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阊门,是大明王朝驱赶杭嘉湖苏"顽民"登船的码头,解送官的呵斥,押送小吏的皮鞭,码头上送別亲友震天动地的嚎哭,登船人敢怒不敢言、笼罩在脸上的惨淡愁云,永远铭刻在这些北徙顽民的头脑中。他们代代口口相传,"我们都是阊门人",向下一代诉说着难以忘怀的故乡,宣示他们对苏南祖籍的认同和思念。
六百多年过去了,直到如今,劳累了一天的农人,晚上上床睡觉,还称作是"上苏州"。是的,南望故土,家山万里,路途迢递,恶吏如虎,也只能在睡梦中回到故乡苏州了。
过江弃船登岸后,这些先祖们北望蛮荒,步履蹒跚,命运未卜,前路渺茫,一连多少天,餐风宿露,风剐雨淋,一个个亲人在身边倒下,自己又不知道哪一天倒在何地?
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沙滩上有一些稍高的潮墩,上面尽管寸草不生,他们还是稀稀拉拉地停下了脚步。
今天,南通以北、黄河故道以南,江苏东部沿海的大片土地上,集镇名称好多都是以姓氏命名的,这就是我们先辈们一路停下来就地谋生的佐证。
有这么几户人家,就在小二仓这条潮头新开大港两边停下了。
一路担着破旧衣物的木棍,就地挿在沙地上,破败的被单棉絮挂上去,遮挡酷烈的日头和刀刮一样的海风,让女人孩子坐下来,男人则四处寻觅,揪拔茅草,抠挖草根。
网友评论