🌹🌹
  • 阿黎Aria:赞,收藏了
    0f7c641633f9: @多柔比星 谢谢小伙伴,希望对你有用。🌹🌹
  • 白二二:专业性很强啊
    0f7c641633f9: @白二二 哈哈哈,二二大大,以后我就专攻健康文,中医、营养学都会涉及。🌹
    懂得健康知识了的话,可以照顾自己和亲朋好友,以后大家老了就不需要给医院经常送银子了,也相当于赚钱吧。🐱
    白二二: @人一公子 可以的,勤劳蜜蜂的感觉
    0f7c641633f9: @白二二 二二大大,没有专业性,桌子上一堆医书乱凑的。😂
    我打算作为总结,毕竟四气、五味和配伍是中药最基础的性能,我要把他们整理起来,作为三篇文章,以后做参考之用。🐱
  • 14cc685c844d:棋有五前后左右守
    字有五阴阳上去轻
    字如药也
    艺如医也
    0f7c641633f9: @文学雄采 小伙伴,你好博学啊。🌹🌹
  • 14cc685c844d:赞
    0f7c641633f9: @文学雄采 谢谢你哦
  • 天青色Gracy:快成郎中了,专业👍
    0f7c641633f9: @天青色Gracy 谢谢你哦,四气五味是中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了。🌹
    天青色Gracy:@人一公子 学的很认真,真的赞
    0f7c641633f9: @天青色Gracy 这是参考医书,及一点点自己经验写的,不是我想出来的。🙈🙈
  • 452d4c5e7ce5:不错,很用心
    0f7c641633f9: @娟_22f7 谢谢你,感觉这篇文有点枯燥,喜欢的小伙伴不多。😂😂

本文标题:你了解中药的四气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pf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